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

【產業競爭地圖】烽火漫天的台灣電商物流產業

3個你不可不知的台灣電商物流小秘密:?宅配成為台灣物流產業最強成長業別,但電商委外配送費用率降至近年新低?電商物流重資本模式進場,集團競爭趨勢逐步成形?超商取貨功能強勢進化,形成鮮明台灣特色 2020年當台灣大部份產業都因COVID-19疫情影響而陷入沉寂的當下,電商物流產業卻迎來了五穀豐登的產業盛世:2020年5月,momo成立貨運子公司「富昇物流」,成為台灣第2個以電商之姿自建配送隊伍的大型集團。7月momo進一步宣布與全家便利商店展開合作,推出生鮮電商低溫店取服務、同時也將myfone門市取貨服務全面升級為24小時快速取貨;2020年6月迎來成立20周年的PChome,也宣布將電商物流做為下一個關鍵戰略目標,大舉承租倉儲空間達4.5萬坪的中華郵政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同時瞄準跨境電商市場的成長潛力,7月正式上線整合商流、物流、金流的跨境PChomeSEA銷售服務。 除了電商集團外,以線下銷售為營運主力的實體零售企業也全力參戰:7-ELEVEN針對微型社群電商賣家推出的「賣貨便」服務,2020年3月正式突破100萬服務人次、並於6月份將國際交貨便服務正式擴大至7個海外國家以及離島地區,同時與智慧開店平台SHOPLINE合作,除了在台灣境內提供超取服務外,進一步提供橫跨星馬港3地、近3,000間海外7-ELEVEN門市的跨境取貨服務;全家便利店也在6月宣布推出電商開店平台,並持續擴大店內低溫存儲空間,強化做為低溫商品最後一哩取貨的戰略角色。台灣強大的便利商店系統強勢進化,已成為電商物流鏈中的關鍵基礎設施。 此外,Uber Eats、foodpanda等原本專注於餐食外送服務的新創品牌,亦立基於極富彈性的配送車隊與資訊科技應用經驗,與大量品牌商、實體零售企業合作,2020年陸續切入都會短距快速配送的電商物流戰場。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做為承載民眾剛性需求的生活通路零售業,不僅是各國消費類股中最重要的構成份子,也成為評斷各國生活水準與社會流通效率的關鍵指標。因此,全球各個成熟消費市場均培育出知名的大型生活通路零售集團,例如美國的Walmart及Costco、法國的Carrefour、英國的TESCO、德國的Metro以及日本的7&i等。 日前家樂福集團宣布自香港牛奶國際手中收購全台199間頂好Wellcome超市,以及25間JASONS Market Place高檔超市,希望藉此成為僅次於全聯超市、台灣市占率第2大的超市通路。由於統一集團持有台灣家樂福40%股權,此次家樂福在台灣超市業態的擴大布局,不僅代表著家樂福在台灣將正式由大型零售量販店跨足至中小型社區超市,也為現階段仍缺乏超市業態的統一集團補上了缺口。至此,統一流通次集團將成為台灣第一個橫跨量販、百貨、超市、超商、電商、宅配的「生活全通路布局」集團。 全通路布局對於大型生活零售業集團而言,可以說是最關鍵的競爭優勢展現。除了一般零售業在採購與物流方面的規模經濟優勢之外,更重要的是覆蓋消費者「全生命週期」的多元消費通路優勢。以日本7&i控股為例,旗下除了知名的7-11超商、伊藤洋華堂超市、西武百貨之外,還囊括了各類型特色通路,例如日本最大的母嬰零售通路阿卡將本舖(赤ちゃん本舗)、文具禮品零售通路LOFT、連鎖家庭餐廳Denny’s等,將消費者各生命階段的生活需求盡收囊中。再加上7&i近年大力推動的全集團共通會員機制、跨通路電商平台、交叉銷售服務等,將顧客生命價值LTV(Lifetime

【商業數據解讀】2020年Q1台灣內需服務業壓力測試成績單

內需服務業涵蓋零售、餐飲、物流運輸、觀光、民生服務等剛性需求產業,被視為經營表現穩健的防禦性類股。在經濟緊縮期間所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因此經常成為資金避險標的,也是存股族等穩健型投資人的偏好選擇。 與全球慘重的疫情相較,台灣優異的防疫成果使產業經濟與民生活動表現相對正常。不過在社交活動管制、觀光動能停滯、民眾消費行為劇變等因素交錯影響下,無論是消費急凍的負面影響,或是突如其來的爆發性成長,對長期以來穩健經營的台灣內需服務產業來說,都是一次前所未見的壓力測試。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分析了台灣主要內需服務各次產業數據,觀察2020年第一季疫情蔓延初期至爆發高峰階段中,各次產業營業額的同期年成長率,以此做為產業受影響程度的判讀基礎。從產業數據起伏可以看出,除了受到重挫的業別外,在緊縮陰霾中同時也出現了緊抓住時代際遇、陸續突圍而出的產業曙光。歸納說明如下,歡迎討論! ? 餐飲、生活服務次產業

【產業競爭地圖】負重前行的中國冷鏈物流與地產

中國生鮮電商在疫情影響期間內迎來了激烈的成長曲線,而多年來在幕後負重前行的中國冷鏈物流業者,也以「疫情搶救擔當企業」的角色一時間受到消費者與資本市場的高度注目。 例如順豐速運在今年以來的股價逆勢大漲26%、2018年底才IPO上市的設備商海容冷鏈股價也大幅成長了21%。美團點評產業基金龍珠資本更是一口氣在近兩個月內連續領投「樂禾」與「望家歡」兩家食材供應/冷鏈物流企業,與蕭瑟清冷的疫情經濟形成強烈對比。 越來越多消費者認知到,高效率的冷鏈物流服務正是支撐起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基礎。因此,繼台灣冷鏈物流產業地圖後,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爬取了海內外機構投資人、媒體報導、研究機構及產業領導團隊相關產業論述進行分析,繪製出中國「冷鏈物流產業」產業競爭地圖,並歸納出產業概覽、注目企業動向、產業關鍵趨勢以及焦點關注議題四大重點。 ? 中國冷鏈物流產業產值成長快速,2020年成長率可能突破24%,但產業集中度與穩定度偏低。 ?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年成長超過30%,吸引冷鏈業者積極投入。

【商業數據解讀】疫情導致台灣內需服務業冰火兩極

鎖定民生剛需消費的內需服務業,向來被視為防禦性產業,即使在經濟緊縮期間營業表現所受到的影響仍相對有限,因此經常成為資金避險標的。 然而今年以來,在肺炎疫情猛爆性發展的衝擊下,內需消費快速急凍、實體經濟投資縮手、原物料供應鏈斷鏈,空間與人員管制措施更是進一步瓦解了過去既有的服務流程與模式,台灣內需服務業正迎來前所未見的壓力測試。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分析了台灣的流通與生活產業數據,觀察在今年1-2月份疫情爆發初期階段中,各次產業營業額的同期年成長率,做為產業受影響程度的判讀基礎,也藉此觀察在高強度消費緊縮情勢下,台灣內需服務業將如何變形因應。 零售業 做為民生消費中最剛需的服務業態,零售業在民眾搶購與囤貨行動下,營業額普遍逆勢成長。例如超市成長15%、網路購物成長13%、量販店成長11%、便利商店成長5%。不過,非鎖定民生消費品為銷售主力的百貨公司,則下跌3%。

【產業投資評價】股災下流通企業是否浮現投資價值

流通生活類股被視為防禦性類股,主要原因在於流通類股擁有滿足生活剛性需求以及豐沛現金流的經營特性,因此往往成為穩健的長期投資標的,台灣的流通生活類型領導企業也經常享有優異的本益比。 近日在全球股災重挫下,台灣流通生活類股是否已浮現投資價值?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爬取了全球流通生活企業的股價淨值比(P/B)進行分析,發現了台灣流通產業投資評價的獨特性。 股價淨值比>5.0:寶雅、全家超商、統一超商、富邦媒 股價淨值比>2.5:晶華、六角國際、網路家庭、誠品生活 股價淨值比<2.5:雄獅旅遊、美食達人、創業家兄弟、嘉里大榮、台灣宅配通、王品、安心食品、燦星旅遊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冷鏈物流:物流業明日之星

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暴增,再度引爆瘋狂囤貨大作戰,泡麵、罐頭、衛生紙、生鮮蔬果等日常生活物資被搶購一空,你家的冷凍庫是不是也爆倉了呢? 除了零售通路外,這波搶購潮同時也是對於台灣冷鏈物流大軍一次嚴格的壓力測試。這次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就帶領大家一探支撐起台灣低溫食品流通網絡的最大功臣:冷鏈物流產業。 ?低溫即食品近10年複合成長率達11%,成為台灣冷鏈物流產業必爭之地 ?新創企業大舉投入Last Mile低溫配送戰場

【產業競爭地圖】肺炎疫情點燃電商物流軍備競賽

「這個假期就是靠強哥活了下來,京東小哥是我假期最想見的人。」 中國因肺炎疫情而從年節期間開始不斷實施延長的封閉式管理,使實體商家凋敝困苦,卻也讓十數億人口的線上消費熱情達到空前飽滿。電商平台在這段期間內迎來了激烈的成長曲線,而做為關鍵的支援性服務業態,物流產業在這段期間內扮演著被稱為「逆行者」的角色,乘載著大量的物料資源,在四下無聲的城市中成為串聯起商家與消費者的漫漫絲路。 不過,由於封城管理的影響,淘寶、天貓、拚多多在內的大型電商平台均陷入因運能不足導致履約遲滯的困境,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則是京東集團以強大的自建物流能量為基礎,在疫情圍城期間內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除了以驚人的速度協助運送救急物資與醫療器械外,在平台交易商品的運送能力與準時送達速度方面也展現出遠優於同業的表現。以「疫情搶救擔當企業」的角色成功在朋友圈中狠狠刷了一次屏,不少步數最多的京東小哥甚至一夕之間成為網紅,還受到央視《新聞聯播》的採訪。 長期以來,在阿里與京東兩大集團抗衡的中國電商市場中,阿里一直以遠高於京東的營利表現與海外觸角站穩優勢地位,主因即在於京東多年來最具爭議且所費不貲的決策:自建物流。除了較一般電商平台投注更多資源在物流中心建置外,京東甚至以高於同業的待遇聘僱了數萬名配送人員,自行涉入末端配送領域。除了B2C業務外,更在2018年進軍C2C個人快遞業務,與順豐及四通一達等3PL業者形成正面競爭。 京東物流是劉強東力排眾議的決策,雖然構建了京東的護城河,龐大的資本支出卻使京東多年來始終必須負重前行。雖然2016年京東物流開放外部業務,2017年展開獨立營運,但由於外部訂單量太少加上內部成本過高,始終處於鉅額虧損狀態。直到2019年第二季京東物流才首度達到盈虧平衡,而京東物流也在最新一次的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中取得第3名的成績,僅次於順豐速運與郵政EMS,超過韻達、中通、百世等3PL物流企業。

【商業數據解讀】肺炎疫情重挫亞洲流通類股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在投資人預期心理影響下,亞洲流通企業股價紛紛下跌。分析中國、台灣、日本春節封關期間(2020/1/20-2020/2/3)流通產業龍頭企業的股價跌幅發現:中國電商類股逆勢上揚的預期未能如願,營收來源越依賴中國市場則普遍跌幅越大。  如中國本地最大實體零售企業蘇寧易購、外賣企業美團點評以及電商物流企業中通快遞,期間跌幅皆超過10%。此外,中國市場營收佔比較高的海外企業跌幅亦重,如日本服飾零售企業迅銷(UNIQLO、GU)、布局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日本樂天集團,以及中日跨境物流主要服務商雅瑪多運輸。 而台灣流通企業近年對中國市場布局較不積極,因此受影響狀況較輕。電商集團如富邦媒及網路家庭反而逆勢上揚。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