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產業

台灣「藥妝藥局與美妝雜貨」產業地圖

3個台灣「藥妝藥局&美妝雜貨」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藥妝藥局業商品結構多元化:掌握一站式購足&全齡化商機,企業進軍自有品牌提升利基優勢 💡 第三波藥局產業併購浪潮:大型集團參戰,開啟資本化、連鎖化、大型化產業競爭戰局 💡 數位科技&門店AI自動化:加速展店同時提升全通路銷售效益、迎戰勞動力不足危機 2023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比例達18.4%,推估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此外,2022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HE)達新台幣1兆6,951億元,年增6.82%,高於當年度GDP成長幅度。2022年NHE佔GDP比例達7.47%、藥品消費支出占GDP比例達1.27%,均創下歷史新高。 為迎戰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除公部門持續整備相關醫療&長照服務量能及基礎環境設施外,企業亦積極展開相關布局以掌握商機。2013至2023年間,台灣美妝藥局零售業規模自新台幣1,178.6億增至2,305.0億元,成長幅度達95.6%。單店營業額亦同步自719.5萬增至1,302.3萬元,產業成長趨勢相當明確。在大型流通企業、製造&科技巨擘、海外連鎖品牌的積極參戰下,台灣藥妝藥局產業已正式邁入資本化、連鎖化、大型化的競爭階段。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藥妝藥局&美妝雜貨業關聯情報與企業動向,繪製台灣「藥妝藥局&美妝雜貨」產業地圖,應用圖像化方式呈現主要業者經營數據及競合關聯,同時結合日本藥妝藥局產業在應對高齡化社會方面的策略佈局,做為台灣產業參照標竿,提供觀測整體市場脈絡與產業發展趨勢的參考基礎。

台灣「零售次產業」六都分布與單店營業額解析

3個台灣「零售次產業」六都結構&單店營業額新情報news! 💡 百貨、超商、超市&量販業:台北市超商、超市&量販單店營業額遙遙領先,高雄市、台中市百貨業單店營業額位居前列 💡 新車專賣、藥局&醫療耗材專賣業:台北市規模佔比&單店營業額優勢顯著,新北市&台中市分居2、3位 💡 成衣服飾、寵物用品、戶外用品專賣業:新北市位居寵物用品專賣第一大市場,成衣服飾、戶外用品業地理集中度高 零售業為支撐GDP成長的重要基礎,與人口數量、人均可支配所得等指標高度相關。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六都合計人口總數佔全台比例約69.7%,受民眾所得、物價水準以及市場供給差異影響,零售產業展現出較人口分布更加集中於都會地區的發展特徵:2023年六都零售業營業額佔全台比例高達82.3%,較2019年疫情前增加3.9個百分點。其中台北市以32.9%的懸殊佔比遙遙領先,其下依序為新北市(12.5%)、台中市(11.1%)、桃園市(10.7%)、高雄市(9.2%)以及台南市(5.8%)。 由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多數零售業別均以台北市為最大市場,且規模佔比與單店營業額均顯著領先其他地區。例如台北市於百貨公司、連鎖超市&量販、服飾專賣業中規模貢獻度均逾30%,於新車專賣、藥局&醫療耗材專賣業中佔比更超過40%,反映出台北市做為首都市場的強勁消費量能。寵物用品專賣業地理組成結構相對平均,其中新北市為六都中佔比最高地區,為本次調查中唯一非以台北市為最大市場的通路類型。此外,百貨公司業與登山露營&體育用品專賣業為本次調查中地理集中度最高的兩項產業型態,六都合計佔比高達92.0%及88.1%,反映出上述業別以台北、台中、高雄等大型都會區域為主力戰場的競爭風貌。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2019&2023年疫情前後8項零售主要次產業別(百貨公司、連鎖便利商店、連鎖超市&量販、成衣服飾專賣、全新汽車專賣、藥局&醫療耗材專賣、寵物&飼料用品專賣、登山露營&體育用品專賣)地區別組成結構,並結合單店營業額指標進行分析,做為深入觀測台灣各類型零售通路市場構成的參考基礎。

疫後復甦TOP 10北捷「軌道商圈」關鍵數據解析

3個疫後復甦TOP 10北捷「軌道商圈」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北捷人潮成長TOP 10站點:南軟/南港/紅樹林站人潮成長幅度最高;三重/土城/中山站緊追在後 💡北捷人潮規模TOP 10站點:台北車站/西門/市政府站穩居人潮規模前3強;中山/忠孝復興站突破3千萬人次 💡北捷疫後潛力商圈數據解析:中山/市政府站周邊人潮結構年輕化;中山/南京復興/市政府/忠孝新生站高階消費力強 除承載大眾交通運輸機能外,台北捷運系統亦同時肩負著支撐都會區發展以及連結路網與生活圈的重要任務,因此各站點人潮流量(進出站人次)消長,不僅代表交通樞紐節點的更迭,更反映出站點周邊商業、辦公、行政、居住、觀光旅遊等重要機能的興衰變化。新冠疫情爆發後,台北捷運客運量中斷連續16年增長的紀錄,2020及2021年客運規模分別年減11.9%及23.7%,至2022年始恢復正向成長。因此,比較2019-2023年疫情前後台北捷運人潮流量變化,亦能夠同步觀察各站點周邊區域與鄰近商圈於疫情後的復甦力道與程度,為觀測各區商業動向及消費景氣的關鍵指標。 2023年台北捷運系統整體客運量與2019年疫情前歷史高點相較仍衰退10.1%,不過各站點人流量在周邊區域的特色與發展影響下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復甦風貌。例如南港軟體園區、南港站、紅樹林站受惠於周邊大型商辦設施進駐、產業園區聚落以及建商大型造鎮計畫等因素,2023年進出站人次較2019年疫情前成長逾10%。劍潭(士林夜市)站、松山機場站、動物園站等出入境與觀光景點站所人潮流量則仍較2019年衰退超過20%。擁有六鐵共構優勢的捷運台北車站站2023年進出站流量達9,796萬人次,穩居全台最大捷運站點,但人潮規模與2019年相較仍存在16.0%的差距。2019年位居第6名的中山站,疫情期間進出站人次陸續超越板橋站及忠孝復興站,2023年以3,282萬人次晉身為北捷第4大站點,亦為人潮規模TOP 10站點中唯一進出站人次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的站點。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3跨境電商進口趨勢:歷經疫情期間大幅增長,進口包裹金額自2020年後首度衰退1.4% 💡 2023跨境電商出口趨勢:出口包裹連續兩年價量齊跌,2023出口金額年減6.5% 💡 TOP 10 綜合電商平台海外流量年減18.8%:Pinkoi海外流量佔比首次突破30%續創新高、東南亞流量逆勢增長為第3大海外來源 根據Statista調查顯示,2030年全球B2C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推估將達7.9兆美元,遠高於2021年僅7,850億美元的表現,2022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推估達26.2%,反映出蓬勃的市場活力。帶動市場規模大幅擴張的主因,包括各國網購人口的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於跨境電商服務認知度提高、跨境物流供應鏈效率提升使消費者得以藉由更加廉宜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取得海外商品、以及越來越多企業投身跨境電商以獲取全球消費商機等,使跨境電商成為推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

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3年實體零售通路維持強勢增長,帶動整體零售產業規模年增6.9%至4.6兆元新高 💡 百貨公司、免稅商店、服飾專賣、汽機車零售成長強勁;量販&超市、3C&家電、建材專賣零售陷入衰退 💡 純電商業規模全年增幅降至1.9%歷史新低;實體零售業中服飾專賣網路銷售額增幅居冠、綜合零售業網路銷售額最高 2023年全球主要國家零售業表現逐步回穩,其中美國零售業(retail trade)經季節調整銷售總額達7.3兆美元,較2022年增長2.3%。主要通路型態中,保健產品&個人護理用品專賣、非店面零售業、汽車&零組件零售業規模成長幅度較顯著,分別達8.5%、8.0%及4.5%,綜合商品零售、食品&飲料、服飾專賣等業別成長幅度介於1.5%至2.8%間。此外,2023年日本零售業規模亦年增5.6%至162兆9960億日圓,顯示雖然面臨通貨膨脹、勞動力缺乏、經濟成長平緩等挑戰,主要國家零售消費力道表現仍相對穩健。 台灣方面,2023年整體零售產業規模達新台幣4兆5,760億元歷史新高,與2022年相較成長6.9%,增幅為2005年後次高,僅略低於2022年7.4%的增長表現,反映出消費市場於疫情後穩健的復甦腳步。整體零售業中,實體店零售業規模維持2022年成長態勢,2023年持續增長7.5%至4兆1,674億元,年增幅創下2004年以來新高,佔整體零售業比例自2022年的90.5%增至91.1%;非店面零售業因受疫情後消費力道回流實體場域及實體通路企業跨足線上銷售競爭等因素影響,成長幅度自8.3%回落至0.6%,年增幅創下2006年後新低,營業規模約4,086億元,佔整體零售業比例自9.5%降至8.9%。

台灣零售與電商「點數經濟」產業地圖

2024【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電商「點數經濟」產業地圖 3個台灣「零售&電商點數經濟」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參照日本點數經濟圈:日本強強合作共通性點數平台、點數競爭自零售消費跨入多元領域 💡 台灣開放性點數現況:大型綜合零售&電商集團領軍,建立點數+支付經濟圈網絡優勢 💡 台灣封閉性點數現況:集團內專屬點數制度採用率高,提升點數回流率與會員黏著度為目標 做為客戶忠誠計畫的一環,「點數經濟」在台灣零售&電商領域中的應用日益普及。在大型零售集團(綜合商品零售業者為主)領軍下,點數機制逐步由企業自有體系的回流&使用走向跨品牌、跨通路、跨國境的大型經濟圈流通。 本次調查中,共計8家零售&電商企業旗下會員基礎突破千萬大關,包括採取開放性點數經濟圈策略的遠東HAPPY

台灣2023Q4購物季電商平台流量解析

3個「台灣2023Q4 購物季電商平台流量」新情報news! 💡 TOP 10綜合電商平台:2023H2電商產業景氣逐步回暖,惟TOP 10平台Q4合計流量仍年減12.7% 💡 實體零售B2C電商平台:流量成長表現亮眼,UNIQLO、誠品、GU、全聯線上購流量再創新高 💡 生鮮食品專賣電商平台:疫情紅利逐步流失,鮮拾、無毒農、悠活農村、台灣好農奠定堅實基礎

台灣疫情前後「關鍵零售品類」市場規模與通路結構

3個台灣「疫情前後關鍵零售品類市場規模&通路結構」新情報news! 💡 食品&生鮮類:超市/量販/藥妝通路銷售佔比提升;服飾鞋襪類:疫情後電商通路晉身第3大銷售通路 💡 藥品&醫材類:疫情期間銷售規模增長81.4%,量販店佔比擴張13.6個百分點;寵物食用品類:疫情期間銷售規模成長37.3% 💡 3C資通訊類:電商銷售佔比首度突破30%;家電類/家具寢具類/美妝保養類:疫情後電商平台躍居第2大銷售通路 台灣整體零售市場中,2022年民生消費品&FMCG銷售總額達新台幣2.6兆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成長10.6%;消費性耐久財(Consumer Durable Goods)銷售總額達1.7兆元,較2019年成長12.0%,反映出疫情下相對穩健的內需成長走勢。不過,疫情期間民眾生活與購物模式大幅轉變,加上大型零售集團積極開展營運多角化、推進線上銷售服務等策略,不僅影響各項商品銷售規模,連帶通路組成結構亦同步出現變化。例如受惠於疫情期間民眾大量囤購物資的風潮帶動,2022年食品&生鮮品類、藥品&醫材品類銷售規模與2019年相較分別成長26.6%及81.4%,其中食品&生鮮品類銷售總額更首度突破新台幣8,000億元。

台灣「物流數位科技」產業地圖

3個台灣「物流數位科技」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智慧倉儲解決方案:應對勞動力匱乏及成本上升挑戰,2024-2029亞太區自動化倉儲市場CAGR達17.3% 💡 AMR/AGV/機械手臂:亞太地區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兵家必爭之地,本土大型電子&汽車集團跨界搶進 💡作業與供應鏈管理系統&最後一哩配送:融合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應用,新創湧入推進產業轉型發展 為緩解日益惡化的勞動力匱乏危機同時應對愈趨嚴格的服務標準,全球物流產業近年均積極藉由導入資訊科技(IT)、人工智慧(AI)以及數據科學等技術應用,將產業自早期以單純機械設備為主體的自動化階段推進至結合尖端技術應用的智慧化領域,智慧倉儲、自主移動機器人、供應鏈&作業管理軟體、路徑優化&預測分析平台等各項解決方案不斷推陳出新,為現代物流業的服務準確性與效率提供了巨大的成長潛力。 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彙整物流科技產業情報與企業動向,繪製「台灣物流數位科技產業地圖」,以呈現主要業者經營數據&競合關聯,並歸納3項觀察重點,做為觀測物流數位科技產業的參考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2018-2023台灣「零售與電商」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

3個「台灣零售&電商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免稅店疫後復甦力道強勁、民生通路重返長期發展軌道、百貨公司短中期營運表現亮眼 💡 專賣零售業:藥局醫材、寵物用品、服飾零售業中期成長幅度亮眼,汽機車&配件零售業2023年增幅最高 💡 無店面&其他零售業:純電商業疫後成長幅度回落至2.1%歷史新低,TV購物&直銷面臨單年度衰退 2023年民眾生活與消費模式隨疫情管制陸續取消,消費力道重新回流至實體場域,而疫情期間興起的食品及防疫物資囤購潮亦趨於平復,個人用品、彩妝、精品等品類買氣回升,出入境人潮同步自疫情期間的低谷快速反彈回升。根據主管機關調查,2023年認為營運受疫情干擾的零售業者比例自2022年的62.2%降至26.4%,顯示零售產業正重返中長期發展路徑,產業成長驅動力自疫情期間的短期過熱性消費移轉至具持續性的常態購物模式與人均所得提升。 本次調查中,2023年短期成長幅度最高的為營收年增幅達40.7%的免稅商店,亦為本次調查中唯一單年度營業規模成長幅度高於近5年中期增幅逾100%的產業類別,除受惠於低基數效應外,也反映出免稅商店不同於其他零售通路的獨特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後消費模式轉變的影響,部分零售業別於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銷售基數上,2023年面臨成長力道趨緩、增幅回落甚至規模縮減的挑戰。例如中期成長幅度高達67.3%的電商&郵購業,近1年成長幅度降至歷史新低,反映出消費通路重新回歸實體場域的趨勢;此外,中期成長幅度達29.6%及22.2%的超級市場及量販賣場,推估2023年規模增幅將分別回落至0.9%及-2.1%,顯示民眾於疫情期間大量囤購食品、生活用品與防疫物資的消費模式已回歸正軌,產業在歷經短期過熱發展後,正逐步下修至中長期發展軌跡。 未來流通研究所以零售&電商主要次產業別為調查對象,以2018-2023年間中期產業規模成長率結合2023年單年度短期成長率(推估)進行雙軸矩陣分析,並以最近1年(2023年)短期增長幅度佔5年(2018-2023年)中期成長幅度比例做為區分,劃分為4大區塊,除可藉此判斷零售各業別成長率趨勢方向外,亦可做為衡量疫情前後不同零售通路類型波動程度的參照指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