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低溫食品&冷鏈物流」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低溫食品&冷鏈物流」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 2015-2020年台灣低溫食品產業規模大幅成長,2020年產值寫下歷史新高 ? 2020年低溫車輛數&低溫倉儲營業規模同創新高,拉動地產、設備、商用車及投融資需求 ? 2022-2023年農委會規劃投入126億,加速推動低溫「生產物流」建設 冷鏈物流使用率及覆蓋率不僅與該地區食品安全及流通管理技術的先進程度緊密相關,同時也是支撐各級產業規模化與高品質市場供給的重要基礎,因此經常成為已開發國家在民生消費領域的關鍵重點政策方向。近年在市場持續發展以及疫情對於民眾生活型態的大幅影響下,台灣低溫食品與冷鏈物流產業也同步迎來高速成長機會。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B2B及B2C陸運配送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趨勢1】汽車貨運長期穩定成長、快遞宅配疫情下營運爆發、倉儲業盈利能力領先 ?【趨勢2】機車外送運力大舉參戰,路面配送運力結構迎來轉變 ?【趨勢3】自有車隊聚焦中短途配送,3PL營業車輛主營跨縣市長途運輸 台灣陸運配送產業多年來穩定成長,為支撐內部經濟活動運作的重要基礎。陸運配送業主要包括以B2B幹線運輸為主的「汽車貨運業」、以B2C最後一哩到府配送為主的「快遞宅配業」與「郵政業」郵務服務、以及「倉儲業」等4項次產業別。當中又以「汽車貨運業」營業規模遙遙領先,同時也是2012-202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最高的業態,做為台灣陸運服務支柱型產業的地位相當穩固。 除了傳統物流載具外,機車成為近年台灣路面配送新興載具。相對於貨車,機車配送具備較高的運輸靈活度與停等便利性,適用於交通擁塞的都會地區,加上建置維運成本與駕駛員招聘門檻較低,因此不僅外送平台,3PL物流企業與大型電商平台近年同樣積極建置自有機車車隊,在台灣擁有全球最高的機車持有率、外送平台滲透率與短鏈配送需求規模持續擴大、專業物流業者投入帶動下,預期機車在台灣陸運配送產業中的重要性與貢獻度將持續提高。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物流與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物流&交通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新情報news! ? 航空運輸與客運業重挫,2020年台灣物流&交通銷售額降至近4年新低 ? 海洋水運業拿下2020年營利率漲幅與盈餘總額雙冠軍,空運輔助業營利率跌幅最深 ? 「薪資津貼」持續位居營業支出佔比第1高,反映產業勞動力密集特徵 2020年台灣「物流&交通業」項下各業態規模呈現兩極化發展,使長期穩定發展的「物流&交通業」結構迎來劇烈震盪。以陸地運輸服務為例,「汽車客運業」營收年變化幅度自2019年的增長2.8%轉為衰退12.1%;主營企業間B2B物流的「汽車貨運業」由成長4.3%轉為衰退2.4%;以捷運、鐵道為主的「軌道運輸業」由年增3.5%轉為衰退14.2%;不過,受惠於電商市場蓬勃發展,2020年「快遞業」營收續強,漲幅自6.1%擴大至7.7%,「郵政業」郵務收入則由年減2.5%轉為成長3.6%。營收的跌宕變化不僅使台灣整體物流與交通業迎來結構性調整,也反映出疫情下各產業供應鏈運作與民眾生活型態的大幅轉變。

【商業數據圖解】2020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0「物流&交通」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 電商&連鎖零售產業需求爆發,快遞宅配、消費性物流重返高速成長 ? 全球缺櫃塞港、海空運價飆漲,拉動海洋運輸、承攬報關、倉儲業別逆勢擴張 ? 大眾交通系統疫情下全面重挫,航空運輸、汽車客運/計程車、軌道運輸遭遇歷史性跌幅 「市佔率」在產業研究與投資評價領域中,是能夠決定結構性優勢的關鍵數據,更是判斷企業能否取得大規模成功的重要估值指標。在物流交通領域中,高市佔企業通常擁有在運配產業中十分關鍵的「規模經濟」優勢,無論是在運作效率與彈性、單位成本、議價能力、覆蓋配送範圍,以及對於客戶及託運人的信賴程度上,都具備較對手更強的競爭優勢。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電商全通路」產業地圖

3個2021台灣「OMO電商全通路」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趨勢1】台灣電商OMO關鍵戰場:「自有物流服務」&「數位支付生態圈」 ?【趨勢2】特化電商趨勢逐步成形:由規模經濟優勢邁向特色服務競爭 ?【趨勢3】電商集團建構核心生態圈:合資併購擴大市場競爭範疇 電商產業OMO模式更著重在以個別消費者為中心的多元資訊及服務整合,運用各式各樣的數據元素優化消費者體驗,同時有效降低履約成本、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3個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趨勢1】線上線下銷售緊密融合:集團電商、社群商務、行動支付 ?【趨勢2】多樣化零售業態/複合店:跨業態通路、無人店與智販機 ?【趨勢3】疫情下「短鏈興起&冷鏈升溫」:門店外送、包裹收送、低溫配送 2017年創新工廠李開復博士提出「虛實融合OMO(Online-Merge-Offline)」趨勢後,零售業線上線下緊密融合、打造完整流量循環體系成為產業發展主流。歷時3年的嘗試與探索後,2020年驟然爆發的疫情,意外成為檢視零售企業OMO全通路布局的關鍵考核點。

【商業數據圖解】2021H1台灣消費&生活產業TOP20變化排名

3個「2021H1台灣消費&生活產業TOP20變化排名」新情報news! ? TOP20 成長產業類型:數位行銷、海空貨運、新居家生活消費 ? TOP20 衰退產業類型:實體空間、大眾運輸&觀光旅行、疫後退燒業別 ? 2020H1-2021H1未入榜特殊業別:少子高齡化、數位化服務 2021年1-4月份台灣市場迎來疫情後的強勁復甦,受惠於民眾高漲的消費熱情,不少零售及餐飲次產業別紛紛創下同期成長幅度的新高紀錄。不過5月中旬本土疫情爆發,台灣首次啟動覆蓋全境的三級警戒措施,導致消費人潮驟減,特定產業項目遭受前所未有的營收重挫。由於2021上半年台灣消費與生活產業較過往呈現更為劇烈的動盪變化,因此本次調查特別將2021H1及2021年5-6月份營收變化排名劃分為不同圖表呈現,藉由更精細的區隔協助會員針對期間產業變化進行精確判讀。

【商業數據圖解】情報應援系列:2021/06疫情下台灣流通企業營收如何變化?

2021年6月份為台灣境內首度全月份覆蓋三級警戒的新紀錄。與5月份相較,消費行為與經營環境變化幅度加劇,企業無法再遵循過往經驗法則進行評估與決策。受創業態衰退加劇,甚至開始湧現關店潮,而意外獲益的業態雖取得驚人營收成長,但也有部分企業陷入營運量能無法負荷的挑戰中。 以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產業別為核心的流通型企業,在疫情下優異的應對能力,不僅象徵著台灣核心服務業強韌且富有彈性的經營實力,也成為台灣社會度過疫情管制的關鍵供應鏈,支撐著民生物資、居家飲食、醫療配送等重要社會命脈。 未來流通研究所繼5月份盤點流通企業營收變化後,再度整理分析台灣零售、電商、餐飲、物流等流通型企業6月份營收數據,並進行三年期(2019-2021)同期比較。藉由營收年變化率觀測疫情衝擊下各類型企業受到的具體影響。哪些類型企業相較2020年已做足因應對策並抓住發展契機,而哪些類型企業則再次遭受嚴峻打擊? 實體零售業漲跌加劇:3C家電零售持續爆發、百貨賣場營收跌幅擴大 連鎖實體零售業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內需服務業別,在嚴格的警戒措施下,6月份不同零售次業態的營收變化更加劇烈。例如因應居家上班與遠距上課的設備採購需求,加上在宅娛樂市場成長推升,3C家電專賣零售業6月份營收成長力道持續拉高,順發營收成長率由5月份的71.0%增至6月份的80.0%,燦坤、集雅社與全國電子營收也分別年增28.1%、9.5%及7.4%。然而另一方面,百貨賣場營收跌幅則持續擴大,以軌道商場經營為特色的京站營收跌幅由5月份的40.9%擴大至6月份的75.1%,中友百貨及遠百營收衰退幅度也分別增至68.0%及34.2%。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