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

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2022年整體產業規模達NT$2.02兆,最後一哩&外送平台規模翻漲,帶動快遞外送業3年期間強勢增長79.49% 💡 航空運輸、陸地客運業營業規模尚未完全復甦,公車客運、空運輔助業持續面臨虧損 💡 汽車貨運、海洋水運、航空運輸營業支出額最高,海運承攬、快遞外送、空運承攬支出金額增長幅度最顯著 在產業經濟研究領域中,物流&交通產業屬於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型產業。其中物流業掌握供應鏈運能及存貨水位,對於整體產業景氣具有一定程度的預先判斷參考價值,例如陸地運輸業緊扣內需產銷變化、海空運&報關承攬業為衡量進出口貿易走勢的關鍵輔助指標、交通業則是觀察民眾進行工作通勤、觀光消費等活動時的參考基礎。因此,比較疫情前後物流&交通業營業規模、各次產業組成結構與變化幅度等關鍵數據,有助於更加全面了解疫情後台灣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變化趨勢。 2022年台灣物流&交通產業規模達新台幣2.02兆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增長36.92%,不過各細部領域營運表現受疫情影響,展現兩極化發展走勢。例如在海洋水運業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整體水上運輸業營收貢獻度創下27.6%新高,首度超越陸地運輸及運輸輔助業,成為物流&交通業中佔比最高的次產業別;受惠於半導體、科技產品、汽車、跨境電商包裹貿易景氣熱絡帶動,貨運承攬業規模較2019年大幅增長122.00%,推升整體運輸輔助業營業額增長59.88%;此外,快遞外送業在近年外送平台與電商包裹最後一哩配送需求快速成長的推進下,營業規模較疫情前增長79.49%,一舉突破980億元大關。

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3個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市場預測」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歷經2020-2022年高速增長,電商物流產業2023年增幅回落,產業規模達NT$431.4億 💡 2020年後電商物流費用率反彈回升至8.7%,推升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穩定擴張 💡 2022年全球多數國家包裹量下滑,中國、美國、日本合計包裹量佔全球包裹總量比例達87% 電商物流產業依主管機關認定營業項目區分,劃分為汽車貨運、快遞宅配、郵務包裹、其它快遞、普通倉儲及低溫倉儲6大領域。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估算,2022年台灣電商物流產業規模約達429.8億元,5年期間成長幅度達92.2%,遠高於同期間整體物流業增幅。不過,2023年受到消費回歸實體通路趨勢影響,成長幅度預期將回落至0.4%,產業規模達431.4億元。推估至2024年整體規模將成長至437.0億至471.1億元間,與2023年相較,增長幅度介於1.3%至9.2%間。此外,代表物流費用佔整體網路銷售額比例的電商物流費用率指標於2020年後反彈回升,自2020年8.4%的低點增至2022年達8.7%,推估2023年電商物流費用率約為8.6%。海外市場方面,全球包裹遞送量自2013年的360億件增至2022年達1,610億件,10年期間增長幅度達347.2%。不過2022年受到中國實施清零措施、各國消費通路結構回歸常態化等因素影響,增長幅度回落至1.3%,包裹總量達1,610億件,預期至2028年全球包裹量將達2,000億至2,250億件。 未來流通研究所集結分析關聯產業數據及業界專家意見,以產值模型推估計算台灣電商物流整體與各次產業規模、電商物流費用率(委外)等關鍵指標,並結合全球主要國家包裹運配市場趨勢進行分析,做為完整觀測整體電商物流產業結構之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產業地圖

3個台灣「零售業AI解決方案」新情報news! 💡 行銷銷售&門店管理/OMO:AI解決方案百花齊放,孕育多家高成長新創企業 💡 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AI應用快速發展,迎戰獲客成本攀升與Cookieless時代 💡 供應鏈物流&行政管理:AI導入速度穩步提升,大型科技業者領軍投入商用化 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零售業AI技術導入規模約達84.1億美元,預估至2032年將增至457.4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18.45%。此外,美國零售聯合會(NRF)亦表示,AI技術正在重組零售業營運方式,有助於提高零售企業在客戶鎖定、營運作業、價格制定、銷售預估與廣告行銷方面的準確度與效率。 台灣方面,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發布的「2022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顯示,處於「Unknowing

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3PL貨運結構朝向中短距配送集中:行車次數超越疫情前水準,行車里程數、每噸貨物運距持續縮減 💡 低溫運輸維持強勁成長動能:2022年3PL低溫車輛數強勢增長,乳製品、蔬菜、肉類加工品為TOP 3載運品項 💡 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綠色減碳物流漸受關注:純電能/油電小貨車數量2022年後顯著攀升 台灣公路交通網絡綿密,高效率的汽車貨運服務不僅為最主要的內需物流方案,亦承擔著整體產業發展及社會流通安全網的重要支柱責任。分析第三方(3PL)汽車貨運產業關鍵數據與趨勢變化,可以做為觀察與推估流通市場長期需求之參考基礎。 2023H1全台營業車輛貨運總量達2.54億公噸,總運費收入達新台幣934.8億元,每公噸貨物平均運費維持上漲走勢。2023H1營業車輛行車次數已超過2019H1疫情前同期水準,惟行車里程與疫情前相較仍衰退17.9%,在車輛數持續增加的條件下,累計行車里程數的降低及每噸貨物運距縮減反映出中長程貨物運輸趟次持續下降,顯示整體汽車貨運結構正朝向中短距配送服務集中。此外,2022年全台營業用低溫車輛數成長幅度創下近年新高,顯示低溫運輸持續做為物流市場中重要的成長引擎;另一方面,在綠色減碳物流趨勢引導下,全台純電能&油電混合小貨車(含1PL與3PL)登記數量於2022年後顯著攀升,自燃油引擎轉型為純電動力已成為近年乘用車商致力發展的共同目標。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 & 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新情報news! 💡 2019H1-2023H1全台服務業平均薪資成長7.7%,海運航空、鐵道捷運、醫療保健、快遞業展現較高薪資水準 💡 新北市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居全台之冠,批發零售業佔六都服務業雇用員工數比例均逾20% 💡 住宿餐飲業職缺率於疫情後創下新高,製造業、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業為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

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3個台灣「實體零售&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數位通路布局晉身實體零售企業共通性成長戰略、「自建品牌官網&APP 」比例快速攀升 💡 「點數經濟」奪回會員足跡掌握權、「門店外送」服務覆蓋多元零售業別 💡 D2C服務軍火商陣容堅強、系統平台/數位工具/金流物流整合服務成為零售業轉型基幹 受惠於Nike、可口可樂、Levi‘s、P&G等大型企業的引領,加上疫情墊高中間通路及供應鏈運作成本、消費者自主意識提高、行銷溝通管道多元化等因素影響,不透過中間商、轉而藉由品牌官網/APP/直營門市/Line官方帳號/品牌社群媒體等渠道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Direct-to-Consumer(D2C)模式近年在全球受到大量關注。 D2C模式代表的不僅是更加簡短透明的交易歷程與溝通管道,更重要的是品牌商透過D2C模式直接收集/持有/分析大量第一手消費數據與顧客意見回饋,同時結合第三方外部數據,在建立起更加清晰立體的顧客輪廓後,創造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營運迴圈(loop),例如結合數據分析與AI技術推動商品創新/設計/製造/測試、擬定商務策略、設定品牌訴求與精準行銷方案、優化庫存管理效率等。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協助企業優化消費者旅程,也能夠更加高效準確地進行資源配置及敏捷修正,降低過往因資訊不對稱/資訊不足所造成的成本耗損與效率缺失。因此,D2C模式的成功應用,將能夠賦予品牌端包括流量獲取、供應鏈管理以及強化品牌/商品力在內的核心競爭優勢。

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消費與生活產業成長率排行

3個「2022台灣消費&生活產業成長率排行TOP40」新情報news! 💡 專業服務&生活服務業:家事服務、電腦資訊課程、活動售票、代辦留(遊)學服務、學前教育、長者照護 💡 零售通路&運輸物流業:海洋水運、公路汽車客運、宅配快遞、金銀飾品零售、香水零售、中古汽車零售 💡 休閒娛樂&餐飲住宿業:藝術表演活動籌辦、電影院、特種娛樂服務、運動活動籌辦、露營住宿、餐館餐廳 隨著台灣疫情管制措施逐步放寬,2022下半年起多項於疫情期間營運遭受重挫的內需消費及生活服務產業強勁反彈,加上消費者物價攀升同步墊高營業額,部分產業規模已經超越疫情前水準,創下歷史新高。 未來流通研究所鎖定2022年台灣各項消費&生活產業成長率指標進行調查,並提出成長率TOP 40產業排名:本次入榜各項產業類別中,家事服務、海洋水運、電腦資訊課程、活動售票服務等業別不僅2022年迎來超過100%的增長幅度,疫情期間(2019-2022年)營運表現亦逆勢翻漲逾100%,為近年規模擴張最為迅速的產業類別。

台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地圖

3個台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疫情下跨境電商市場逆勢增長:綜合物流、國際承攬企業持續完善跨境服務生態圈 💡 大型集團投入帶動跨境EC倉儲成為產業成長焦點:中華郵政、遠雄自貿港、榮儲積極投注資源 💡 外資&本土新創投入+異業跨足推進產業多元發展:Return Helper、Spaceship、Shopline正式參戰 2022年台灣進口快遞小型包裹總金額再度創下新高,反映出近年因邊境管制措施而受到強力抑制的出境旅遊消費力已移轉至跨境電商市場。強勁成長力道亦吸引業者積極投入,根據財政部統計,自2017年推行跨境電商稅籍登記後,目前已累計逾143家跨境電商登記稅籍,意味著整體產業生態圈在疫情下仍逆勢成長。 做為跨境電商關鍵的支援服務,在大型企業集團與新創業者的共同投入推進下,台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近年持續成長擴大。例如DHL國際快遞與全家便利商店、萊爾富、中華郵政i郵箱合作,在台建置超過6,000個跨境網購取貨點;中華郵政針對跨境電商需求推出國際e小包(ePacket)業務,目前適用範圍已擴大至全球21個國家與地區;做為中國大陸電商貨品轉進東南亞&歐美的主要集散地,遠雄港2022年投資6.93億元於桃園增建快遞二庫,完工後推估年營收可達8億元;長榮國際儲運旗下大園物流中心於2022Q2完工啟用,主攻電商貨物倉儲需求,招商率達100%,成為帶動營收強力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中菲行印尼跨境電商物流保稅倉於2021年正式營運,為當地唯一電商保稅倉等。

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進出口快遞小型包裹數量連續兩年衰退,但進口小型包裹總金額站上歷史新高 💡 2022Q4大型綜合電商海外流量衰退2.3%,但Pinkoi、博客來、露天市集、樂天市場等代表性業者仍持續攀升 💡 中國(含香港)、美國、日本3地跨境電商交易額達620.3億美元,再創新高紀錄 台灣進出口快遞小型包裹以「跨境電商消費」為主要構成,其價量變化反映出跨境電商市場發展趨勢。2022年出口快遞小型包裹總金額年減4.1%,為2017年後首度下跌。雖然跨境電商出口成長力道平緩,但跨境電商進口市場規模於疫情下仍持續擴張。2022年進口快遞小型包裹總金額年增13.6%,再度站上歷史新高。強韌成長力道吸引多家本土大型電商集團與以日韓為首的外資企業積極來台布局。 例如PChome以旗下PChomeUSA為主體,於露天網站推出集結12國的海外代購服務,並於2019年成立子品牌比比昂,布局日本代購代標跨境電商服務;日本上市集團BEENOS旗下跨境代購商Buyee及跨境物流轉運商tenso與台灣yahoo購物合作,提供日本電商跨境直購服務;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酷澎)2022年在台推出跨境電商「火箭跨境」,提供以韓國商品為主力的快速跨境到貨服務;JR東日本集團旗下電商網站JRE MALL則以「World

台灣「生鮮食品電商」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3個台灣「生鮮&食品電商」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22年生鮮&食品電商產業規模增至986億,但成長率回落至4.5% ? 2022年主要「生鮮專賣電商」月均流量持續成長,鮮拾、SUPERBUY市集、愛上新鮮領先 ? 低溫宅配履約成本仍為產業擴張瓶頸,「超商冷凍店取」瞄準市場價格甜蜜點 被稱為實體零售業最後防線的「生鮮&食品」商品,疫情期間網路銷售額大幅攀升,帶動台灣「生鮮&食品」電商滲透率自疫情前2019年的6.7%攀升至2021年達8.7%,產業規模同步自新台幣709億擴張至944億,除了生鮮專賣電商平台持續拉高資源投注外,也吸引各領域業者跨界參戰。不過,2022下半年後疫情降溫、各項管制措施大幅放寬,部分疫情期間的線上消費逐步回歸實體銷售通路,導致2022全年「生鮮&食品」電商產業規模成長率自2021年的9.5%大幅回落。 不過,雖然在高經營成本及低盈利能見度挑戰下,包括台灣在內,不少亞洲主要市場均出現生鮮電商產業撤退潮,但仍有部分生鮮專賣電商業者及擁有生鮮供應鏈&門店優勢的實體零售業者,在長期累積的消費族群及獨特的利基競爭優勢基礎之上持續成長,例如統一集團旗下的鮮拾、營收成長快速的愛上新鮮&放心初、以及上線全台600家門店的全聯小時達服務等,成為台灣生鮮電商產業在逆境中向前邁進的中堅力量。此外,居高不下的低溫宅配履約成本,尤其在冷鏈物流費用、商品損耗率、重配率及退貨率等環節,仍然是生鮮電商產業擴張的主要瓶頸。而疫情期間3大超商以「冷凍店取」限時優惠價格切入市場,精準扣合每單消費金額千元以下的市場價格甜蜜點,成為加速產業發展的關鍵助力。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生鮮&食品電商產業」關鍵數據進行調查,分析生鮮食品電商產業規模、成長率、產業結構,以及生鮮食品電商滲透率、主要生鮮專賣電商流量排名、低溫宅配履約成本敏感性分析等重要指標,並提出生鮮食品電商產業規模預測,應用關鍵數據勾勒整體產業發展風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