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產業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4個「台灣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關鍵情報: 💡 第一象限:便當&自助餐、美甲美睫、自助洗衣、健身中心強勁成長,中短期成長幅度皆優於整體平均 💡 第二象限:團膳供應、美容美體、早餐店、麵店&小吃店中期成長溫和,疫情後增添加速成長動能 💡 第三象限:一般餐廳、美髮髮廊、觀光旅館、遊樂園增長有限;茶館、酒吧、網咖、傳統洗衣、KTV陷入衰退 💡 第四象限:吃到飽餐廳、連鎖速食店、手搖飲&冰果店、咖啡館中期成長優異,但疫情後成長幅度回落 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成長數據緊扣社會消費景氣,反映出非商品銷售的消費市場景氣波動。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明顯轉趨淡化,多數餐飲&觀光娛樂業別恢復至由長期供需曲線變動主導的產業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重新觀察高齡社會下台灣消費性產業長期趨勢的關鍵時點。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2023 台灣物流&交通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陸上運輸&倉儲:大型宅配業者策略性轉進利基服務、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倉儲市佔冠軍、日本三井物產收購台灣夏暉物流 💡海空運輸&報關:運價下跌致海運&報關業規模重挫;跨境旅運量大增帶動航空業強勢復甦、星宇/虎航等新進業者表現亮眼 💡大眾交通運輸:高鐵市佔穩定擴張、台鐵市佔首度跌破30%;公車&計程車業市佔結構穩定、出行領域吸引大型車商跨足競爭 物流&交通產業歷經2020-2022年疫情期間供需變動衝擊形成的劇烈波動後,2023年各次產業領域迎來趨勢相異的復甦回溫及高峰回落。比較2022及2023年各次產業別市佔率結構與變動,有助於深入了解個別企業經營表現及整體產業趨勢,同時也能夠做為判斷各業別是否已走出疫情影響、重回中長期發展脈絡的參考基礎。 物流服務領域中,2023年台灣快遞宅配&外送平台及綜合物流業規模在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基數上出現小幅下滑。快遞宅配&外送平台業中,主要宅配業者市佔表現與2022年相較普遍衰退,間接反映出業者近年營運重心自市佔率擴張轉向深耕低溫、醫藥、電商等利基型服務的策略方向;綜合物流業中,全台物流、新竹物流、夏暉物流、嘉里大榮等TOP 4業者維持穩定市佔領先優勢,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自美國夏暉集團手中收購日本及台灣夏暉全數持股,全面承接夏暉在日本及台灣市場中的供應鏈業務,並計劃透過聯合採購等方式提升台灣夏暉營運效益;倉儲業別中,做為台灣首批大規模提供自動化及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物流地產開發商之一,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台灣倉儲產業市佔冠軍。截至2024H1,永聯物流已投入約新台幣500億元興建智慧倉儲設施,目前旗下擁有15座現代化倉儲,並預計於5年內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海洋水運及承攬報關業受船舶運量供給增加及全球海空運價下跌等因素影響,2023年市場景氣相較疫情期間明顯回落,為本次調查中跌幅最深的次產業別。陽明、長榮、萬海、中菲行、台驊等主要業者2023年營收表現與2022年相較均出現顯著衰退。不過,2024年後跨境運輸市場景氣再度回穩,支撐業者營業額強勢復甦走揚。 客運交通領域中,受惠於跨境旅運量回升,2023年航空運輸業為本次調查中產業規模成長幅度最高的業別。主要業者中,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持續穩居市佔TOP 2外,新進業者星宇航空及台灣虎航分別以精品航空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獨特市場定位取得亮眼市佔成長表現;公車客運&計程車以及軌道運輸業因發展較為成熟,業者市佔率組成結構相對穩定。軌道運輸業中,台灣高鐵、台鐵、高雄捷運2023年營業額均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此外,受到用車型態持續轉變影響,近年台灣出行市場迎來蓬勃發展,計程車業中除龍頭業者台灣大車隊持續深耕拓展外,和泰、裕隆等大型車商集團亦陸續跨足競爭。例如2020年和泰集團推出yoxi乘車派遣服務,正式自汽車銷售&保修領域進軍計程車派遣服務。2024年和泰集團宣布與Uber展開結盟,以擴大yoxi服務範圍與車隊規模;裕隆集團旗下裕融於2023年宣布以新台幣9.5億元收購觔斗雲聯網科技50.7%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與LINE攜手推出LINE

2023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

3個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新情報news! 💡 整體零售產業銷售結構:汽機車銷售佔比超越食品重返冠軍寶座;3C家電銷售佔比疫情後持續下滑 💡 銷售結構劇變中的通路:電商銷售品類CR3跌破40%、創下歷史新低;超市&量販銷售品類CR3年減逾3個百分點 💡 特定零售通路銷售特化:百貨業餐飲銷售佔比再創新高、超商邁向食品特化;美妝藥局通路藥品醫材銷售佔比跌破20% 「銷售商品結構」為零售通路最核心的DNA組成要素,主要銷售品項不僅形塑出零售通路的多元服務特徵及消費者購物場域偏好,同時也是構成零售業各項次產業別間最關鍵的營運差異與產業界線判別基礎。2023年台灣整體零售業規模年增6.2%至新台幣4兆7,298億元新高,龐大的規模基期意味著各類型商品中每一個銷售百分點即代表著高達473億元的市場板塊變動。 2023年在疫情影響明顯轉淡以及持續熱絡的市場景氣影響下,零售業商品銷售結構同步迎來轉變:受到民眾大量囤購食品的趨勢平息以及車業全球供應鏈回穩影響,2023年汽機車&零配件品類銷售佔比睽違兩年後再度超越食品類別,重返台灣零售業最大銷售商品項目冠軍寶座;而3C家電等部份銷售佔比於過去3年間受疫情紅利推升而顯著上漲的商品類別,2023年與消費趨勢同步回復至長期性結構分布軌道。 此外,代表各通路別前3大銷售商品類別合計比例的「銷售商品結構集中度(TOP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3個「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新情報news! 💡台灣網路使用率漸趨飽和:2023年行動上網人口比例達81.8%增長趨緩,社群媒體滲透率80.2%領先東亞地區平均水準 💡流量紅利收縮於特定平台:TikTok&YT使用時間長、LINE使用率遙遙領先;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增長亮眼 💡疫情後數位商流變化動向:資訊觸及點多元化,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消費者使用率攀升 受到台灣網路流量紅利由增量市場轉進存量市場階段的影響,整體市場成長幅度相對有限,難以再現雨露均霑、遍地開花的市場榮景,但特定網路平台、各式新興數位應用以及數位行銷瞄準使用頻率及使用時長增長的契機,做為在既有人口規模中爭奪消費者網路使用市佔率的重點戰場。例如TikTok及YouTube兩大社群影音平台每月使用時長指標表現優異、做為國民通訊軟體的LINE則在平台使用率、互動率及好感度方面展現顯著優勢;新興數位應用中,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等領域線上銷售額年增幅表現亮眼;數位行銷方面,則可以看到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等管道的消費者使用率明顯提升,成為企業於疫情後競逐流量紅利的關注焦點。 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網路使用行為關鍵數據,針對網路使用率飽和程度&跨國比較、社群媒體平台使用數據、新興數位應用市場規模增長趨勢、以及數位行銷觸及點&線上購物主要驅動力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並以數據儀表板進行邏輯呈現,做為觀測台灣「流量紅利」疫情後變化風貌的研判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2023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3「餐飲&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大型餐飲集團市佔攀升:空廚雙雄、亞洲藏壽司、築間、饗賓、王品市佔顯著增長;星巴克獨佔咖啡館業市佔鰲頭 💡旅遊產業市佔變化兩極:跨境旅遊復甦帶動都會區觀光旅館&大型旅行社市佔強漲;國旅降溫致風景區旅館市佔下滑 💡電影院&KTV、健身房業強勢復甦:享溫馨預計2024Q4興櫃;健身雙雄世界健身&柏文健康合計市佔率超過80% 2023年台灣餐飲&觀光產業在疫情後消費強勢復甦帶動下,項下各次產業別規模普遍增長,本次調查結果反映出多項顯著產業趨勢變化。餐飲業方面:餐廳&吃到飽業產業集中度持續偏低,2023年市佔率超過1%的業者合計6家;快餐速食&早餐店業中,3大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合計拿下逾30%市佔率,亞洲藏壽司市佔率較2022年增長0.8個百分點,為市佔擴張幅度最顯著的快餐速食企業;空廚業者在跨境航線全面復甦帶動下營收顯著回升,長榮與華膳空廚2023年市佔率年增幅度超過雙位數,為本次調查所有企業中單年度市佔擴張幅度最高的業者。 觀光休閒業方面:長達2年的旅遊出團禁令正式結束帶動產業規模強勁增長,主營出境旅遊服務的大型綜合旅行社業者營運表現亮眼。位居市佔排名首位的雄獅旅遊市佔率攀升6.0個百分點,為本次調查中市佔率攀升幅度最顯著的旅行社業者;2023年台灣民眾參與運動人口比例與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兩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同步帶動健身房產業規模穩健擴張,TOP 2業者世界健身&柏文健康合計市佔率超過80%。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餐飲及觀光產業經營數據,以關聯企業在特定業別營收來源規模進行分類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市佔率調查成果,做為深入觀測餐飲、觀光及休閒產業的判讀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

4個2023台灣「連鎖加盟企業」營收排行TOP 60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統一超商、全聯、好市多本業營收突破千億穩坐TOP 3寶座,Outlet及百貨業成長力道強勁 💡 專賣零售業:大型3C連鎖通路營業額面臨疫後衰退,寶雅國際、全虹企業、大樹藥局營收增幅顯著 💡 餐飲服務業:大型連鎖餐飲集團營收強勢反彈,饗賓、乾杯、築間、雲雀、王品、漢來美食營收年增幅全面超越30% 💡

2019-2023台灣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量變化排行

3個「2019-2023台灣生鮮食材&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量變化排行」新情報news! 💡2019-2023進口成長TOP 20:無酒精啤酒&啤酒、汽水/氣泡水/氣泡酒/清酒/天然果汁、腰果/堅果、冰淇淋、速食麵、香皂 💡2019-2023進口衰退TOP 20:嬰幼兒食品&服飾、戶外運動用品、男性服飾、褲襪、鞋靴、珠寶首飾、化妝品、隱形眼鏡 💡2023年疫情後進口成長亮眼:禽蛋、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口香糖、寢具、唇部化妝品、香料 2019-2023年間受疫情影響,跨國供應鏈受阻、民眾生活型態&購物偏好轉變、出境旅遊人次下滑,使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FMCG)進口規模迎來多元歧異的變化走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19-2023年間輸入規模(重量)成長幅度較高的商品類別包括無酒精啤酒&啤酒、汽水/氣泡水/氣泡酒/清酒/天然果汁、腰果/堅果、冰淇淋、速食麵等。此外,2023年疫情過後,民眾生活與企業營運恢復常態,亦帶動部分商品進口規模強勁成長,例如禽蛋、二手服飾&配件、公事包/旅行箱包/旅遊備品、口香糖、寢具、唇部化妝品、香料等。商品進口規模變化不僅反映出民眾於疫情期間生活型態與消費偏好的轉變,以及餐飲、零售等企業大宗採購走勢,也可以同步看出品牌商與跨境貿易集團的商品布局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中,南韓多項生鮮食材與快速消費品進口規模展現亮眼成長力道、躋身主要進口來源國外,部分進口商品結構亦朝向高單價品類集中。例如含糖或香料汽水/氣泡水、天然果汁&果汁飲料、冰淇淋/冰棒、速食麵、香皂、嬰幼兒食品、化妝粉/粉餅、眼部化妝品、唇部化妝品等。且受惠於近年韓式餐廳市場快速成長,南韓進口生鮮食材與醬料規模亦顯著提升。例如2019-2023年間南韓泡菜(酸漬外之調製或保藏泡包心菜)進口規模增長81.0%、胡椒粉/辣椒粉進口規模增長66.6%、清酒進口規模成長218.8%等。 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抓取生鮮食材&消費性商品進口規模數據(以商品重量為統計基準,排除通貨膨脹及貨幣匯率偏誤),並依據2019-2023年疫情前後多年期成長指標進行排名,發布進口規模成長與衰退幅度前20大商品類別排名(排名資料已剔除進口規模極小之商品類別),並結合2023年單年度變化幅度,做為全面觀測生鮮食材&消費性商品進口變化的參考基準。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2023台灣「連鎖加盟產業TOP 60」門店數排行與六都集中度

4個2023台灣「連鎖加盟產業TOP 60」門店數排行&六都集中度新情報news! 💡 連鎖零售業:便利商店、服飾專賣、3C專賣店數維持領先;便利商店、寵物用品、烘焙專賣店據點數增幅最高 💡 餐飲服務業:麵店/小吃店、一般餐廳、手搖飲、早餐店據點數遙遙領先;便當/自助餐、咖啡廳店數強勁攀升 💡 休閒娛樂業:美髮院/髮廊業門店數量一枝獨秀;美甲美睫、健身房、民宿據點數強勢增長 💡 生活服務業:汽車、機車維修行位居據點數TOP

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NT$10兆元非現金支付戰爭:電子支付使用人數&業務金額快速攀升、儲值卡消費卡數&金額成長趨緩 💡TOP 8電支機構用戶價值:玉山銀行&全支付人均交易額最高、一卡通iPASS MONEY人均匯兌額遙遙領先 💡電支&純網銀經營損益:純網銀&專營電支機構持續虧損、 準電支機構獲利表現穩定 在信用卡、儲值卡、電子支付等多元支付解決方案快速普及帶動下,台灣非現金支付金額佔民間消費比例已逾60%。金管會2024年公布未來3年非現金支付目標,為至2026年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達80億筆、交易金額達新台幣10兆元。與2023年非現金支付交易筆數69.1億筆、交易金額7.3兆元的現況相較,兩項指標需分別增長達15.8%及37.0%。為爭奪龐大的非現金支付市場,近年除金融機構外,零售電商集團、電信通訊/網路遊戲/社群平台企業及交通票證機構亦積極跨界進入支付領域展開布局,以門市據點與會員基礎做為優勢資源,將數位金融推進成為流通產業下一個關鍵戰場。 做為新興非現金支付工具,電子支付與儲值卡業者近年積極拓展用戶規模與承作業務金額。截至2024年第一季底,全台電支使用者未歸戶總數年增20.4%至2,808.3萬人、單季交易及匯兌總額分別年增27.7%及12.0%至444.2及454.8億元,其中匯兌總額在一卡通單季匯兌額突破300億元帶動下,總額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兼具交通票證與小額消費功能的儲值卡(原電子票證)方面,2024年第一季底總消費卡數達1380.0萬張、單季消費額達189.5億元。4家儲值卡機構中,悠遊卡消費卡數與金額顯著領先,2024Q1佔比分別達76.1%及78.1%。相較於電子支付的高速成長,儲值卡因消費場域有限,加上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等主要業者積極轉戰電支領域,致近年消費卡數與金額成長顯著趨緩,反映出不同非現金支付工具歧異的發展走勢與彼此間的替代效應。 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進行調查分析,包括主要電支機構累計使用人數&業務金額、儲值卡消費卡數&消費金額、2020-2024Q1電支業務金額各季度變化、TOP

台灣「生活次產業」六都結構與單店營業額解析

3個台灣「生活次產業」六都結構&單店營業額新情報news! 💡 大型連鎖業別:健身房&不動產仲介業疫情期間持續增長;KTV產業疫情後強勢反彈、台中市成長表現亮眼 💡 美麗經濟業別:美髮院/髮廊&美容美體服務業溫和成長,台北市佔比近30%、規模優勢顯著 💡 新興加盟業別:課業補習班&自助洗衣店新進加盟成長亮眼;夾娃娃機店業規模增長趨緩 生活產業涵蓋範疇多元廣袤,緊扣民眾日常需求動向與生活型態,不僅是觀察民間消費與剛性需求走勢的重要指標,近年在機構投資人及大型連鎖集團的布局帶動下,多項生活業別轉進成為現代化連鎖加盟及創新創業的重要戰場,產業經濟價值大幅提升。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項生活次產業別2023年營業規模已全數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其中不動產仲介、課業補習班、健身房以及美容美體等業別疫情前後更增長逾20%。顯示生活產業雖然在規模上未能與零售、餐飲等大型核心服務業別競爭,但其所展現的成長力道與蘊含的獨特生活型態價值,為觀察終端消費趨勢與偏好變化的重要參照基礎。 本次調查中,台北市在7項業別中位居規模佔比首位,其中美容美體業、課業補習班業、KTV業、美髮院/髮廊業中,台北市佔比均近30%,反映出台北市於全台生活產業中的顯著優勢地位;而近年快速發展的台中市則於4項業別中取得次高佔比,同時在健身房業、KTV業、美容美體服務業、不動產仲介業中展現六都最高成長力道,成為近年生活產業成長動能最強勁的地區;其他地區中,新北市為夾娃娃娃機業中佔比最高地區、桃園市於一般洗衣/自助洗衣店業中成長力道顯著、高雄市美髮院/髮廊產業強勁成長,不同地區各異其趣的生活產業結構與發展走勢反映出當地民眾多元生活型態與消費偏好。單店營業額方面,台北市於7項業別中位居首位,僅健身房業由新北市及台中市拿下第1、2名。全台平均單店營業額TOP 2為健身房及不動產仲介業,分別達新台幣1,735萬及1,220萬元,KTV及課業補習班業以881萬及811萬元分居第3、4名,其他業別單店營業額均未逾200萬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