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零售btn零售產業
Retail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3個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新情報news! 💡 實體復甦影響整體零售業商品銷售結構:服飾鞋襪、餐飲服務銷售佔比增長顯著,3C商品、汽機車、食品佔比下滑 💡 量販賣場、免稅商店、美妝藥局、電子商務銷售品類多元化:量販店銷售商品CR3降幅最大,電商CR3指標寫下新低 💡 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便利商店銷售結構相對穩固:百貨業餐飲銷售佔比&便利商店食品銷售佔比雙雙突破歷史新高 「銷售商品結構」為零售通路最核心的DNA組成要素,主要銷售品項不僅形塑出零售通路的多元服務特徵及消費者購物渠道偏好,同時也是構成零售業各次產業間最關鍵的營運差異與產業界線判別基礎。2022年台灣整體零售業銷售額年增7.4%至新台幣4.28兆元,銷售佔比TOP 3商品類型與2021年相同,分別為食品(19.0%)、汽機車&零件(16.2%)以及服飾鞋襪(11.3%)。不過,在消費力道回流實體通路、疫情後民眾生活型態轉變等因素影響下,各類型商品銷售佔比迎來幅度不一的漲跌走勢。 例如服飾鞋襪類商品受惠於免稅店銷售增加帶動,於整體零售業中銷售佔比年增0.9個百分點至11.3%,為2022年增長力道最為顯著的商品類別;餐飲服務在百貨公司與免稅店銷售提升推進下,銷售佔比年增0.4個百分點至2.3%;此外,非酒精飲料&即飲乳品、家具/廚具/寢具/清潔用品、珠寶首飾、寵物&水族用品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亦均成長超過0.2個百分點。不過另一方面,3C資通訊商品、汽機車&零件、食品、運動器材&娛樂用品等品項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出現較顯著下滑,跌幅介於0.3%至1.1%間。進一步觀察代表各通路「商品結構集中度」的前3大銷售商品合計比例指標(TOP 3 Concentration Ratio, CR3),可以看到與2021年相較,量販、免稅店、美妝藥局、電子商務銷售品類集中度降幅較顯著,顯示上述通路銷售商品結構趨向多元化&分散化;而百貨、超市、超商等通路銷售商品CR3水準相對穩定,反映出消費者於上述通路中展現出較高的特定商品採購慣性。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年度數據,以基因圖譜方式呈現各業別核心銷售商品組成。調查範疇涵蓋整體零售業、綜合零售業、百貨業、超市業、超商業、量販業、免稅店業、美妝藥局業及電子商務業等,並進一步結合TOP3商品集中度指標(CR3)進行分析,以掌握各零售通路別於疫情後復甦期間的銷售趨勢關鍵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3/11/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文創商品&出版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6項文創關聯產業疫情後顯著復甦,2022年合計營業規模年增9.0%至NT$3,208億歷史新高 💡 台北市6項產業規模佔全台比例均逾40%,新北市以出版業佔比最高、新竹縣市以產品設計業佔比最高 💡 文創產業微型企業特徵顯著,資本額低於500萬元企業家數佔比逾80%,產品設計業平均營業額最高 台灣文創產業近年蓬勃發展,橫跨視覺藝術、藝文展演、工藝製作至數位創作、IP授權等產業類別,近年更進一步與科技製造、數位工具、建築設計、創意生活、出版、休閒娛樂、流行文化週邊商品&品牌設計販售等工商領域結合,培育出具備高經濟價值的衍生性文化商品。軟硬實力結合的產業發展趨勢不僅為創作者開拓出更為廣袤的疆界,同時也大幅提升文創產業的市場消費及產值成長潛力,成為近年零售、電商、跨境出口貿易等商業流通活動的重要支援服務。本次調查著重鎖定與消費性文創商品高度關聯的6項次產業別進行調查,包括出版產業、工藝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產品設計產業、視覺藝術產業以及視覺傳達產業,併稱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 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於疫情管制措施放寬後逐步復甦,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年增9.0%至新台幣3,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3H1產業規模較2022年同期續增0.5%,整體營業額達1,592億元。2022年各項次產業別中,以出版業營業規模最為龐大,亦為本次調查中唯一規模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類別,工藝產業與設計品牌業分居第2、3名,前三大業別合計佔本次調查整體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比例達80.4%。反映國際競爭力的外銷比例方面,不同於多數文創業別以內需市場為主的銷售結構,產品設計業多年來均以超過65%的外銷佔比遙遙領先其他次產業別,反映出優異的國際競爭力。 比較地域性發展可以看到,本次調查「文創商品&出版產業」營業規模以台北市最高,以下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反映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以北台灣為重鎮的結構特徵。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整體產業現階段仍以北台灣為發展重鎮,但中南部地區近年在政策資源挹注推動、原生產業聚落轉型發展、週邊關聯產業發展等因素帶動下,亦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優勢文創產業型態。例如台中市視覺傳達業規模佔全台比例達19.9%,僅次於台北市。 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文創商品&出版產業」各項關鍵數據,統計6項關聯次產業別歷年產業規模及成長趨勢、營業額年變化率、業者資本額、六都佔比及外銷營收比例等,做為整體觀測零售&電商消費市場潛力領域之補充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3個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市場預測」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歷經2020-2022年高速增長,電商物流產業2023年增幅回落,產業規模達NT$431.4億 💡 2020年後電商物流費用率反彈回升至8.7%,推升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穩定擴張 💡 2022年全球多數國家包裹量下滑,中國、美國、日本合計包裹量佔全球包裹總量比例達87% 電商物流產業依主管機關認定營業項目區分,劃分為汽車貨運、快遞宅配、郵務包裹、其它快遞、普通倉儲及低溫倉儲6大領域。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估算,2022年台灣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約達429.8億元,5年期間成長幅度達92.2%,遠高於同期間整體物流業增幅。不過,2023年受到消費回歸實體通路趨勢影響,成長幅度預期將回落至0.4%,產業規模達431.4億元。推估至2024年整體規模將成長至437.0億至471.1億元間,與2023年相較,增長幅度介於1.3%至9.2%間。此外,代表物流費用佔整體網路銷售額比例的電商物流費用率指標於2020年後反彈回升,自2020年8.4%的低點增至2022年達8.7%,推估2023年電商物流費用率約為8.6%。海外市場方面,全球包裹遞送量自2013年的360億件增至2022年達1,610億件,10年期間增長幅度達347.2%。不過2022年受到中國實施清零措施、各國消費通路結構回歸常態化等因素影響,增長幅度回落至1.3%,包裹總量達1,610億件,預期至2028年全球包裹量將達2,000億至2,250億件。 未來流通研究所集結分析關聯產業數據及業界專家意見,以產值模型推估計算台灣電商物流整體與各次產業規模、電商物流費用率(委外)等關鍵指標,並結合全球主要國家包裹運配市場趨勢進行分析,做為完整觀測整體電商物流產業結構之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3個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新情報news! 💡 行銷銷售&門店管理/OMO:AI解決方案百花齊放,孕育多家高成長新創企業 💡 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AI應用快速發展,迎戰獲客成本攀升與Cookieless時代 💡 供應鏈物流&行政管理:AI導入速度穩步提升,大型科技業者領軍投入商用化 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零售業AI技術導入規模約達84.1億美元,預估至2032年將增至457.4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18.45%。此外,美國零售聯合會(NRF)亦表示,AI技術正在重組零售業營運方式,有助於提高零售企業在客戶鎖定、營運作業、價格制定、銷售預估與廣告行銷方面的準確度與效率。 台灣方面,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發布的「2022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顯示,處於「Unknowing AI」階段的零售企業佔比達62.3%,遠高於全體產業42.1%的平均水準,意味著市場仍具備廣大探索空間。已導入AI技術的零售貿易企業中,以銷售、倉儲物流、行銷為TOP 3應用情境,導入技術別集中於機器學習(ML)與自然語言處理(NLP),近年蓬勃發展的電腦視覺技術位居第3。 如何採用符合成本效益的AI解決方案以提升消費者體驗、強化銷售轉換效率及降低成本,成為貫穿2023年後零售企業策略制定的關鍵主題。因此,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零售業AI解決方案」為主題,爬取關聯企業主要AI解決方案內容,並區分為行銷銷售、門店管理/OMO、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物流以及行政管理等六項領域進行說明與歸納呈現。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 & 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新情報news! 💡 2019H1-2023H1全台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7.7%,海運航空、鐵道捷運、醫療保健、快遞業展現較高薪資水準 💡 新北市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居全台之冠,批發零售業佔六都服務業雇用員工數比例均逾20% 💡 住宿餐飲業職缺率於疫情後創下新高,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業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 流通及生活服務業為支撐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礎,不僅容納大量就業人口,其所蘊含的勞動供需變化、薪資成長及青年就業流向等關鍵數據,更直接牽動全台整體勞動力市場的分布結構,為整體核心服務業永續發展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23H1服務業佔全台就業結構比例達60.33%,不僅首度突破60%,服務業總就業人數(含受雇員工、雇主、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工作者)亦創下新高。各縣市中以新北市服務業就業人數最多,其下依序為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 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2023H1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市場在受雇員工人數、平均薪資等各項指標上均重新邁向成長,但受到各業別職業特性、人力聘用結構等面向迥異的影響,各產業別勞動力組成型態與變化趨勢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做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第3大業別醫療保健服務業,2019H1至2023H1期間淨增3.7萬人,為本次調查中員工人數增加最多的業別;然而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業別近年卻面臨勞動人口持續流失的困境。與2019H1相較,2023H1運輸倉儲及住宿餐飲業受雇員工總數分別降低9,230人及5,717人;旅行及相關服務業在歷經疫情衝擊後,受雇員工數與疫情前相較亦下滑7,934人,跌幅達24.8%。 薪資指標方面,2023H1多數服務業別薪資水準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均有顯著成長。例如批發業及零售業薪資成長幅度分別達3.2%及9.0%,餐飲業及住宿業薪資成長幅度達10.3%及9.1%,同屬物流業的汽車貨運業、快遞業、倉儲業薪資成長幅度達4.0%、17.7%及20.0%,近年受惠於運價高漲帶動產業高速成長的海洋水運業,薪資成長幅度更高達79.6%。不過,結合前述就業人數與職缺率指標可以看到,除批發零售業就業人數小幅成長0.1%外,運輸倉儲業、餐飲住宿業就業人數均持續降低,反映出業者同時面臨人事成本攀升及勞動力不足的雙重困境。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進行調查,以每人每月總工時(X軸)、每人每月總薪資(Y軸)、受雇員工人數(圓圈大小)等3項指標為基礎,並以服務業整體工時&薪資水準進行劃分,進行象限圖綜合分析。同時結合六都主要服務業別雇用員工數、各細項職務別缺工比例以及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業別流向數據,自多元角度勾勒出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分布樣態及趨勢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09/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4個2012-2022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新情報news! 💡 家庭基礎消費:近10年每戶消費總額成長14.7%達83.5萬元、醫療保健支出翻漲40.4% 💡 民生通路消費:近10年每戶超市消費額成長67.0%最高、台北市超商&超市每戶消費額均突破10萬元 💡 餐飲/休閒文化消費:休閒文化類消費額持續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類每戶消費額達11.5萬元再創新高 💡 新興經濟消費:在宅經濟、健身經濟、寵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台北/台中/台南分居各類型每戶消費金額最高 家庭消費結構的長期變化不僅精確反映出各類型消費市場規模的消長,亦為觀測消費偏好轉變、消費族群異動以及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以總體數據結合六都地區消費數據變化,更能夠進一步呈現地域消費重心的差異與特色。 受到高齡少子化以及小家庭/獨居比例日益攀升影響,近十年台灣家庭人口規模逐年降低,全台平均水準自2012年每戶3.23人持續下滑,2020年首度跌破3人後持續降低,至2022年每戶平均降至僅2.83人。不過,在經濟發展、所得提高及物價攀升等因素推動下,近十年每戶家庭總體消費支出維持成長,自2012年的新台幣72.8萬元增至2022年達83.5萬元新高,成長幅度達14.7%。 此外,分析各類型家戶支出金額變化可以看出各細分消費型態的漲跌與轉變。例如在高齡少子化趨勢及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影響下,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推升每戶醫療保健支出近十年翻漲40.4%至新台幣14.9萬元新高。民生通路消費類型中,受到小家庭、單身獨居比例提高等因素影響,民生消費出現朝向中小型社區通路集中的趨勢,尤其以主打小包裝及便利性商品的門店型態成長性較高,帶動近十年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每戶消費支出分別大幅成長67.0%及37.5%。新興經濟消費方面,則以在宅經濟、健身經濟以及寵物經濟為近十年成長表現最為亮眼的消費板塊。 未來流通研究所以近十年(2012-2022)每戶家庭消費數據為基礎,提出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涵蓋家庭基礎消費、民生通路消費、餐飲/休閒文化消費、新興經濟消費等4種類型,總計12項消費支出項目。自各面向詳細解析台灣家庭消費類型變化及六都地域性消費差異,做為觀測整體消費市場變化的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8/11

研究報告-電商btn電商產業
E-Commerce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3個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新情報news! 💡 實體復甦影響整體零售業商品銷售結構:服飾鞋襪、餐飲服務銷售佔比增長顯著,3C商品、汽機車、食品佔比下滑 💡 量販賣場、免稅商店、美妝藥局、電子商務銷售品類多元化:量販店銷售商品CR3降幅最大,電商CR3指標寫下新低 💡 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便利商店銷售結構相對穩固:百貨業餐飲銷售佔比&便利商店食品銷售佔比雙雙突破歷史新高 「銷售商品結構」為零售通路最核心的DNA組成要素,主要銷售品項不僅形塑出零售通路的多元服務特徵及消費者購物渠道偏好,同時也是構成零售業各次產業間最關鍵的營運差異與產業界線判別基礎。2022年台灣整體零售業銷售額年增7.4%至新台幣4.28兆元,銷售佔比TOP 3商品類型與2021年相同,分別為食品(19.0%)、汽機車&零件(16.2%)以及服飾鞋襪(11.3%)。不過,在消費力道回流實體通路、疫情後民眾生活型態轉變等因素影響下,各類型商品銷售佔比迎來幅度不一的漲跌走勢。 例如服飾鞋襪類商品受惠於免稅店銷售增加帶動,於整體零售業中銷售佔比年增0.9個百分點至11.3%,為2022年增長力道最為顯著的商品類別;餐飲服務在百貨公司與免稅店銷售提升推進下,銷售佔比年增0.4個百分點至2.3%;此外,非酒精飲料&即飲乳品、家具/廚具/寢具/清潔用品、珠寶首飾、寵物&水族用品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亦均成長超過0.2個百分點。不過另一方面,3C資通訊商品、汽機車&零件、食品、運動器材&娛樂用品等品項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出現較顯著下滑,跌幅介於0.3%至1.1%間。進一步觀察代表各通路「商品結構集中度」的前3大銷售商品合計比例指標(TOP 3 Concentration Ratio, CR3),可以看到與2021年相較,量販、免稅店、美妝藥局、電子商務銷售品類集中度降幅較顯著,顯示上述通路銷售商品結構趨向多元化&分散化;而百貨、超市、超商等通路銷售商品CR3水準相對穩定,反映出消費者於上述通路中展現出較高的特定商品採購慣性。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年度數據,以基因圖譜方式呈現各業別核心銷售商品組成。調查範疇涵蓋整體零售業、綜合零售業、百貨業、超市業、超商業、量販業、免稅店業、美妝藥局業及電子商務業等,並進一步結合TOP3商品集中度指標(CR3)進行分析,以掌握各零售通路別於疫情後復甦期間的銷售趨勢關鍵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3/11/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文創商品&出版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6項文創關聯產業疫情後顯著復甦,2022年合計營業規模年增9.0%至NT$3,208億歷史新高 💡 台北市6項產業規模佔全台比例均逾40%,新北市以出版業佔比最高、新竹縣市以產品設計業佔比最高 💡 文創產業微型企業特徵顯著,資本額低於500萬元企業家數佔比逾80%,產品設計業平均營業額最高 台灣文創產業近年蓬勃發展,橫跨視覺藝術、藝文展演、工藝製作至數位創作、IP授權等產業類別,近年更進一步與科技製造、數位工具、建築設計、創意生活、出版、休閒娛樂、流行文化週邊商品&品牌設計販售等工商領域結合,培育出具備高經濟價值的衍生性文化商品。軟硬實力結合的產業發展趨勢不僅為創作者開拓出更為廣袤的疆界,同時也大幅提升文創產業的市場消費及產值成長潛力,成為近年零售、電商、跨境出口貿易等商業流通活動的重要支援服務。本次調查著重鎖定與消費性文創商品高度關聯的6項次產業別進行調查,包括出版產業、工藝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產品設計產業、視覺藝術產業以及視覺傳達產業,併稱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 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於疫情管制措施放寬後逐步復甦,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年增9.0%至新台幣3,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3H1產業規模較2022年同期續增0.5%,整體營業額達1,592億元。2022年各項次產業別中,以出版業營業規模最為龐大,亦為本次調查中唯一規模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類別,工藝產業與設計品牌業分居第2、3名,前三大業別合計佔本次調查整體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比例達80.4%。反映國際競爭力的外銷比例方面,不同於多數文創業別以內需市場為主的銷售結構,產品設計業多年來均以超過65%的外銷佔比遙遙領先其他次產業別,反映出優異的國際競爭力。 比較地域性發展可以看到,本次調查「文創商品&出版產業」營業規模以台北市最高,以下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反映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以北台灣為重鎮的結構特徵。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整體產業現階段仍以北台灣為發展重鎮,但中南部地區近年在政策資源挹注推動、原生產業聚落轉型發展、週邊關聯產業發展等因素帶動下,亦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優勢文創產業型態。例如台中市視覺傳達業規模佔全台比例達19.9%,僅次於台北市。 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文創商品&出版產業」各項關鍵數據,統計6項關聯次產業別歷年產業規模及成長趨勢、營業額年變化率、業者資本額、六都佔比及外銷營收比例等,做為整體觀測零售&電商消費市場潛力領域之補充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達NT$2.02兆,最後一哩&外送平台規模翻漲,帶動快遞外送業3年期間強勢增長79.49% 💡 航空運輸、陸地客運業營業規模尚未完全復甦,公車客運、空運輔助業持續面臨虧損 💡 汽車貨運、海洋水運、航空運輸營業支出額最高,海運承攬、快遞外送、空運承攬支出金額增長幅度最顯著 在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物流&交通產業屬於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型產業。其中物流業掌握供應鏈運能及存貨水位,對於整體產業景氣具有一定程度的預先判斷參考價值,例如陸地運輸業緊扣內需產銷變化、海空運&報關承攬業為衡量進出口貿易走勢的關鍵輔助指標、交通業則是觀察民眾進行工作通勤、觀光消費等活動時的參考基礎。因此,比較疫情前後物流&交通業營業規模、各次產業組成結構與變化幅度等關鍵數據,有助於更加全面了解疫情後台灣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變化趨勢。 2022年台灣物流&交通產業規模達新台幣2.02兆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增長36.92%,不過各細部領域營運表現受疫情影響,展現兩極化發展走勢。例如在海洋水運業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整體水上運輸業營收貢獻度創下27.6%新高,首度超越陸地運輸及運輸輔助業,成為物流&交通業中佔比最高的次產業別;受惠於半導體、科技產品、汽車、跨境電商包裹貿易景氣熱絡帶動,貨運承攬業規模較2019年大幅增長122.00%,推升整體運輸輔助業營業額增長59.88%;此外,快遞外送業在近年外送平台與電商包裹最後一哩配送需求快速成長的推進下,營業規模較疫情前增長79.49%,一舉突破980億元大關。 未來流通研究所固定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並以產業樹狀圖方式呈現。樹狀圖不僅可快速清晰的呈現各次產業別與細項產業別的營收規模、變化率等關鍵數據,藉由各路徑數據間的簡單計算,更能夠進一步得出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可做為觀測整體產業結構與脈絡的重要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3個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市場預測」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歷經2020-2022年高速增長,電商物流產業2023年增幅回落,產業規模達NT$431.4億 💡 2020年後電商物流費用率反彈回升至8.7%,推升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穩定擴張 💡 2022年全球多數國家包裹量下滑,中國、美國、日本合計包裹量佔全球包裹總量比例達87% 電商物流產業依主管機關認定營業項目區分,劃分為汽車貨運、快遞宅配、郵務包裹、其它快遞、普通倉儲及低溫倉儲6大領域。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估算,2022年台灣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約達429.8億元,5年期間成長幅度達92.2%,遠高於同期間整體物流業增幅。不過,2023年受到消費回歸實體通路趨勢影響,成長幅度預期將回落至0.4%,產業規模達431.4億元。推估至2024年整體規模將成長至437.0億至471.1億元間,與2023年相較,增長幅度介於1.3%至9.2%間。此外,代表物流費用佔整體網路銷售額比例的電商物流費用率指標於2020年後反彈回升,自2020年8.4%的低點增至2022年達8.7%,推估2023年電商物流費用率約為8.6%。海外市場方面,全球包裹遞送量自2013年的360億件增至2022年達1,610億件,10年期間增長幅度達347.2%。不過2022年受到中國實施清零措施、各國消費通路結構回歸常態化等因素影響,增長幅度回落至1.3%,包裹總量達1,610億件,預期至2028年全球包裹量將達2,000億至2,250億件。 未來流通研究所集結分析關聯產業數據及業界專家意見,以產值模型推估計算台灣電商物流整體與各次產業規模、電商物流費用率(委外)等關鍵指標,並結合全球主要國家包裹運配市場趨勢進行分析,做為完整觀測整體電商物流產業結構之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3個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新情報news! 💡 行銷銷售&門店管理/OMO:AI解決方案百花齊放,孕育多家高成長新創企業 💡 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AI應用快速發展,迎戰獲客成本攀升與Cookieless時代 💡 供應鏈物流&行政管理:AI導入速度穩步提升,大型科技業者領軍投入商用化 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零售業AI技術導入規模約達84.1億美元,預估至2032年將增至457.4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18.45%。此外,美國零售聯合會(NRF)亦表示,AI技術正在重組零售業營運方式,有助於提高零售企業在客戶鎖定、營運作業、價格制定、銷售預估與廣告行銷方面的準確度與效率。 台灣方面,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發布的「2022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顯示,處於「Unknowing AI」階段的零售企業佔比達62.3%,遠高於全體產業42.1%的平均水準,意味著市場仍具備廣大探索空間。已導入AI技術的零售貿易企業中,以銷售、倉儲物流、行銷為TOP 3應用情境,導入技術別集中於機器學習(ML)與自然語言處理(NLP),近年蓬勃發展的電腦視覺技術位居第3。 如何採用符合成本效益的AI解決方案以提升消費者體驗、強化銷售轉換效率及降低成本,成為貫穿2023年後零售企業策略制定的關鍵主題。因此,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零售業AI解決方案」為主題,爬取關聯企業主要AI解決方案內容,並區分為行銷銷售、門店管理/OMO、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物流以及行政管理等六項領域進行說明與歸納呈現。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2「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規模競賽強度陡升:超市量販業態實質合併,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合計市佔率首度突破70% 💡 電子商務業湧現D2C布局活力:momo購物持續掌握市佔優勢,美而快、欣新網、米斯特等D2C電商市佔表現提升 💡 專賣零售業市佔結構零碎分散:大型業者市佔率擴張不易,美妝藥局&汽車零售專賣產業集中度較高 「市佔率」數據不僅詳實反映產業版圖結構,在以規模經濟為核心策略的零售產業中,更是評估企業競爭優勢變化的關鍵數據。 2022年台灣零售產業於疫情爆發後首度迎來全次產業別正向成長,各家企業在疫情期間與疫情後的發展與布局亦具體而微地展現在市佔率變化上。以綜合商品零售業、電子商務業及專賣零售業三項主要領域進行分析,可觀察到不同產業類型間發展趨勢的顯著差異:綜合零售業方面,大型零售集團近年加速跨業整併,除強化規模經濟優勢外,也拉高了全通路競賽的資本門檻。例如超商產業TOP 2業者統一超商及全家便利商店,2022年合計市佔率首度突破70%;百貨產業TOP 4業者合計市佔率超越50%;超市&量販產業TOP 3業者全聯、好市多及家樂福,更合計拿下高達80%的市場份額。 電子商務業方面,整體產業規模歷經近20年高速成長後,2022年首度面對疫情後增長幅度顯著趨緩的挑戰。大型綜合電商平台中,2022年富邦媒體(momo購物)拿下33.3%的市場份額,並成為台灣首家營業規模突破1,000億的電商業者,營業額與市佔表現雙雙創下自身歷史新高,而具有品牌優勢的中小型品牌電商則以創新的D2C模式逆勢突圍並繳出優異成效。專賣零售業方面,多數產業類別市佔率集中度偏低,僅美妝藥局及汽車專賣零售業產業集中度較高,前五大業者合計市佔率(CR5)達33.0%及41.5%。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零售&電商產業經營數據,結合各家企業在台年營業額進行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別市佔率變化外,並訪談多位產業資深專家,歸納疫情後市佔版圖變化反映出的產業動向與發展趨勢。此外,在跨業併購及多樣化店態合併經營下,台灣超市及量販業態已形成實質合併,因此本年度研究首度將超市&量販業態市佔率進行合併調查與計算。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7/07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05/25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 2023/05/23

研究報告-物流btn物流產業
Logistics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達NT$2.02兆,最後一哩&外送平台規模翻漲,帶動快遞外送業3年期間強勢增長79.49% 💡 航空運輸、陸地客運業營業規模尚未完全復甦,公車客運、空運輔助業持續面臨虧損 💡 汽車貨運、海洋水運、航空運輸營業支出額最高,海運承攬、快遞外送、空運承攬支出金額增長幅度最顯著 在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物流&交通產業屬於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型產業。其中物流業掌握供應鏈運能及存貨水位,對於整體產業景氣具有一定程度的預先判斷參考價值,例如陸地運輸業緊扣內需產銷變化、海空運&報關承攬業為衡量進出口貿易走勢的關鍵輔助指標、交通業則是觀察民眾進行工作通勤、觀光消費等活動時的參考基礎。因此,比較疫情前後物流&交通業營業規模、各次產業組成結構與變化幅度等關鍵數據,有助於更加全面了解疫情後台灣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變化趨勢。 2022年台灣物流&交通產業規模達新台幣2.02兆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增長36.92%,不過各細部領域營運表現受疫情影響,展現兩極化發展走勢。例如在海洋水運業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整體水上運輸業營收貢獻度創下27.6%新高,首度超越陸地運輸及運輸輔助業,成為物流&交通業中佔比最高的次產業別;受惠於半導體、科技產品、汽車、跨境電商包裹貿易景氣熱絡帶動,貨運承攬業規模較2019年大幅增長122.00%,推升整體運輸輔助業營業額增長59.88%;此外,快遞外送業在近年外送平台與電商包裹最後一哩配送需求快速成長的推進下,營業規模較疫情前增長79.49%,一舉突破980億元大關。 未來流通研究所固定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並以產業樹狀圖方式呈現。樹狀圖不僅可快速清晰的呈現各次產業別與細項產業別的營收規模、變化率等關鍵數據,藉由各路徑數據間的簡單計算,更能夠進一步得出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可做為觀測整體產業結構與脈絡的重要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3個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市場預測」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歷經2020-2022年高速增長,電商物流產業2023年增幅回落,產業規模達NT$431.4億 💡 2020年後電商物流費用率反彈回升至8.7%,推升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穩定擴張 💡 2022年全球多數國家包裹量下滑,中國、美國、日本合計包裹量佔全球包裹總量比例達87% 電商物流產業依主管機關認定營業項目區分,劃分為汽車貨運、快遞宅配、郵務包裹、其它快遞、普通倉儲及低溫倉儲6大領域。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估算,2022年台灣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約達429.8億元,5年期間成長幅度達92.2%,遠高於同期間整體物流業增幅。不過,2023年受到消費回歸實體通路趨勢影響,成長幅度預期將回落至0.4%,產業規模達431.4億元。推估至2024年整體規模將成長至437.0億至471.1億元間,與2023年相較,增長幅度介於1.3%至9.2%間。此外,代表物流費用佔整體網路銷售額比例的電商物流費用率指標於2020年後反彈回升,自2020年8.4%的低點增至2022年達8.7%,推估2023年電商物流費用率約為8.6%。海外市場方面,全球包裹遞送量自2013年的360億件增至2022年達1,610億件,10年期間增長幅度達347.2%。不過2022年受到中國實施清零措施、各國消費通路結構回歸常態化等因素影響,增長幅度回落至1.3%,包裹總量達1,610億件,預期至2028年全球包裹量將達2,000億至2,250億件。 未來流通研究所集結分析關聯產業數據及業界專家意見,以產值模型推估計算台灣電商物流整體與各次產業規模、電商物流費用率(委外)等關鍵指標,並結合全球主要國家包裹運配市場趨勢進行分析,做為完整觀測整體電商物流產業結構之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3個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新情報news! 💡 行銷銷售&門店管理/OMO:AI解決方案百花齊放,孕育多家高成長新創企業 💡 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AI應用快速發展,迎戰獲客成本攀升與Cookieless時代 💡 供應鏈物流&行政管理:AI導入速度穩步提升,大型科技業者領軍投入商用化 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零售業AI技術導入規模約達84.1億美元,預估至2032年將增至457.4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18.45%。此外,美國零售聯合會(NRF)亦表示,AI技術正在重組零售業營運方式,有助於提高零售企業在客戶鎖定、營運作業、價格制定、銷售預估與廣告行銷方面的準確度與效率。 台灣方面,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發布的「2022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顯示,處於「Unknowing AI」階段的零售企業佔比達62.3%,遠高於全體產業42.1%的平均水準,意味著市場仍具備廣大探索空間。已導入AI技術的零售貿易企業中,以銷售、倉儲物流、行銷為TOP 3應用情境,導入技術別集中於機器學習(ML)與自然語言處理(NLP),近年蓬勃發展的電腦視覺技術位居第3。 如何採用符合成本效益的AI解決方案以提升消費者體驗、強化銷售轉換效率及降低成本,成為貫穿2023年後零售企業策略制定的關鍵主題。因此,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零售業AI解決方案」為主題,爬取關聯企業主要AI解決方案內容,並區分為行銷銷售、門店管理/OMO、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物流以及行政管理等六項領域進行說明與歸納呈現。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3PL貨運結構朝向中短距配送集中:行車次數超越疫情前水準,行車里程數、每噸貨物運距持續縮減 💡 低溫運輸維持強勁成長動能:2022年3PL低溫車輛數強勢增長,乳製品、蔬菜、肉類加工品為TOP 3載運品項 💡 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綠色減碳物流漸受關注:純電能/油電小貨車數量2022年後顯著攀升 台灣公路交通網絡綿密,高效率的汽車貨運服務不僅為最主要的內需物流方案,亦承擔著整體產業發展及社會流通安全網的重要支柱責任。分析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與趨勢變化,可以做為觀察與推估流通市場長期需求之參考基礎。 2023H1全台營業車輛貨運總量達2.54億公噸,總運費收入達新台幣934.8億元,每公噸貨物平均運費維持上漲走勢。2023H1營業車輛行車次數已超過2019H1疫情前同期水準,惟行車里程與疫情前相較仍衰退17.9%,在車輛數持續增加的條件下,累計行車里程數的降低及每噸貨物運距縮減反映出中長程貨物運輸趟次持續下降,顯示整體汽車貨運結構正朝向中短距配送服務集中。此外,2022年全台營業用低溫車輛數成長幅度創下近年新高,顯示低溫運輸持續做為物流市場中重要的成長引擎;另一方面,在綠色減碳物流趨勢引導下,全台純電能&油電混合小貨車(含1PL與3PL)登記數量於2022年後顯著攀升,自燃油引擎轉型為純電動力已成為近年乘用車商致力發展的共同目標。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各項關鍵數據並進行分析比較,針對整體貨運規模、貨運收入、平均每噸貨物運距、低溫車輛數量變化、低溫載運商品別、電能/油電貨車數量變化&六都分布結構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做為觀測汽車貨運產業之參考基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2023/06/28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消費與生活產業成長率排行 2023/03/21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地圖 2023/02/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2023/02/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生鮮食品電商」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01/10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 & 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新情報news! 💡 2019H1-2023H1全台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7.7%,海運航空、鐵道捷運、醫療保健、快遞業展現較高薪資水準 💡 新北市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居全台之冠,批發零售業佔六都服務業雇用員工數比例均逾20% 💡 住宿餐飲業職缺率於疫情後創下新高,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業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 流通及生活服務業為支撐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礎,不僅容納大量就業人口,其所蘊含的勞動供需變化、薪資成長及青年就業流向等關鍵數據,更直接牽動全台整體勞動力市場的分布結構,為整體核心服務業永續發展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23H1服務業佔全台就業結構比例達60.33%,不僅首度突破60%,服務業總就業人數(含受雇員工、雇主、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工作者)亦創下新高。各縣市中以新北市服務業就業人數最多,其下依序為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 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2023H1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市場在受雇員工人數、平均薪資等各項指標上均重新邁向成長,但受到各業別職業特性、人力聘用結構等面向迥異的影響,各產業別勞動力組成型態與變化趨勢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做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第3大業別醫療保健服務業,2019H1至2023H1期間淨增3.7萬人,為本次調查中員工人數增加最多的業別;然而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業別近年卻面臨勞動人口持續流失的困境。與2019H1相較,2023H1運輸倉儲及住宿餐飲業受雇員工總數分別降低9,230人及5,717人;旅行及相關服務業在歷經疫情衝擊後,受雇員工數與疫情前相較亦下滑7,934人,跌幅達24.8%。 薪資指標方面,2023H1多數服務業別薪資水準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均有顯著成長。例如批發業及零售業薪資成長幅度分別達3.2%及9.0%,餐飲業及住宿業薪資成長幅度達10.3%及9.1%,同屬物流業的汽車貨運業、快遞業、倉儲業薪資成長幅度達4.0%、17.7%及20.0%,近年受惠於運價高漲帶動產業高速成長的海洋水運業,薪資成長幅度更高達79.6%。不過,結合前述就業人數與職缺率指標可以看到,除批發零售業就業人數小幅成長0.1%外,運輸倉儲業、餐飲住宿業就業人數均持續降低,反映出業者同時面臨人事成本攀升及勞動力不足的雙重困境。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進行調查,以每人每月總工時(X軸)、每人每月總薪資(Y軸)、受雇員工人數(圓圈大小)等3項指標為基礎,並以服務業整體工時&薪資水準進行劃分,進行象限圖綜合分析。同時結合六都主要服務業別雇用員工數、各細項職務別缺工比例以及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業別流向數據,自多元角度勾勒出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分布樣態及趨勢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09/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3個台灣「實體零售&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數位通路布局晉身實體零售企業共通性成長戰略、「自建品牌官網&APP 」比例快速攀升 💡 「點數經濟」奪回會員足跡掌握權、「門店外送」服務覆蓋多元零售業別 💡 D2C服務軍火商陣容堅強、系統平台/數位工具/金流物流整合服務成為零售業轉型基幹 受惠於Nike、可口可樂、Levi‘s、P&G等大型企業的引領,加上疫情墊高中間通路及供應鏈運作成本、消費者自主意識提高、行銷溝通管道多元化等因素影響,不透過中間商、轉而藉由品牌官網/APP/直營門市/Line官方帳號/品牌社群媒體等渠道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Direct-to-Consumer(D2C)模式近年在全球受到大量關注。 D2C模式代表的不僅是更加簡短透明的交易歷程與溝通管道,更重要的是品牌商透過D2C模式直接收集/持有/分析大量第一手消費數據與顧客意見回饋,同時結合第三方外部數據,在建立起更加清晰立體的顧客輪廓後,創造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營運迴圈(loop),例如結合數據分析與AI技術推動商品創新/設計/製造/測試、擬定商務策略、設定品牌訴求與精準行銷方案、優化庫存管理效率等。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協助企業優化消費者旅程,也能夠更加高效準確地進行資源配置及敏捷修正,降低過往因資訊不對稱/資訊不足所造成的成本耗損與效率缺失。因此,D2C模式的成功應用,將能夠賦予品牌端包括流量獲取、供應鏈管理以及強化品牌/商品力在內的核心競爭優勢。 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D2C為主題,進行台灣「實體零售&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調查。由於D2C模式近年在台灣零售版圖中快速普及,採用企業橫跨多元業態與營運規模,已由品牌營運策略晉身為產業共通性發展趨勢,因此本次調查對象不僅限於品牌商,亦同步納入門店數量較高的大型實體通路業者,以完整說明分析台灣零售產業D2C發展形貌。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研究報告-餐飲btn餐飲產業
Restaurant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3個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新情報news! 💡 實體復甦影響整體零售業商品銷售結構:服飾鞋襪、餐飲服務銷售佔比增長顯著,3C商品、汽機車、食品佔比下滑 💡 量販賣場、免稅商店、美妝藥局、電子商務銷售品類多元化:量販店銷售商品CR3降幅最大,電商CR3指標寫下新低 💡 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便利商店銷售結構相對穩固:百貨業餐飲銷售佔比&便利商店食品銷售佔比雙雙突破歷史新高 「銷售商品結構」為零售通路最核心的DNA組成要素,主要銷售品項不僅形塑出零售通路的多元服務特徵及消費者購物渠道偏好,同時也是構成零售業各次產業間最關鍵的營運差異與產業界線判別基礎。2022年台灣整體零售業銷售額年增7.4%至新台幣4.28兆元,銷售佔比TOP 3商品類型與2021年相同,分別為食品(19.0%)、汽機車&零件(16.2%)以及服飾鞋襪(11.3%)。不過,在消費力道回流實體通路、疫情後民眾生活型態轉變等因素影響下,各類型商品銷售佔比迎來幅度不一的漲跌走勢。 例如服飾鞋襪類商品受惠於免稅店銷售增加帶動,於整體零售業中銷售佔比年增0.9個百分點至11.3%,為2022年增長力道最為顯著的商品類別;餐飲服務在百貨公司與免稅店銷售提升推進下,銷售佔比年增0.4個百分點至2.3%;此外,非酒精飲料&即飲乳品、家具/廚具/寢具/清潔用品、珠寶首飾、寵物&水族用品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亦均成長超過0.2個百分點。不過另一方面,3C資通訊商品、汽機車&零件、食品、運動器材&娛樂用品等品項銷售佔比與2021年相較出現較顯著下滑,跌幅介於0.3%至1.1%間。進一步觀察代表各通路「商品結構集中度」的前3大銷售商品合計比例指標(TOP 3 Concentration Ratio, CR3),可以看到與2021年相較,量販、免稅店、美妝藥局、電子商務銷售品類集中度降幅較顯著,顯示上述通路銷售商品結構趨向多元化&分散化;而百貨、超市、超商等通路銷售商品CR3水準相對穩定,反映出消費者於上述通路中展現出較高的特定商品採購慣性。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年度數據,以基因圖譜方式呈現各業別核心銷售商品組成。調查範疇涵蓋整體零售業、綜合零售業、百貨業、超市業、超商業、量販業、免稅店業、美妝藥局業及電子商務業等,並進一步結合TOP3商品集中度指標(CR3)進行分析,以掌握各零售通路別於疫情後復甦期間的銷售趨勢關鍵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2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2023/11/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 & 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新情報news! 💡 2019H1-2023H1全台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7.7%,海運航空、鐵道捷運、醫療保健、快遞業展現較高薪資水準 💡 新北市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居全台之冠,批發零售業佔六都服務業雇用員工數比例均逾20% 💡 住宿餐飲業職缺率於疫情後創下新高,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業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 流通及生活服務業為支撐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礎,不僅容納大量就業人口,其所蘊含的勞動供需變化、薪資成長及青年就業流向等關鍵數據,更直接牽動全台整體勞動力市場的分布結構,為整體核心服務業永續發展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23H1服務業佔全台就業結構比例達60.33%,不僅首度突破60%,服務業總就業人數(含受雇員工、雇主、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工作者)亦創下新高。各縣市中以新北市服務業就業人數最多,其下依序為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 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2023H1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市場在受雇員工人數、平均薪資等各項指標上均重新邁向成長,但受到各業別職業特性、人力聘用結構等面向迥異的影響,各產業別勞動力組成型態與變化趨勢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做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第3大業別醫療保健服務業,2019H1至2023H1期間淨增3.7萬人,為本次調查中員工人數增加最多的業別;然而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業別近年卻面臨勞動人口持續流失的困境。與2019H1相較,2023H1運輸倉儲及住宿餐飲業受雇員工總數分別降低9,230人及5,717人;旅行及相關服務業在歷經疫情衝擊後,受雇員工數與疫情前相較亦下滑7,934人,跌幅達24.8%。 薪資指標方面,2023H1多數服務業別薪資水準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均有顯著成長。例如批發業及零售業薪資成長幅度分別達3.2%及9.0%,餐飲業及住宿業薪資成長幅度達10.3%及9.1%,同屬物流業的汽車貨運業、快遞業、倉儲業薪資成長幅度達4.0%、17.7%及20.0%,近年受惠於運價高漲帶動產業高速成長的海洋水運業,薪資成長幅度更高達79.6%。不過,結合前述就業人數與職缺率指標可以看到,除批發零售業就業人數小幅成長0.1%外,運輸倉儲業、餐飲住宿業就業人數均持續降低,反映出業者同時面臨人事成本攀升及勞動力不足的雙重困境。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進行調查,以每人每月總工時(X軸)、每人每月總薪資(Y軸)、受雇員工人數(圓圈大小)等3項指標為基礎,並以服務業整體工時&薪資水準進行劃分,進行象限圖綜合分析。同時結合六都主要服務業別雇用員工數、各細項職務別缺工比例以及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業別流向數據,自多元角度勾勒出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分布樣態及趨勢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09/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3個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 & 市場預測 」新情報news! 💡 全台餐飲業規模強勢反彈:聚會型餐飲場所全面復甦,帶動2023H1餐飲業規模年增24.1%創下新高 💡 六都餐飲市場全面復甦:2023H1六都合計佔全台產業比例達80.0%,台北市餐飲業規模首破千億元大關 💡 餐飲業者疫後穩健展店:2023H1餐飲業家數年增2.7%,咖啡館/吃到飽/速食店擴張幅度顯著、手搖飲/冰果店數首度衰退 餐飲產業容納大量就業人口及中小微型創業機會,為各國核心服務業重要組成業別,產業發展路徑亦與人口規模/結構、人均消費力等關鍵經濟因子高度相關。因此,各國餐飲產業多被視為穩健成長的防禦性類股,具有對抗景氣循環的穩定特質。 疫情管制措施放寬後,長期壓抑的內用聚餐、工商宴會需求於2022下半年開始顯著復甦。2023H1全台餐飲產業規模年增24.1%至新台幣3,825.4億元,項下所有次產業別營業額全面成長,增幅介於5.7%-51.1%間,其中成長率TOP 3業別為吃到飽餐廳、餐廳餐館以及外燴辦桌業。2023H1餐飲產業家數年增2.7%至16.6萬家,以咖啡館及吃到飽餐廳擴張幅度最為顯著,其中咖啡館家數年增率更創下2016年後新高。不過,手搖飲/冰果店在歷經2015-2016年的高速展店浪潮後拓點腳步逐步放緩,2023H1據點數年減0.9%,為2007年該業別統計起始以來首度衰退,但台中市手搖飲/冰果店家數逆勢年增70家,展現出獨特的「解渴商機」。 觀察單店營業額成長指標可以看到,2023H1多數主要餐飲業別單店營業額增幅均高於2022年同期,其中年增幅最高的為吃到飽餐廳與餐廳餐館業,再度印證內用聚餐型市場的顯著復甦。此外,連鎖速食店及吃到飽餐廳單店營業額遙遙領先其他次產業別,顯示出優異的單店營運能力。 未來流通研究所盤點台灣餐飲產業各項關鍵數據,統計各次產業別歷年產業規模及成長趨勢、主要次產業別營業額年變化率與單店營業額、以及門店數六都佔比等,並提出2023全年餐飲市場規模預測,做為分析判斷餐飲產業趨勢之參照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8/11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 2023/05/08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4個2012-2022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新情報news! 💡 家庭基礎消費:近10年每戶消費總額成長14.7%達83.5萬元、醫療保健支出翻漲40.4% 💡 民生通路消費:近10年每戶超市消費額成長67.0%最高、台北市超商&超市每戶消費額均突破10萬元 💡 餐飲/休閒文化消費:休閒文化類消費額持續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類每戶消費額達11.5萬元再創新高 💡 新興經濟消費:在宅經濟、健身經濟、寵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台北/台中/台南分居各類型每戶消費金額最高 家庭消費結構的長期變化不僅精確反映出各類型消費市場規模的消長,亦為觀測消費偏好轉變、消費族群異動以及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以總體數據結合六都地區消費數據變化,更能夠進一步呈現地域消費重心的差異與特色。 受到高齡少子化以及小家庭/獨居比例日益攀升影響,近十年台灣家庭人口規模逐年降低,全台平均水準自2012年每戶3.23人持續下滑,2020年首度跌破3人後持續降低,至2022年每戶平均降至僅2.83人。不過,在經濟發展、所得提高及物價攀升等因素推動下,近十年每戶家庭總體消費支出維持成長,自2012年的新台幣72.8萬元增至2022年達83.5萬元新高,成長幅度達14.7%。 此外,分析各類型家戶支出金額變化可以看出各細分消費型態的漲跌與轉變。例如在高齡少子化趨勢及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影響下,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推升每戶醫療保健支出近十年翻漲40.4%至新台幣14.9萬元新高。民生通路消費類型中,受到小家庭、單身獨居比例提高等因素影響,民生消費出現朝向中小型社區通路集中的趨勢,尤其以主打小包裝及便利性商品的門店型態成長性較高,帶動近十年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每戶消費支出分別大幅成長67.0%及37.5%。新興經濟消費方面,則以在宅經濟、健身經濟以及寵物經濟為近十年成長表現最為亮眼的消費板塊。 未來流通研究所以近十年(2012-2022)每戶家庭消費數據為基礎,提出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涵蓋家庭基礎消費、民生通路消費、餐飲/休閒文化消費、新興經濟消費等4種類型,總計12項消費支出項目。自各面向詳細解析台灣家庭消費類型變化及六都地域性消費差異,做為觀測整體消費市場變化的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8/11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4個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多數業者營業額已突破疫情前水準、2022年經營規模再創新高 💡 專賣零售業:通訊維修&3C家電業營業規模領先、美妝&藥局業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 餐飲服務業:連鎖餐飲業走出疫情陰霾、大型餐飲集團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 休閒育樂&生活家居業:家居雜貨業迎來復甦反彈、休閒育樂業仍陷困境 乘載多元化民生消費服務的連鎖加盟產業,不僅為台灣最重要的服務流通網絡,亦創造出豐富大量的中小型創業及就業機會。相較於總體經濟數據,觀察連鎖加盟企業經營成果,往往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民生消費景氣。觀察2022年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可以看到,多數企業已走出疫情帶來的陰霾、營運表現逐步迎來復甦。主要產業型態中,涵蓋百貨/超商/量販/超市等連鎖通路類型的「綜合商品零售業」,不少業者2022年營業額已突破2019年疫情前水準、經營規模創下新高。其中統一超商、全聯實業、好市多為全台唯三本業營收突破新台幣千億元里程碑的連鎖零售企業,為連鎖企業規模化經營的領頭羊。此外,家樂福在併入惠康百貨後,2022年營收規模站上900億元,超越全家便利商店與新光三越,成為千億級連鎖零售企業預備軍。 「專賣零售業」中,通訊維修及3C家電連鎖業者營業規模持續大幅領先其他業別。值得一提的是,藥局醫材零售通路集團近年展現強勁成長力道,為連鎖加盟產業中的亮眼新星。本次排名中,大樹藥局、杏一、諾貝兒寶貝(丁丁藥局)、佑全藥品(佑全保健藥妝/健康人生藥局/札幌藥妝)全數進榜,反映出藥局醫材通路業在連鎖加盟產業中版圖規模的顯著擴張。其中大樹藥局2019-2022年間營收增幅達117.1%,為本次調查所有進榜業者中的成長率冠軍。此外,連鎖餐廳、快餐速食、咖啡館、飲料店、家居雜貨業中多數進榜業者均已走出疫情陰霾,但休閒育樂、生活品牌及美容保養業者營業規模則普遍未回升至2019年疫情水準。 未來流通研究所持續調查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經營表現,並區分為4項主要產業類別進行排名。篩選各業別中本業營收TOP15(合計60家)代表性企業,定期發布分析營收數據與變化幅度,做為持續追蹤台灣連鎖加盟企業領先集團的觀察名單。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8/11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19
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3個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新情報news! 💡 營收規模&年成長率:台灣餐飲業難以跨越的「營收50億元」鐵壁,歷年僅10家餐飲集團突破天險 💡 營業費用&獲利能力:長榮空廚、麥味登營業費用控管優異;歇腳亭、豆府、八方雲集獲利能力最強 💡 餐飲業關鍵經營數據:藏壽司、摩斯漢堡、長榮空廚存貨管控最佳;直營型態中,豆府展現亮眼資產回報能力 台灣餐飲業營業規模自2005年後維持穩定成長,直至2021年方因受疫情管控措施影響首度陷入衰退(年減0.98%)。2005-2022年17年間,整體產業規模成長188.2%,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6.4%,在相對成熟的各類型服務業中獨樹一格。 不過,餐飲市場總胃納量與人口規模及結構密切相關,屬於具有明顯「內需規模天花板」的產業類型。受到台灣內需市場母體規模有限、餐飲品牌市佔率極度分散的產業特徵影響,餐飲企業面臨難以跨越的「營收50億元」鐵壁障礙,歷年僅少數表現卓越的餐飲集團克服天險,且多數業者自創立起算,需時近20年方突破50億元門檻。例如近年甫突破50億元關卡的業者包括:歷時20年(2002-2022)的饗賓餐旅、歷時22年(1998-2020)的八方雲集、以及歷時28年(1990-2018)的安心食品等。 分析代表性業者關鍵經營數據及發展路徑,有助於深入理解餐飲業日益多元的經營形貌與特徵。例如涵蓋食材契作生產、中央廚房至店面銷售一體化控制的餐飲業SPA模式(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 SPA);財務表現更趨向於批發業的食品販售式特許加盟模式;以及具有高毛利、高固定成本財務結構的高端餐飲模式等,其營運特徵均反映在各異其趣的經營數據之上。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2022年台灣20家連鎖餐飲企業關鍵經營數據(營收規模/成長率/毛利率/營業費用佔比/淨值報酬率/平均銷貨天數/總資產報酬率/加盟比例等),分析基礎財務及餐飲業特殊關注數據外,同時結合近五年關鍵指標表現TOP 5企業,藉以掌握各餐飲業別代表性企業之經營成效與營運特徵。其中部分代表性業者因揭露經營數據有限,無法納入統合分析範疇,另有部分業者因合併業務多元且餐飲業外營收佔比較高,致其經營成效難以歸類於餐飲業中,造成遺珠之憾,敬請見諒。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 2023/05/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門店數與餐飲科技」市場評估 2023/04/2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餐飲科技」產業地圖 2023/04/25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 2023/04/10

研究報告-旅遊btn旅遊產業
Travel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達NT$2.02兆,最後一哩&外送平台規模翻漲,帶動快遞外送業3年期間強勢增長79.49% 💡 航空運輸、陸地客運業營業規模尚未完全復甦,公車客運、空運輔助業持續面臨虧損 💡 汽車貨運、海洋水運、航空運輸營業支出額最高,海運承攬、快遞外送、空運承攬支出金額增長幅度最顯著 在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物流&交通產業屬於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型產業。其中物流業掌握供應鏈運能及存貨水位,對於整體產業景氣具有一定程度的預先判斷參考價值,例如陸地運輸業緊扣內需產銷變化、海空運&報關承攬業為衡量進出口貿易走勢的關鍵輔助指標、交通業則是觀察民眾進行工作通勤、觀光消費等活動時的參考基礎。因此,比較疫情前後物流&交通業營業規模、各次產業組成結構與變化幅度等關鍵數據,有助於更加全面了解疫情後台灣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變化趨勢。 2022年台灣物流&交通產業規模達新台幣2.02兆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增長36.92%,不過各細部領域營運表現受疫情影響,展現兩極化發展走勢。例如在海洋水運業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整體水上運輸業營收貢獻度創下27.6%新高,首度超越陸地運輸及運輸輔助業,成為物流&交通業中佔比最高的次產業別;受惠於半導體、科技產品、汽車、跨境電商包裹貿易景氣熱絡帶動,貨運承攬業規模較2019年大幅增長122.00%,推升整體運輸輔助業營業額增長59.88%;此外,快遞外送業在近年外送平台與電商包裹最後一哩配送需求快速成長的推進下,營業規模較疫情前增長79.49%,一舉突破980億元大關。 未來流通研究所固定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並以產業樹狀圖方式呈現。樹狀圖不僅可快速清晰的呈現各次產業別與細項產業別的營收規模、變化率等關鍵數據,藉由各路徑數據間的簡單計算,更能夠進一步得出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可做為觀測整體產業結構與脈絡的重要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 & 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新情報news! 💡 2019H1-2023H1全台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7.7%,海運航空、鐵道捷運、醫療保健、快遞業展現較高薪資水準 💡 新北市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居全台之冠,批發零售業佔六都服務業雇用員工數比例均逾20% 💡 住宿餐飲業職缺率於疫情後創下新高,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業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 流通及生活服務業為支撐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礎,不僅容納大量就業人口,其所蘊含的勞動供需變化、薪資成長及青年就業流向等關鍵數據,更直接牽動全台整體勞動力市場的分布結構,為整體核心服務業永續發展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23H1服務業佔全台就業結構比例達60.33%,不僅首度突破60%,服務業總就業人數(含受雇員工、雇主、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工作者)亦創下新高。各縣市中以新北市服務業就業人數最多,其下依序為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 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2023H1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市場在受雇員工人數、平均薪資等各項指標上均重新邁向成長,但受到各業別職業特性、人力聘用結構等面向迥異的影響,各產業別勞動力組成型態與變化趨勢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做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第3大業別醫療保健服務業,2019H1至2023H1期間淨增3.7萬人,為本次調查中員工人數增加最多的業別;然而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業別近年卻面臨勞動人口持續流失的困境。與2019H1相較,2023H1運輸倉儲及住宿餐飲業受雇員工總數分別降低9,230人及5,717人;旅行及相關服務業在歷經疫情衝擊後,受雇員工數與疫情前相較亦下滑7,934人,跌幅達24.8%。 薪資指標方面,2023H1多數服務業別薪資水準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均有顯著成長。例如批發業及零售業薪資成長幅度分別達3.2%及9.0%,餐飲業及住宿業薪資成長幅度達10.3%及9.1%,同屬物流業的汽車貨運業、快遞業、倉儲業薪資成長幅度達4.0%、17.7%及20.0%,近年受惠於運價高漲帶動產業高速成長的海洋水運業,薪資成長幅度更高達79.6%。不過,結合前述就業人數與職缺率指標可以看到,除批發零售業就業人數小幅成長0.1%外,運輸倉儲業、餐飲住宿業就業人數均持續降低,反映出業者同時面臨人事成本攀升及勞動力不足的雙重困境。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進行調查,以每人每月總工時(X軸)、每人每月總薪資(Y軸)、受雇員工人數(圓圈大小)等3項指標為基礎,並以服務業整體工時&薪資水準進行劃分,進行象限圖綜合分析。同時結合六都主要服務業別雇用員工數、各細項職務別缺工比例以及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業別流向數據,自多元角度勾勒出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分布樣態及趨勢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09/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4個2012-2022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新情報news! 💡 家庭基礎消費:近10年每戶消費總額成長14.7%達83.5萬元、醫療保健支出翻漲40.4% 💡 民生通路消費:近10年每戶超市消費額成長67.0%最高、台北市超商&超市每戶消費額均突破10萬元 💡 餐飲/休閒文化消費:休閒文化類消費額持續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類每戶消費額達11.5萬元再創新高 💡 新興經濟消費:在宅經濟、健身經濟、寵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台北/台中/台南分居各類型每戶消費金額最高 家庭消費結構的長期變化不僅精確反映出各類型消費市場規模的消長,亦為觀測消費偏好轉變、消費族群異動以及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以總體數據結合六都地區消費數據變化,更能夠進一步呈現地域消費重心的差異與特色。 受到高齡少子化以及小家庭/獨居比例日益攀升影響,近十年台灣家庭人口規模逐年降低,全台平均水準自2012年每戶3.23人持續下滑,2020年首度跌破3人後持續降低,至2022年每戶平均降至僅2.83人。不過,在經濟發展、所得提高及物價攀升等因素推動下,近十年每戶家庭總體消費支出維持成長,自2012年的新台幣72.8萬元增至2022年達83.5萬元新高,成長幅度達14.7%。 此外,分析各類型家戶支出金額變化可以看出各細分消費型態的漲跌與轉變。例如在高齡少子化趨勢及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影響下,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推升每戶醫療保健支出近十年翻漲40.4%至新台幣14.9萬元新高。民生通路消費類型中,受到小家庭、單身獨居比例提高等因素影響,民生消費出現朝向中小型社區通路集中的趨勢,尤其以主打小包裝及便利性商品的門店型態成長性較高,帶動近十年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每戶消費支出分別大幅成長67.0%及37.5%。新興經濟消費方面,則以在宅經濟、健身經濟以及寵物經濟為近十年成長表現最為亮眼的消費板塊。 未來流通研究所以近十年(2012-2022)每戶家庭消費數據為基礎,提出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涵蓋家庭基礎消費、民生通路消費、餐飲/休閒文化消費、新興經濟消費等4種類型,總計12項消費支出項目。自各面向詳細解析台灣家庭消費類型變化及六都地域性消費差異,做為觀測整體消費市場變化的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8/11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3個台灣「軌道經濟」百貨 & 商場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疫後復甦:2023H1整體軌道客運收益創下新高、人流量與歷史高點仍相距7.1% 💡 現況發展:單月人流量逾200萬人次之超級站點合計10站、逾100萬人次站點合計59站,高鐵人流量增幅最高 💡 未來布局:冠德、潤泰、日勝生、三井不動產等大型集團領軍,軌道經濟生活圈遍地開花 軌道運輸為支撐現代化都市交通與貨物流動的重要基礎,有效緩解都會區交通擁塞壓力外,亦為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更進一步形成被稱為「軌道經濟」的特殊經濟體系。「軌道經濟」係指將大眾運輸系統做為城市發展主軸,以交通場站及車站為核心,結合站點周邊與軌道沿線土地進行高效率、高價值的開發與運用,納入商業、辦公、旅館、娛樂、休憩、長照、公共住宅等設施,藉此提高土地開發與公共設施配置效益。 2020年疫情爆發後,具有火車頭效益的內需型產業在邊境封鎖的限制下再度獲得重視,加上2022年立院三讀通過修正鐵路法部分條文,允許國營鐵路機構經報准可辦理國有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有助於推動國營鐵路資產活化。此外,冠德建設(環球購物中心母集團)、日勝生集團(間接持股京站實業)、潤泰集團(CITYLINK母集團)、日本三井不動產(Mitsui Outlet Park、LaLaport母集團)等代表性企業對於軌道周邊商業設施與土地開發案的積極佈局,均使得資本投入規模龐大且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帶動效果的軌道經濟產業,在疫情後逆勢成為推動內需經濟與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 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軌道經濟」為主題,進行台灣「軌道經濟」百貨&商場產業地圖調查。盤點各軌道系統人流量較高的站點、與站體周邊(或共構)百貨/商場/Outlet/地下街等大型商業設施,藉以說明台灣軌道經濟圈的發展風貌。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7/07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2023/06/08
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2「餐飲&觀光」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 吃到飽&內用聚餐型餐飲業迎來消費復甦:饗賓、乾杯、豆府、亞洲藏壽司、星巴克市佔提升幅度最高 💡 觀光旅館&團膳空廚業揮別疫情陰霾:萬豪、君悅、美福、晶宴、新天地成長最快,空廚業景氣全面復甦 💡 旅行服務業&遊樂園業觸底反彈:大型跨境旅行社業者快速復甦,國旅效益擴散至遊樂休憩領域 餐飲&觀光產業為支撐民間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不僅乘載大量就業人口,同時也是台灣服務業輸出海外的重點箭頭。2023上半年住宿及餐飲業平均就業人數達86.8萬人,較2022同期增加2.9%,其中受僱員工達59.0萬人,年增幅達4.5%。兩項指標數值均寫下歷年新高外,增幅亦為2014年後新高。此外,歷經2020-2022年疫情期間市場極端化的壓力測試,餐飲業者藉由導入多元科技工具、風險趨避化加盟模式設計、強化數位行銷&網路銷售能力等策略進行應對,以更加強健的營運能力邁向疫後市場。 整體而言,2022年餐飲&觀光產業在疫後消費復甦的拉動下,產業規模觸底反彈,但各領域回升幅度存在顯著差異:餐飲業態迎來全面成長,多數業別規模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外,不少代表性業者營收更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以吃到飽&內用聚餐型業者成長力道最為強勁。例如饗賓餐旅營收翻漲51.5%,奪下餐廳&吃到飽業別第2高。此外,乾杯集團、豆府集團、雲雀國際、亞洲藏壽司、全家國際餐飲等內用型餐飲業者營收年增幅均逾30%,同步推升市佔率成長。不過另一方面,觀光旅館、宴會廳&團膳空廚、遊樂園、旅行&周邊服務業、視聽娛樂業等觀光遊樂關聯產業,雖然2022年產業規模亦大幅增長,但仍遠低於2019年疫情前水準。例如2022年旅行&周邊服務業總體規模僅達2019年2,249億元的21%,顯示疫情後市場景氣雖逐步回暖,但整體產業體質尚未迎來全面康復。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餐飲及觀光產業經營數據,以關聯企業在特定業別營收來源規模進行分類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市佔率調查成果,做為深入觀測餐飲及觀光產業的判讀基礎。此外,因產業特性及代表性業者跨業經營趨勢,本年度首次合併餐廳&吃到飽業、快餐速食業&早餐店業,進行市佔率共同調查,以更精準掌握關聯業者多元版圖布局成效。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 2023/05/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門店數與餐飲科技」市場評估 2023/04/2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餐飲科技」產業地圖 2023/04/25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 2023/04/10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2023/03/29
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

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

3個「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TOP40」新情報news! 💡 餐飲服務&觀光住宿:平價餐飲業門店數維持大幅領先,民宿/便當店/手搖飲店家數強勢增長 💡 綜合零售&專賣零售:便利商店家數首度超越服飾專賣店,中古汽車行/寵物用品店成長幅度顯著 💡 生活服務&休閒娛樂:美髮店/夾娃娃機店家數居冠,美甲美睫/自助洗衣/不動產仲介門店數翻漲 「連鎖式經營」涵蓋直營連鎖(Regular Chain)、特許加盟(Franchise Chain)、自願加盟(Voluntary Chain)等模式,為構成服務業標準化管理與資本化擴張的重要基礎。做為實體門市展店擴張最主要的經營型態,連鎖經營模式已自零售、餐飲等業別擴大延伸至生活服務、休閒娛樂、教育、金融等多元服務領域,為傳統服務產業邁向現代化經營的關鍵。 2022年受惠於疫情管制措施放寬,實體消費市場強勁復甦,成為觀察「連鎖服務業」門店數變化的絕佳契機。藉由關注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TOP 40,不僅得以掌握各類型產業門店總量與趨勢變化,更能夠以此觀測於疫情衝擊下仍逆勢展店的產業型態。依照門店數量進行排名,2022年餐飲業強勢佔據TOP 4榜單,包括麵店/小吃店、餐廳/餐館、手搖飲店以及早餐店,其中麵店/小吃店家數高達58,077家,為本次入榜業別中家數最多的產業類別;零售業中,便利商店家數於2022年首度超越服飾專賣店,成為門店數量最多的零售業別;生活服務&休閒娛樂業別則以美髮店/髮廊、夾娃娃機店據點數居冠。 進一步觀察2019-2022年疫情期間各業別門店數變化幅度可以看到,增長幅度TOP 5業別包括生活服務業中的美甲美睫店(增長62.8%)及自助洗衣店(增長54.1%)、觀光住宿業中的民宿業(增長28.3%)、專賣零售業中的中古汽車銷售行(增長26.1%)、以及餐飲業中的便當店/自助餐店(增長23.3%)。值得一提的是,健身房/健身中心2019-2022年期間門店總數大幅成長44.2%,展現出豐沛的拓展動能,惟因產業整體門店數較少,未能進入本次排名。 業者動向方面,連鎖經營模式於疫情期間再次成為中國大陸、日本及台灣等亞洲市場熱議的商業經營課題。主要原因在於具有高加盟比例型態的連鎖實體通路,在各地區加盟主的風險分散機制基礎上,藉由各店鋪的高度自主性彈性經營,以及虧損攤提及人事等固定成本的快速調整,形成具備較強疫情抵禦能力的營運模式。與此相對的則是資本實力強勢的大型連鎖集團,長期以來為掌握更高經營主控權,多採取高比例直營連鎖方式,導致疫情期間被迫獨力承擔高額虧損及營運風險。因此,近期可以觀察到多家過去採取完全直營模式的餐飲企業於疫情下首度開放加盟。於疫情期間受到重視的反脆弱經營思潮帶動下,連鎖加盟型態的風險分散優勢再度受到業者注目。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彙整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家數排行及變化幅度,本次特別鎖定疫後復甦主題,分析2019-2022年各產業別門店數量變化,並結合門店數較多的代表性業者布局動向進行說明,以掌握高速變動的產業趨勢。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 2023/04/10 【關鍵排行圖解】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2023/03/29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消費與生活產業成長率排行 2023/03/21 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消費與生活產業成長率排行 2023/03/21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03/08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地圖 2023/02/24

研究報告-生活btn生活產業
Life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文創商品&出版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6項文創關聯產業疫情後顯著復甦,2022年合計營業規模年增9.0%至NT$3,208億歷史新高 💡 台北市6項產業規模佔全台比例均逾40%,新北市以出版業佔比最高、新竹縣市以產品設計業佔比最高 💡 文創產業微型企業特徵顯著,資本額低於500萬元企業家數佔比逾80%,產品設計業平均營業額最高 台灣文創產業近年蓬勃發展,橫跨視覺藝術、藝文展演、工藝製作至數位創作、IP授權等產業類別,近年更進一步與科技製造、數位工具、建築設計、創意生活、出版、休閒娛樂、流行文化週邊商品&品牌設計販售等工商領域結合,培育出具備高經濟價值的衍生性文化商品。軟硬實力結合的產業發展趨勢不僅為創作者開拓出更為廣袤的疆界,同時也大幅提升文創產業的市場消費及產值成長潛力,成為近年零售、電商、跨境出口貿易等商業流通活動的重要支援服務。本次調查著重鎖定與消費性文創商品高度關聯的6項次產業別進行調查,包括出版產業、工藝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產品設計產業、視覺藝術產業以及視覺傳達產業,併稱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 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於疫情管制措施放寬後逐步復甦,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年增9.0%至新台幣3,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3H1產業規模較2022年同期續增0.5%,整體營業額達1,592億元。2022年各項次產業別中,以出版業營業規模最為龐大,亦為本次調查中唯一規模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類別,工藝產業與設計品牌業分居第2、3名,前三大業別合計佔本次調查整體文創商品&出版產業比例達80.4%。反映國際競爭力的外銷比例方面,不同於多數文創業別以內需市場為主的銷售結構,產品設計業多年來均以超過65%的外銷佔比遙遙領先其他次產業別,反映出優異的國際競爭力。 比較地域性發展可以看到,本次調查「文創商品&出版產業」營業規模以台北市最高,以下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反映出文創商品&出版產業以北台灣為重鎮的結構特徵。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整體產業現階段仍以北台灣為發展重鎮,但中南部地區近年在政策資源挹注推動、原生產業聚落轉型發展、週邊關聯產業發展等因素帶動下,亦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優勢文創產業型態。例如台中市視覺傳達業規模佔全台比例達19.9%,僅次於台北市。 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文創商品&出版產業」各項關鍵數據,統計6項關聯次產業別歷年產業規模及成長趨勢、營業額年變化率、業者資本額、六都佔比及外銷營收比例等,做為整體觀測零售&電商消費市場潛力領域之補充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文創商品與出版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1/16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達NT$2.02兆,最後一哩&外送平台規模翻漲,帶動快遞外送業3年期間強勢增長79.49% 💡 航空運輸、陸地客運業營業規模尚未完全復甦,公車客運、空運輔助業持續面臨虧損 💡 汽車貨運、海洋水運、航空運輸營業支出額最高,海運承攬、快遞外送、空運承攬支出金額增長幅度最顯著 在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物流&交通產業屬於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型產業。其中物流業掌握供應鏈運能及存貨水位,對於整體產業景氣具有一定程度的預先判斷參考價值,例如陸地運輸業緊扣內需產銷變化、海空運&報關承攬業為衡量進出口貿易走勢的關鍵輔助指標、交通業則是觀察民眾進行工作通勤、觀光消費等活動時的參考基礎。因此,比較疫情前後物流&交通業營業規模、各次產業組成結構與變化幅度等關鍵數據,有助於更加全面了解疫情後台灣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變化趨勢。 2022年台灣物流&交通產業規模達新台幣2.02兆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增長36.92%,不過各細部領域營運表現受疫情影響,展現兩極化發展走勢。例如在海洋水運業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整體水上運輸業營收貢獻度創下27.6%新高,首度超越陸地運輸及運輸輔助業,成為物流&交通業中佔比最高的次產業別;受惠於半導體、科技產品、汽車、跨境電商包裹貿易景氣熱絡帶動,貨運承攬業規模較2019年大幅增長122.00%,推升整體運輸輔助業營業額增長59.88%;此外,快遞外送業在近年外送平台與電商包裹最後一哩配送需求快速成長的推進下,營業規模較疫情前增長79.49%,一舉突破980億元大關。 未來流通研究所固定彙整台灣「物流&交通業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並以產業樹狀圖方式呈現。樹狀圖不僅可快速清晰的呈現各次產業別與細項產業別的營收規模、變化率等關鍵數據,藉由各路徑數據間的簡單計算,更能夠進一步得出不同次產業別相對於各層產業結構的精準佔比,可做為觀測整體產業結構與脈絡的重要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3/11/0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10/30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2023/10/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3/10/05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 & 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新情報news! 💡 2019H1-2023H1全台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7.7%,海運航空、鐵道捷運、醫療保健、快遞業展現較高薪資水準 💡 新北市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居全台之冠,批發零售業佔六都服務業雇用員工數比例均逾20% 💡 住宿餐飲業職缺率於疫情後創下新高,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業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 流通及生活服務業為支撐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礎,不僅容納大量就業人口,其所蘊含的勞動供需變化、薪資成長及青年就業流向等關鍵數據,更直接牽動全台整體勞動力市場的分布結構,為整體核心服務業永續發展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23H1服務業佔全台就業結構比例達60.33%,不僅首度突破60%,服務業總就業人數(含受雇員工、雇主、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工作者)亦創下新高。各縣市中以新北市服務業就業人數最多,其下依序為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 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2023H1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市場在受雇員工人數、平均薪資等各項指標上均重新邁向成長,但受到各業別職業特性、人力聘用結構等面向迥異的影響,各產業別勞動力組成型態與變化趨勢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做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第3大業別醫療保健服務業,2019H1至2023H1期間淨增3.7萬人,為本次調查中員工人數增加最多的業別;然而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業別近年卻面臨勞動人口持續流失的困境。與2019H1相較,2023H1運輸倉儲及住宿餐飲業受雇員工總數分別降低9,230人及5,717人;旅行及相關服務業在歷經疫情衝擊後,受雇員工數與疫情前相較亦下滑7,934人,跌幅達24.8%。 薪資指標方面,2023H1多數服務業別薪資水準與2019H1疫情前同期相較均有顯著成長。例如批發業及零售業薪資成長幅度分別達3.2%及9.0%,餐飲業及住宿業薪資成長幅度達10.3%及9.1%,同屬物流業的汽車貨運業、快遞業、倉儲業薪資成長幅度達4.0%、17.7%及20.0%,近年受惠於運價高漲帶動產業高速成長的海洋水運業,薪資成長幅度更高達79.6%。不過,結合前述就業人數與職缺率指標可以看到,除批發零售業就業人數小幅成長0.1%外,運輸倉儲業、餐飲住宿業就業人數均持續降低,反映出業者同時面臨人事成本攀升及勞動力不足的雙重困境。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進行調查,以每人每月總工時(X軸)、每人每月總薪資(Y軸)、受雇員工人數(圓圈大小)等3項指標為基礎,並以服務業整體工時&薪資水準進行劃分,進行象限圖綜合分析。同時結合六都主要服務業別雇用員工數、各細項職務別缺工比例以及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業別流向數據,自多元角度勾勒出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分布樣態及趨勢變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2023/09/26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3/09/2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4個2012-2022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新情報news! 💡 家庭基礎消費:近10年每戶消費總額成長14.7%達83.5萬元、醫療保健支出翻漲40.4% 💡 民生通路消費:近10年每戶超市消費額成長67.0%最高、台北市超商&超市每戶消費額均突破10萬元 💡 餐飲/休閒文化消費:休閒文化類消費額持續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類每戶消費額達11.5萬元再創新高 💡 新興經濟消費:在宅經濟、健身經濟、寵物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台北/台中/台南分居各類型每戶消費金額最高 家庭消費結構的長期變化不僅精確反映出各類型消費市場規模的消長,亦為觀測消費偏好轉變、消費族群異動以及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此外,以總體數據結合六都地區消費數據變化,更能夠進一步呈現地域消費重心的差異與特色。 受到高齡少子化以及小家庭/獨居比例日益攀升影響,近十年台灣家庭人口規模逐年降低,全台平均水準自2012年每戶3.23人持續下滑,2020年首度跌破3人後持續降低,至2022年每戶平均降至僅2.83人。不過,在經濟發展、所得提高及物價攀升等因素推動下,近十年每戶家庭總體消費支出維持成長,自2012年的新台幣72.8萬元增至2022年達83.5萬元新高,成長幅度達14.7%。 此外,分析各類型家戶支出金額變化可以看出各細分消費型態的漲跌與轉變。例如在高齡少子化趨勢及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影響下,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推升每戶醫療保健支出近十年翻漲40.4%至新台幣14.9萬元新高。民生通路消費類型中,受到小家庭、單身獨居比例提高等因素影響,民生消費出現朝向中小型社區通路集中的趨勢,尤其以主打小包裝及便利性商品的門店型態成長性較高,帶動近十年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每戶消費支出分別大幅成長67.0%及37.5%。新興經濟消費方面,則以在宅經濟、健身經濟以及寵物經濟為近十年成長表現最為亮眼的消費板塊。 未來流通研究所以近十年(2012-2022)每戶家庭消費數據為基礎,提出台灣「家庭消費結構」六都數據解析。涵蓋家庭基礎消費、民生通路消費、餐飲/休閒文化消費、新興經濟消費等4種類型,總計12項消費支出項目。自各面向詳細解析台灣家庭消費類型變化及六都地域性消費差異,做為觀測整體消費市場變化的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3/09/13 【關鍵排行圖解】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8/11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4個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多數業者營業額已突破疫情前水準、2022年經營規模再創新高 💡 專賣零售業:通訊維修&3C家電業營業規模領先、美妝&藥局業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 餐飲服務業:連鎖餐飲業走出疫情陰霾、大型餐飲集團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 休閒育樂&生活家居業:家居雜貨業迎來復甦反彈、休閒育樂業仍陷困境 乘載多元化民生消費服務的連鎖加盟產業,不僅為台灣最重要的服務流通網絡,亦創造出豐富大量的中小型創業及就業機會。相較於總體經濟數據,觀察連鎖加盟企業經營成果,往往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民生消費景氣。觀察2022年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可以看到,多數企業已走出疫情帶來的陰霾、營運表現逐步迎來復甦。主要產業型態中,涵蓋百貨/超商/量販/超市等連鎖通路類型的「綜合商品零售業」,不少業者2022年營業額已突破2019年疫情前水準、經營規模創下新高。其中統一超商、全聯實業、好市多為全台唯三本業營收突破新台幣千億元里程碑的連鎖零售企業,為連鎖企業規模化經營的領頭羊。此外,家樂福在併入惠康百貨後,2022年營收規模站上900億元,超越全家便利商店與新光三越,成為千億級連鎖零售企業預備軍。 「專賣零售業」中,通訊維修及3C家電連鎖業者營業規模持續大幅領先其他業別。值得一提的是,藥局醫材零售通路集團近年展現強勁成長力道,為連鎖加盟產業中的亮眼新星。本次排名中,大樹藥局、杏一、諾貝兒寶貝(丁丁藥局)、佑全藥品(佑全保健藥妝/健康人生藥局/札幌藥妝)全數進榜,反映出藥局醫材通路業在連鎖加盟產業中版圖規模的顯著擴張。其中大樹藥局2019-2022年間營收增幅達117.1%,為本次調查所有進榜業者中的成長率冠軍。此外,連鎖餐廳、快餐速食、咖啡館、飲料店、家居雜貨業中多數進榜業者均已走出疫情陰霾,但休閒育樂、生活品牌及美容保養業者營業規模則普遍未回升至2019年疫情水準。 未來流通研究所持續調查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經營表現,並區分為4項主要產業類別進行排名。篩選各業別中本業營收TOP15(合計60家)代表性企業,定期發布分析營收數據與變化幅度,做為持續追蹤台灣連鎖加盟企業領先集團的觀察名單。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2022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2023/08/29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8/11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19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3個台灣「軌道經濟」百貨 & 商場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疫後復甦:2023H1整體軌道客運收益創下新高、人流量與歷史高點仍相距7.1% 💡 現況發展:單月人流量逾200萬人次之超級站點合計10站、逾100萬人次站點合計59站,高鐵人流量增幅最高 💡 未來布局:冠德、潤泰、日勝生、三井不動產等大型集團領軍,軌道經濟生活圈遍地開花 軌道運輸為支撐現代化都市交通與貨物流動的重要基礎,有效緩解都會區交通擁塞壓力外,亦為帶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更進一步形成被稱為「軌道經濟」的特殊經濟體系。「軌道經濟」係指將大眾運輸系統做為城市發展主軸,以交通場站及車站為核心,結合站點周邊與軌道沿線土地進行高效率、高價值的開發與運用,納入商業、辦公、旅館、娛樂、休憩、長照、公共住宅等設施,藉此提高土地開發與公共設施配置效益。 2020年疫情爆發後,具有火車頭效益的內需型產業在邊境封鎖的限制下再度獲得重視,加上2022年立院三讀通過修正鐵路法部分條文,允許國營鐵路機構經報准可辦理國有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有助於推動國營鐵路資產活化。此外,冠德建設(環球購物中心母集團)、日勝生集團(間接持股京站實業)、潤泰集團(CITYLINK母集團)、日本三井不動產(Mitsui Outlet Park、LaLaport母集團)等代表性企業對於軌道周邊商業設施與土地開發案的積極佈局,均使得資本投入規模龐大且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帶動效果的軌道經濟產業,在疫情後逆勢成為推動內需經濟與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 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軌道經濟」為主題,進行台灣「軌道經濟」百貨&商場產業地圖調查。盤點各軌道系統人流量較高的站點、與站體周邊(或共構)百貨/商場/Outlet/地下街等大型商業設施,藉以說明台灣軌道經濟圈的發展風貌。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 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 Login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7/07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2023/06/08

研究報告-旅遊btntest
Travel

No posts foun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