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競爭地圖】肺炎疫情為中國生鮮電商迎來春天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叮咚買菜。」 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各大城市都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格管制社區人員出入,加上民眾害怕到人潮密集的場所購物,使線上「搶菜」一夕之間成為所有人必備的生活剛需技能。不僅限於習慣線上購物的年輕人,根據阿里數據顯示,60後與70後用戶線上買菜訂單量在這段期間已翻漲了4倍。 「凌晨起床搶冬瓜,無奈還是被秒殺」的場景在春節以來幾乎每天上演,平台訂單規模急速擴大,似乎為許多被認為已命懸一線的生鮮電商企業展示了一方希望,但需求量翻漲的同時,也為原本就相對緊張的生鮮品到府供應鏈帶來了巨大的承載壓力。 根據媒體報導,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年成長幅度達9倍,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盒馬門店訂貨量也達到平日的5-10倍;騰訊系的每日優鮮除夕至初四期間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翻漲了321%,推估春節七天總銷量將突破4,000萬件;叮咚買菜的用戶規模每天成長超過4萬人,其中自然成長比例超過70%。 不過,由於供給緊張加上年節間人力不足,中國生鮮電商的線上配送已出現明顯的運力不足,導致履約率開始下滑。對業者來說,在新型肺炎這一戰中迎來的不僅是電光石火的訂單爆量,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次機會中以穩定的供應鏈能量滿足市場即時需求,將此次大幅度外溢的用戶量進行良性轉換,在疫情消彌之後仍然能夠作為後續長期的經營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