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產業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做為承載民眾剛性需求的生活通路零售業,不僅是各國消費類股中最重要的構成份子,也成為評斷各國生活水準與社會流通效率的關鍵指標。因此,全球各個成熟消費市場均培育出知名的大型生活通路零售集團,例如美國的Walmart及Costco、法國的Carrefour、英國的TESCO、德國的Metro以及日本的7&i等。 日前家樂福集團宣布自香港牛奶國際手中收購全台199間頂好Wellcome超市,以及25間JASONS Market Place高檔超市,希望藉此成為僅次於全聯超市、台灣市占率第2大的超市通路。由於統一集團持有台灣家樂福40%股權,此次家樂福在台灣超市業態的擴大布局,不僅代表著家樂福在台灣將正式由大型零售量販店跨足至中小型社區超市,也為現階段仍缺乏超市業態的統一集團補上了缺口。至此,統一流通次集團將成為台灣第一個橫跨量販、百貨、超市、超商、電商、宅配的「生活全通路布局」集團。 全通路布局對於大型生活零售業集團而言,可以說是最關鍵的競爭優勢展現。除了一般零售業在採購與物流方面的規模經濟優勢之外,更重要的是覆蓋消費者「全生命週期」的多元消費通路優勢。以日本7&i控股為例,旗下除了知名的7-11超商、伊藤洋華堂超市、西武百貨之外,還囊括了各類型特色通路,例如日本最大的母嬰零售通路阿卡將本舖(赤ちゃん本舗)、文具禮品零售通路LOFT、連鎖家庭餐廳Denny’s等,將消費者各生命階段的生活需求盡收囊中。再加上7&i近年大力推動的全集團共通會員機制、跨通路電商平台、交叉銷售服務等,將顧客生命價值LTV(Lifetime

【商業數據解讀】2020年Q1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

內需服務業涵蓋零售、餐飲、物流運輸、觀光、民生服務等剛性需求產業,被視為經營表現穩健的防禦性類股。在經濟緊縮期間所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因此經常成為資金避險標的,也是存股族等穩健型投資人的偏好選擇。 與全球慘重的疫情相較,台灣優異的防疫成果使產業經濟與民生活動表現相對正常。不過在社交活動管制、觀光動能停滯、民眾消費行為劇變等因素交錯影響下,無論是消費急凍的負面影響,或是突如其來的爆發性成長,對長期以來穩健經營的台灣內需服務產業來說,都是一次前所未見的壓力測試。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分析了台灣主要內需服務各次產業數據,觀察2020年第一季疫情蔓延初期至爆發高峰階段中,各次產業營業額的同期年成長率,以此做為產業受影響程度的判讀基礎。從產業數據起伏可以看出,除了受到重挫的業別外,在緊縮陰霾中同時也出現了緊抓住時代際遇、陸續突圍而出的產業曙光。歸納說明如下,歡迎討論! ? 餐飲、生活服務次產業

【產業投資評價】2020上櫃餐飲新星:亞洲藏壽司

「亞洲藏壽司」已通過上櫃審議,台股不但即將迎來第一個迴轉壽司投資標的,同時也是日本餐飲企業來台上市的第一股! ?台灣成為日本迴轉壽司海外戰略第一站,前三大業者皆已來台展店 ?「亞洲藏壽司」營收成長率34%、本益比32倍,皆為台灣餐飲類股最高 ?「亞洲藏壽司」2019年EPS僅2.47元,ROE也由27%下滑至15% 高齡少子化使日本餐飲內需市場日益萎縮,根據日本食品服務協會統計,日本餐飲市場成長率在2016年後始終低於1%,連帶使餐飲業者銷售額成長率與利潤率出現下滑。部分較具規模的日本餐飲企業轉而將成長戰略重心投向海外市場,將海外展店視為生死存亡的關鍵。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導致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

鎖定民生剛需消費的內需服務業,向來被視為防禦性產業,即使在經濟緊縮期間營業表現所受到的影響仍相對有限,因此經常成為資金避險標的。 然而今年以來,在肺炎疫情猛爆性發展的衝擊下,內需消費快速急凍、實體經濟投資縮手、原物料供應鏈斷鏈,空間與人員管制措施更是進一步瓦解了過去既有的服務流程與模式,台灣內需服務業正迎來前所未見的壓力測試。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分析了台灣的流通與生活產業數據,觀察在今年1-2月份疫情爆發初期階段中,各次產業營業額的同期年成長率,做為產業受影響程度的判讀基礎,也藉此觀察在高強度消費緊縮情勢下,台灣內需服務業將如何變形因應。 零售業 做為民生消費中最剛需的服務業態,零售業在民眾搶購與囤貨行動下,營業額普遍逆勢成長。例如超市成長15%、網路購物成長13%、量販店成長11%、便利商店成長5%。不過,非鎖定民生消費品為銷售主力的百貨公司,則下跌3%。

【產業投資評價】滿紙荒唐言:瑞幸咖啡的跨國騙局

「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 瑞幸咖啡於美東時間4月2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坦承財務造假。瑞幸表示公司於2019年偽造業績金額高達2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95億),這項消息使瑞幸市值驟減近50億美元,在美股價兩個交易日內崩跌超過80%。不僅如此,瑞幸的高階管理人員與董事群很可能必須接受美國證監會調查,以及美國司法部證券欺詐的刑事起訴。因此除了市值的鉅額損失外,瑞幸咖啡還必須面臨高達112億美元的鉅額賠償金。 2019年瑞幸咖啡正式在美國上市,將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推向豪擲千金的大資本時代,也為瑞幸贏得了「中國咖啡第一股」的稱號。再加上騰訊、阿里、貝萊德、法國路易達孚等擁有龐大資本與經營能量的機構巨擘參戰,一時間中國咖啡市場投資金額不斷翻漲,連鎖咖啡店產業成為繼超商之後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投資孵化賽道。 然而,踩著資本催熟、海外上市、股東套現的融資套路,瑞幸咖啡非常戲劇化的在不到3年時間內,從拔地而起的民族英雄跌落成為眾矢之的的中國之恥。在自曝財務造假的那天開始,瑞幸咖啡3年來浴血奔跑、野蠻生長的模式,最後還是成為了資本的眼淚。 那麼,這場橫跨全球兩大經濟體的咖啡騙局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雖然渾水研究的指控面向廣泛,但目前瑞幸坦承造假的部分主要圍繞在「門店銷售數字」方面,也就是透過捏造各項細部數據隱藏了門店實際虧損近30%的事實,堆疊出線下門店實現盈利的假象,藉此在資本市場中攫取更多資源。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為讀者繪製出瑞幸門店銷售數字造假結構,歡迎指教與討論。

【產業投資評價】股災下流通企業是否浮現投資價值

流通生活類股被視為防禦性類股,主要原因在於流通類股擁有滿足生活剛性需求以及豐沛現金流的經營特性,因此往往成為穩健的長期投資標的,台灣的流通生活類型領導企業也經常享有優異的本益比。 近日在全球股災重挫下,台灣流通生活類股是否已浮現投資價值?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爬取了全球流通生活企業的股價淨值比(P/B)進行分析,發現了台灣流通產業投資評價的獨特性。 股價淨值比>5.0:寶雅、全家超商、統一超商、富邦媒 股價淨值比>2.5:晶華、六角國際、網路家庭、誠品生活 股價淨值比<2.5:雄獅旅遊、美食達人、創業家兄弟、嘉里大榮、台灣宅配通、王品、安心食品、燦星旅遊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衝擊外資品牌中國實體門市

肺炎疫情險峻,中國許多主要城市宣布封閉管理並限制外出,對原本可望於年節期間迎來營收峰值的實體零售企業產生巨大衝擊。盤點此次受疫情影響的外資實體零售企業可以發現,除少數企業因具備其他利多消息支撐外,普遍來說,對於中國市場營收或營利依賴度越高、且受影響程度越廣泛的企業,在近一個月內的股價跌幅越為顯著。 不過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超商、超市、賣場等綜合零售門市在這次公共安全危機下,很大程度的發揮了「社會準公共設施」的力量,成為此次抗災防疫、物資補給與地方服務的關鍵角色。 歐美企業方面,近年積極布局中國市場的Starbucks、Nike、Adidas均受到相當程度影響。其中Starbucks已關閉超過2,000家中國門市,佔在華門市比例超過50%,由於中國為Starbucks第二大消費市場與重點營利來源,受疫情波及很可能影響Starbucks全年財務表現及在中國的展店進程。 此外,近年在中國市場成長相當快速的Nike與Adidas也關閉了半數以上的門店,並透過聲明表示這次疫情對於整體經營表現將造成實質上的衝擊。至於完全仰賴「中國胃」的百勝集團,近期已關閉了超過1/3、約3,000家的門市,即使是維持開業的門市也因受到客流量下滑及營業時間縮短的衝擊,同店銷售額衰退幅度高達50%。百勝中國在最新發布的2019年財報中指出,這場疫情將對於2020年銷售與營利產生重大影響。 對於近年積極以海外市場作為第二經營支柱的日本餐飲零售企業而言,肺炎疫情同樣產生了不小的衝擊。例如連鎖餐廳業者watami表示,因預期疫情對於消費市場的影響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因此旗下居酒屋事業「和民」7家直營門市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根據watami最新一季財報可以看出,以上海、深圳為主的海外布局已陷入顯著虧損,加上疫情關係使日均營收縮減至過往的5%,因此全面撤出的決定事實上並不難理解。

【產業競爭地圖】中國連鎖咖啡店:大資本時代來臨

2019年中國小藍杯「瑞幸咖啡」正式在美國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消費升級、白領小資、行銷裂變這些熱鬧擾嚷的大詞下,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折射出中國咖啡消費市場中蘊含的金脈。 做為漢茶大國,中國數千年以來均以茶飲為主要的日常飲品。乘載著西方文明與工業技藝的咖啡遲至20世紀後期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1989年雀巢集團在中國推出即溶咖啡,啟動了中國現代咖啡消費市場的成長發展之路,時至今日,雖然成長腳步已大幅放緩,但即溶咖啡仍舊在中國咖啡市場中占據超過半壁江山。 1999年星巴克第一間中國門市落子北京,以第三空間概念為核心的門市開始快速在中國各地綿延開展,帶動市場對於現煮咖啡消費的進一步認識與普及。咖啡除了作為功能性飲品外,開始被賦予更多附加文化元素,逐漸成為中國城市白領階層價值生活型態的展現。 2009年麥當勞在中國餐廳全面導入McCafé服務,2018年百勝中國進一步推出獨立咖啡品牌等,標誌著外資餐飲巨擘跨界進軍中國咖啡賽道,尋求第二利潤點的發展策略。除此之外,以全家湃客咖啡為代表,包括7-11、便利蜂等超商也投身現煮咖啡業務,並且憑藉著高度貼近終端市場的綿密網點與親民價格,在中國不少主要商務地區佔有一席之地。另外如中國羅森、見福便利店等,則是選擇與新創自助咖啡機合作,以不同的手法切入咖啡市場,在主流大型品牌戰場外,匯聚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競爭力量。 2017年後,在瑞幸咖啡橫空出世並快速上市的強勢引導下,中國連鎖咖啡店產業發展開始走向一擲千金的大資本時代,加上騰訊與阿里兩大巨擘參戰,中國咖啡市場投資金額不斷翻漲,強勢資本力量已成為產業競爭與企業營運背後看不見的關鍵推手。

【產業競爭地圖】日本連鎖咖啡店:大型集團戰場

3個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連鎖咖啡店產業小秘密: ?本土優勢企業、海外品牌與超商跨足,日本連鎖咖啡店三國鼎立 ?大型集團策略性投資,塑造日本連鎖咖啡店產業版圖 ?女性消費力大爆發引領產業與市場同步成長轉型 從昭和年代菸氣瀰漫的「喫茶店」到平成時期人氣爆棚的星巴克東京烘焙工坊,揉合了西方文明與昭和懷舊氛圍的咖啡,即使是在進入到令和元年的日本消費市場中,仍舊相當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無論是在住家、學校、辦公室或是咖啡店中,來上一杯咖啡幾乎已經成為日本都會日常。加上日本近年積極發展觀光立國戰略,不少獨具特色的咖啡店更一舉成為旅客熱門造訪景點,成功引入海外消費力道。在日本普遍陷入平疲的內需氛圍中,咖啡店產業相對穩定的成長力道十分引人注目,已成為大型流通集團、海外投資機構與國際知名品牌三軍交戰的經濟領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