Month: February 2020

疫情下生鮮電商與電商物流的模式之戰

3個中國「疫情下生鮮電商與電商物流的模式之戰」新情報news! ? 中國60後與70後用戶線上買菜訂單量春節期間翻漲4倍 ? 生鮮電商競爭背後牽動的是產業鏈運作模式戰爭 ? 京東小哥一夕爆紅,物流重資產模式再度獲得注目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中國各大城市都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格管制社區人員出入,加上民眾害怕到人潮密集的場所購物,使線上「搶菜」一夕之間成為所有人必備的生活剛需技能。不僅限於習慣線上購物的年輕人,根據阿里數據顯示,60後與70後用戶線上買菜訂單量在這段期間已翻漲了4倍。 「凌晨起床搶冬瓜,無奈還是被秒殺」的場景在春節以來幾乎每天上演,平台訂單規模急速擴大,似乎為許多被認為已命懸一線的生鮮電商企業展示了一方希望,但需求量翻漲的同時,也為原本就相對緊張的生鮮品到府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承載壓力。 根據媒體報導,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年成長幅度達9倍,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盒馬門店訂貨量也達到平日的5-10倍;騰訊系的每日優鮮除夕至初四期間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翻漲了321%,推估春節七天總銷量將突破4,000萬件;叮咚買菜的用戶規模每天成長超過4萬人,其中自然成長比例超過70%。 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綜整疫情期間中國生鮮電商與關聯物流相關資訊及數據,並提出重點觀察分析。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文章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電商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10/19 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電商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10/1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09/28 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09/28 【商業數據圖解】2021H1台灣消費&生活商品TOP 20銷售變化排名 2021/09/24 2021【商業數據圖解】2021H1台灣消費&生活商品TOP 20銷售變化排名 2021/09/24

【產業競爭地圖】肺炎疫情點燃電商物流軍備競賽

「這個假期就是靠強哥活了下來,京東小哥是我假期最想見的人。」 中國因肺炎疫情而從年節期間開始不斷實施延長的封閉式管理,使實體商家凋敝困苦,卻也讓十數億人口的線上消費熱情達到空前飽滿。電商平台在這段期間內迎來了激烈的成長曲線,而做為關鍵的支援性服務業態,物流產業在這段期間內扮演著被稱為「逆行者」的角色,乘載著大量的物料資源,在四下無聲的城市中成為串聯起商家與消費者的漫漫絲路。 不過,由於封城管理的影響,淘寶、天貓、拚多多在內的大型電商平台均陷入因運能不足導致履約遲滯的困境,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則是京東集團以強大的自建物流能量為基礎,在疫情圍城期間內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除了以驚人的速度協助運送救急物資與醫療器械外,在平台交易商品的運送能力與準時送達速度方面也展現出遠優於同業的表現。以「疫情搶救擔當企業」的角色成功在朋友圈中狠狠刷了一次屏,不少步數最多的京東小哥甚至一夕之間成為網紅,還受到央視《新聞聯播》的採訪。 長期以來,在阿里與京東兩大集團抗衡的中國電商市場中,阿里一直以遠高於京東的營利表現與海外觸角站穩優勢地位,主因即在於京東多年來最具爭議且所費不貲的決策:自建物流。除了較一般電商平台投注更多資源在物流中心建置外,京東甚至以高於同業的待遇聘僱了數萬名配送人員,自行涉入末端配送領域。除了B2C業務外,更在2018年進軍C2C個人快遞業務,與順豐及四通一達等3PL業者形成正面競爭。 京東物流是劉強東力排眾議的決策,雖然構建了京東的護城河,龐大的資本支出卻使京東多年來始終必須負重前行。雖然2016年京東物流開放外部業務,2017年展開獨立營運,但由於外部訂單量太少加上內部成本過高,始終處於鉅額虧損狀態。直到2019年第二季京東物流才首度達到盈虧平衡,而京東物流也在最新一次的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中取得第3名的成績,僅次於順豐速運與郵政EMS,超過韻達、中通、百世等3PL物流企業。 以電商之姿切入物流領域,並且將物流服務由成本單位扭轉為盈利部門,這條路京東足足走了12年。然而卻也是這樣的龐大軍團讓京東得以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得出類拔萃。當然,藉疫情之戰一役翻身的可能性並不高,京東面對的挑戰還包括了後續的訂戶留存率以及與三方物流企業的高強度競爭等,但這次的事件卻讓長期以來圍繞在電商涉入物流配送服務程度的議題、以及電商與物流業者間亦敵亦友的微妙關係再度獲得注目。 最早在2013年,Amazon與UPS就曾因後者無法因應節前採購高峰導致出貨遞延而影響合作關係,事件發生後,Amazon為降低對外包物流合作夥伴的依賴,開始積極強化旗下自建物流能量,除了持續加大在倉儲方面的投資力道外,甚至開始購置車隊與機隊,並且於2015年推出Amazon Flex群眾物流服務,2018年推出配送夥伴機制(DSP),作為Prime Now快速配送的物流支援基礎。2019年Amazon自營配送比例高達48%,樹立了重資本電商經營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日本,雅瑪多、日本郵政等主要物流業者陸續於2017年著手上調電商包裹運費,佐川急便更是在2013年就中止與日本亞馬遜的合作,以避免陷入獲利腰斬的「物流崩壞」危機。另一方面,日本樂天與亞馬遜等電商業者則開始積極自建物流網絡,包括大舉投入自營倉儲與擴大末端運配能量等作法,目的便是希望能夠減輕對於外包物流企業的依賴。 中國市場中,2017年順豐速運曾突然片面宣布關閉與菜鳥網絡間的數據傳輸介面,並停止向所有淘寶平台上傳包裹物流訊息。兩大巨擘間拔刀見紅,同樣將電商平台與物流企業間彼此合作卻又相互制約的微妙平衡關係推上檯面。 直到2020年的今天,在既要防疫也要交易的高強度危機下,阿里巴巴「以自己的錢養別人的兵」的輕資產物流戰略再度受到考驗,京東負重建立的物流基礎一夕之間受到各界注目。然而危機過後終究會回到盈利與成本的數學性商業邏輯,究竟哪一種運作模式更能夠挺過風霜,想必還是需要更多的檢驗。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2020/06/10 【商業數據解讀】2020年Q1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 2020/05/28 【產業競爭地圖】中國冷鏈物流與冷鏈地產 2020/05/14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下的台灣內銷商品銷售走勢分歧 2020/04/24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肆虐,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 2020/04/23 【產業投資評價】股災下台灣流通企業是否浮現投資價值? 2020/03/25

肺炎疫情為中國生鮮電商迎來春天?

【產業競爭地圖】肺炎疫情為中國生鮮電商迎來春天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叮咚買菜。」 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各大城市都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格管制社區人員出入,加上民眾害怕到人潮密集的場所購物,使線上「搶菜」一夕之間成為所有人必備的生活剛需技能。不僅限於習慣線上購物的年輕人,根據阿里數據顯示,60後與70後用戶線上買菜訂單量在這段期間已翻漲了4倍。 「凌晨起床搶冬瓜,無奈還是被秒殺」的場景在春節以來幾乎每天上演,平台訂單規模急速擴大,似乎為許多被認為已命懸一線的生鮮電商企業展示了一方希望,但需求量翻漲的同時,也為原本就相對緊張的生鮮品到府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承載壓力。 根據媒體報導,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年成長幅度達9倍,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盒馬門店訂貨量也達到平日的5-10倍;騰訊系的每日優鮮除夕至初四期間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翻漲了321%,推估春節七天總銷量將突破4,000萬件;叮咚買菜的用戶規模每天成長超過4萬人,其中自然成長比例超過70%。 不過,由於供給緊張加上年節間人力不足,中國生鮮電商的線上配送已出現明顯的運力不足,導致履約率開始下滑。對業者來說,在新型肺炎這一戰中迎來的不僅是電光石火的訂單爆量,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次機會中以穩定的供應鏈能量滿足市場即時需求,將此次大幅度外溢的用戶量進行良性轉換,在疫情消彌之後仍然能夠作為後續長期的經營基礎。 在商業世界中,每一次的重大危機事件都會為產業運作帶來真實深刻的檢討,以及隨之而來大幅度的汰舊換新。例如在這次事件中浮上檯面的議題,圍繞在是以彈性前置倉為供應鏈核心的模式(代表業者為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抑或是結合實體門店網絡的作法(代表業者為盒馬鮮生、蘇寧小店)、還是與中上游維持密切合作關係的策略(代表業者為美菜網)更能夠在危機之下發揮高度的護城河效益,從消費者、投資機構到業者都在高度注目著。 台灣由於沒有封閉式管理的外部政策因素,加上疫情傳染未進入社區,消費市場並沒有出現中國大陸生鮮電商消費戲劇般的巨大浪頭。但是在年節旺季與民眾希望盡可能自主管理減少外出與外食的情況下,多家生鮮電商與量販店線上通路同樣都迎來了近期銷售高峰。此外,政府主管機關也持續與生鮮電商業者進行討論,希望能夠研擬制定帶動線上生鮮品購買的消費刺激方案,有助於擴大台灣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提高食品在線上市場中的滲透率。 整體來說,在疫情的龐大壓力下,能夠展現出穩定經營能量的企業將能夠成功一舉在消費者心中建立高品牌價值的競爭優勢;反之若處理不慎,則可能使多年來累積的基礎一夕崩塌,這也是為什麼在疫情爆發以來,幾乎每家中國電商業者的最高管理階層都不斷頻繁現身積極喊話,希望取得消費者更多的信賴與認同。 對於生鮮電商業者而言,這絕對是五味雜陳的一場「保胃戰疫」。後續的發展相當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2020/06/10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下的台灣內銷商品銷售走勢分歧 2020/04/24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肆虐,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 2020/04/23 【產業投資評價】股災下台灣流通企業是否浮現投資價值? 2020/03/25 【商業數據解讀】台灣哪些流通生活產業在高速成長? 2020/03/04 【關鍵事件分析】肺炎疫情點燃電商物流軍備競賽 2020/02/19

Amazon發布2019年全年度財務數據

【商業數據解讀】Amazon發布2019年度財務數據

美國電商巨擘Amazon發布2019年全年財務數據,營收獲利水準及成長速度都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數值,亮眼的財報數據使Amazon市值又再度跨越了1兆美元的城牆。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Amazon的獲利水準開始逐步站穩成長腳步,EPS也同步攀升,向投資人展現出作為優質投資標的的說服力。此外也印證了Amazon將圍繞於prime訂閱制核心的線上零售業務、以及高獲益能力的AWS作為經營支柱的結構趨於穩定。 雖然5%的營利率看來並不特別耀眼,但與競爭對手Walmart相較可以發現,後者的營收規模雖然兩倍於Amazon,但營利僅4.1%,可以看出Amazon在獲利表現上確實奠定了一定程度的基礎。 支撐營利的關鍵支柱為Amazon投入多年的AWS雲端服務,不僅營收成長速度超越其他事業體,同時也是擁有超高營利率的利潤引擎。2019年AWS雲端服務營收貢獻度雖僅有12.5%,但營利金額達92億美元,佔Amazon整體獲利金額的比例高達63%,顯示出AWS創造獲利的槓桿作用相當驚人,這也是引領Amazon不斷將營收再投入於尖端技術研發領域的主因。2019年Amazon投入近360億美元應用於技術與內容開發,包括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電腦視覺等相當前瞻的技術類別,在技術開發上維持了一貫的進攻主義風格。 不僅是在母國市場中,AWS在海外也擁有高度競爭優勢。例如日本政府預計於2020年秋季啟動將人事薪酬與文件管理等雲端化的巨大工作項目,就是以AWS做為訂購對象,預計至2026年度將編列超過300億日元的預算進行系統構建與維運。過去日本政府IT項目多是向NTT等國內企業購買,這次選擇與AWS合作的策略代表的正是Amazon雲服務多年來在海外市場耕耘所取得的基礎。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即使在積極的國際化推動下,Amazon母國的營收貢獻度仍持續提高,在美國如此成熟的消費市場中並不常見。推動主因為Amazon相當成功的prime會員制度,2019年prime會員數正式突破1.5億人,為Amazon扎下了相當豐厚的經營基礎。 prime會員的消費力為非會員的2.3倍,換言之,越大規模的會員數量為Amazon帶來的不僅是穩定的會員收入,同時也有助於推高線上零售業務收入。另一方面,越密集的會員網絡也代表了更低的單位物流成本,目前全美約有51.3%的家庭為prime會員,有助於降低Amazon在美國境內進行快速配送的單位成本。 目前看來,在成功的訂閱制與強勢的技術投入金額支撐下,Amazon仍穩定維持在邁向「大規模成功」的征途上。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2020/06/10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下的台灣內銷商品銷售走勢分歧 2020/04/24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肆虐,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 2020/04/23 【產業投資評價】股災下台灣流通企業是否浮現投資價值? 2020/03/25 【商業數據解讀】台灣哪些流通生活產業在高速成長? 2020/03/04 【關鍵事件分析】肺炎疫情點燃電商物流軍備競賽 2020/02/19

Amazon年度財報圖解:市值跨越1兆美元

3個「Amazon年度財報圖解」新情報news! ? Amazon走出薄利主義,營利水準連續第2年穩定攀升 ? 以線上零售業務及AWS為主要營收支柱的結構趨於穩定 ? 研發成本持續提高,維持進攻型企業風格 美國電商巨擘Amazon發布2019年全年財務數據,營收獲利水準及成長速度都超出了分析師預期數值,亮眼的財報數據使Amazon市值再度跨越了1兆美元的城牆。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Amazon的獲利水準開始站穩成長腳步,EPS也同步攀升,向投資人展現出做為優質投資標的的說服力。此外也印證了Amazon將圍繞於prime訂閱制核心的線上零售業務、以及高獲益能力的AWS作為經營支柱的結構趨於穩定。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抓取Amazon歷年財報關鍵數據,並提出重點觀察分析。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文章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電商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10/19 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電商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10/1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09/28 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2021/09/28 【商業數據圖解】2021H1台灣消費&生活商品TOP 20銷售變化排名 2021/09/24 2021【商業數據圖解】2021H1台灣消費&生活商品TOP 20銷售變化排名 2021/09/24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衝擊外資品牌中國實體門市

肺炎疫情險峻,中國許多主要城市宣布封閉管理並限制外出,對原本可望於年節期間迎來營收峰值的實體零售企業產生巨大衝擊。盤點此次受疫情影響的外資實體零售企業可以發現,除少數企業因具備其他利多消息支撐外,普遍來說,對於中國市場營收或營利依賴度越高、且受影響程度越廣泛的企業,在近一個月內的股價跌幅越為顯著。 不過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超商、超市、賣場等綜合零售門市在這次公共安全危機下,很大程度的發揮了「社會準公共設施」的力量,成為此次抗災防疫、物資補給與地方服務的關鍵角色。 歐美企業方面,近年積極布局中國市場的Starbucks、Nike、Adidas均受到相當程度影響。其中Starbucks已關閉超過2,000家中國門市,佔在華門市比例超過50%,由於中國為Starbucks第二大消費市場與重點營利來源,受疫情波及很可能影響Starbucks全年財務表現及在中國的展店進程。 此外,近年在中國市場成長相當快速的Nike與Adidas也關閉了半數以上的門店,並透過聲明表示這次疫情對於整體經營表現將造成實質上的衝擊。至於完全仰賴「中國胃」的百勝集團,近期已關閉了超過1/3、約3,000家的門市,即使是維持開業的門市也因受到客流量下滑及營業時間縮短的衝擊,同店銷售額衰退幅度高達50%。百勝中國在最新發布的2019年財報中指出,這場疫情將對於2020年銷售與營利產生重大影響。 對於近年積極以海外市場作為第二經營支柱的日本餐飲零售企業而言,肺炎疫情同樣產生了不小的衝擊。例如連鎖餐廳業者watami表示,因預期疫情對於消費市場的影響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因此旗下居酒屋事業「和民」7家直營門市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根據watami最新一季財報可以看出,以上海、深圳為主的海外布局已陷入顯著虧損,加上疫情關係使日均營收縮減至過往的5%,因此全面撤出的決定事實上並不難理解。 零售企業部分,無印良品宣布關閉138家中國門市,佔全中國門市比例超過50%,受影響程度十分顯著。加上MUJI近年營收結構不斷向中國傾斜,但在中國經營表現卻接連受挫的負面消息影響,股價近一個月大幅衰退了近26%,對於被譽為日本零售業界神話的MUJI而言,確實是不小的衝擊。除了海外布局受到影響外,由於新型肺炎也大幅減少了春節期間赴日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使當地旅遊消費規模縮減,對於日本不少消費關聯企業而言可說是內外夾擊的挑戰。 不過另一方面,全家、羅森、7-11、沃爾瑪等企業則大多維持正常營運,並需配合各地政府做出相應部屬及調整,可以看出超商賣場等綜合零售通路作為準社會公共設施所發揮的力量,已在許多地方樹立起維持社會穩定運作與急難處理的第三支柱,甚至不少媒體與民眾以超市民生物價起伏與鋪貨穩定度為指標,評估當地受影響程度。台灣先前透過超商門市大量發放口罩與進行訊息傳遞的策略作為,同樣也是立基於相同的邏輯,希望藉由強化地方服務機能及賦予社區權力,結合中央政府協調能力,在危機下儘可能創造出穩定的社會運行機制。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2020/06/10 【商業數據解讀】2020第一季台灣民生消費商品銷售成績單放榜 2020/06/02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下的日本民生消費商品銷售成績單放榜 2020/06/02 【商業數據解讀】2020年Q1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 2020/05/28 【產業投資評價】2020台灣上櫃餐飲新星:亞洲藏壽司 2020/05/06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下的台灣內銷商品銷售走勢分歧 2020/04/24

【產業競爭地圖】中國連鎖咖啡店:大資本時代來臨

2019年中國小藍杯「瑞幸咖啡」正式在美國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消費升級、白領小資、行銷裂變這些熱鬧擾嚷的大詞下,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折射出中國咖啡消費市場中蘊含的金脈。 做為漢茶大國,中國數千年以來均以茶飲為主要的日常飲品。乘載著西方文明與工業技藝的咖啡遲至20世紀後期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1989年雀巢集團在中國推出即溶咖啡,啟動了中國現代咖啡消費市場的成長發展之路,時至今日,雖然成長腳步已大幅放緩,但即溶咖啡仍舊在中國咖啡市場中占據超過半壁江山。 1999年星巴克第一間中國門市落子北京,以第三空間概念為核心的門市開始快速在中國各地綿延開展,帶動市場對於現煮咖啡消費的進一步認識與普及。咖啡除了作為功能性飲品外,開始被賦予更多附加文化元素,逐漸成為中國城市白領階層價值生活型態的展現。 2009年麥當勞在中國餐廳全面導入McCafé服務,2018年百勝中國進一步推出獨立咖啡品牌等,標誌著外資餐飲巨擘跨界進軍中國咖啡賽道,尋求第二利潤點的發展策略。除此之外,以全家湃客咖啡為代表,包括7-11、便利蜂等超商也投身現煮咖啡業務,並且憑藉著高度貼近終端市場的綿密網點與親民價格,在中國不少主要商務地區佔有一席之地。另外如中國羅森、見福便利店等,則是選擇與新創自助咖啡機合作,以不同的手法切入咖啡市場,在主流大型品牌戰場外,匯聚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競爭力量。 2017年後,在瑞幸咖啡橫空出世並快速上市的強勢引導下,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發展開始走向一擲千金的大資本時代,加上騰訊與阿里兩大巨擘參戰,中國咖啡市場投資金額不斷翻漲,強勢資本力量已成為產業競爭與企業營運背後看不見的關鍵推手。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以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為範疇,爬取海內外機構投資人、媒體報導、研究機構及產業領導團隊相關產業論述進行分析,繪製出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競爭地圖,並且以經營策略重心為劃分,區分為3項不同的陣營。 線上場景為主:以瑞幸咖啡為代表 2017年成立的瑞幸咖啡,捨棄了星巴克強調的第三空間概念與商務小資情境,選擇將咖啡「下沉」作為日常生活飲品的空曠賽道。瑞幸認為日常咖啡是存在於中國消費市場已久的unmet needs,蘊含著龐大的商業價值。因此憑藉著線上訂購搭配自提/外賣為主的型態,結合魔性行銷手法,短短3年內瑞幸在中國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與星巴克中國高度偏重於門店租金(約26%)與實體空間運營費用(約15%)的成本結構相較,瑞幸則是將大部分資金挹注於原料採購(約34%)、銷售營銷及外賣配送(約26%),希望透過不斷疊加多元線上場景,克服線下門市所負載的固定成本壓力,並應用數位行銷與快速配送達成銷售規模快速翻漲的目標。 不過,在大幅擴張的資金需求下,瑞幸資本壓力相當龐大。財報數據顯示,瑞幸過去一年虧損總額達3.6億美元,營利率為-72.9%,ROE與ROA分別落在-56.7%與-54.3%,但瑞幸經營團隊以「動態虧損」的概念解釋陰沉的帳面金額,指出現階段快速擴張的資本支出將能夠在未來創造出可觀的投資回報。 瑞幸極具爭議性的財務數據在日前遭到渾水研究(MuddyWaters Research)放空,渾水在報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第三季開始捏造財務及營運資料,甚至已演變成為一場騙局。渾水不僅推翻瑞幸先前發布的每家門市單日銷售商品數、商品淨售價等數據外,也針對其商業模式提出質疑。無論報告真實性為何,被認為是浴血奔跑、野蠻生長的瑞幸咖啡仍舊代表著極具中國特色的線上咖啡業態,與星巴克迥然不同的經營模式以及大膽的財務槓桿操作,也成功讓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成為繼超商之後,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投資孵化賽道,同時也激發出連咖啡等類似的業者持續投入。 線下場景為主:以星巴克為代表 以實體門市為主要場景的企業以星巴克、COSTA為代表,此外如連鎖餐飲店、便利商店等業者同樣亦歸屬於此類型中。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後開始橫掃千軍,幾乎攫取了中國現煮咖啡市場約70%的占有率,由於獲利表現穩定亮眼,星巴克美國總公司也不斷將經營重心向亞洲市場東移,針對中國市場更是傾注了大量資源。例如2011年美國星巴克收購原由香港美心集團經營的廣東、海南等地的所有權。2017年則以約13億美元(390億台幣)的價格向台灣統一集團購回上海、江蘇與浙江股權及1,300家門市所有權,創下星巴克收購單一企業資產最大交易規模。星巴克目標在2022年進軍中國230座城市,並將門店數量增加至6,000家(當然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影響展店時程),不難看出星巴克已將中國市場視為海外擴張戰略中相當關鍵的戰場。 不過,面對瑞幸咖啡拔地而起的競爭,星巴克中國獲利水準陷入小幅衰退,因此選擇與阿里巴巴集團展開全面合作,包括與餓了麼合作推出專星送服務,並與盒馬共同推出外送星廚等,藉由接入外賣服務打造銷售「第四空間」,並於2019年推出STARBUCKS NOW外送/提貨新店型,希望更大程度的符合中國當地消費偏好。此外,星巴克中國2019年著手調整管理團隊架構,將原有業務重組編列進入「星巴克零售」與「數位創新」兩項業務單位,目標為希望引入更高程度的數位技術力量,提升中國市場銷售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優異的獲利回報正展現在其財務表現中,做為企業的獲利能力指標,星巴克ROE近年普遍維持在40%~50%之間,可以說是金融市場中的優等生。星巴克於2017年底開始向市場進行持續性且較大規模的股票回購,由於淨值降低導致ROE一路攀升至172.8%,2018年後因超額回購使ROE扭曲成為負值,以美股市場特色而言,反映出的正是星巴克優異的經營表現與成長前景。 新創自動販賣機:以咖啡零點吧為代表 咖啡自動販賣機被視為中國無人零售賽道中的關鍵成員,2018年時一度是資本市場關注熱點,包括咖啡零點吧、友飲咖啡、小咖、易咖、友咖啡、coffee now、星咖等企業均陸續獲得融資,孵育出不少具一定規模的新創企業。由於具備標準化程度高、進入門檻與維運難度低,但規模化程度卻相當重要的產業特徵,部分品牌已在中國無人咖啡機領域中取得先佔優勢,例如成立於2014年的咖啡零點吧以及友飲咖啡等,已在中國市場中投放了上千台設備,覆蓋超過100個城市,同時也與大專院校、超商、機場與醫院達成合作關係。此外,阿里集團旗下螞蟻金服向友寶增資12億人民幣,象徵著阿里生態系在無人咖啡機領域中的展開。 除了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販賣機外,中國自動咖啡機市場也包含了扎根於商務大樓的辦公室咖啡業務,包括雀巢中國、百勝中國旗下COFFii& Joy、華潤集團旗下太平洋咖啡等均積極布局。而2020年推出無人咖啡機「瑞即購」與無人售賣機「瑞划算」的瑞幸咖啡,同樣也是大腳跨入無人咖啡零售領域的代表。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2020/06/10 【商業數據解讀】2020年Q1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 2020/05/28 【產業投資評價】2020台灣上櫃餐飲新星:亞洲藏壽司 2020/05/06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肆虐,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 2020/04/23 【關鍵事件分析】滿紙荒唐言:瑞幸咖啡的跨國騙局 2020/04/08 【產業投資評價】股災下台灣流通企業是否浮現投資價值? 2020/03/25

【商業數據解讀】肺炎疫情重挫亞洲流通類股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在投資人預期心理影響下,亞洲流通企業股價紛紛下跌。分析中國、台灣、日本春節封關期間(2020/1/20-2020/2/3)流通產業龍頭企業的股價跌幅發現:中國電商類股逆勢上揚的預期未能如願,營收來源越依賴中國市場則普遍跌幅越大。  如中國本地最大實體零售企業蘇寧易購、外賣企業美團點評以及電商物流企業中通快遞,期間跌幅皆超過10%。此外,中國市場營收佔比較高的海外企業跌幅亦重,如日本服飾零售企業迅銷(UNIQLO、GU)、布局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日本樂天集團,以及中日跨境物流主要服務商雅瑪多運輸。 而台灣流通企業近年對中國市場布局較不積極,因此受影響狀況較輕。電商集團如富邦媒及網路家庭反而逆勢上揚。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2020/06/10 【商業數據解讀】2020第一季台灣民生消費商品銷售成績單放榜 2020/06/02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下的日本民生消費商品銷售成績單放榜 2020/06/02 【商業數據解讀】2020年Q1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 2020/05/28 【產業競爭地圖】中國冷鏈物流與冷鏈地產 2020/05/14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下的台灣內銷商品銷售走勢分歧 2020/04/24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