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台灣網路使用行為:線上零售「流量通膨」時代關鍵情報:

💡線上零售「流量通膨」:TOP 15綜合電商總流量年減4.2%;廣告成本持續攀升、線上零售平均ROAS連續4年下滑至3.51

💡社群流量展現功能特徵:LINE蟬聯使用率冠軍,YTFB廣告觸及人數逾1700萬人,IG/TikTok/Threads廣告觸及增幅達雙位數

💡消費者網購行為變化:搜尋引擎蟬聯最大資訊檢索管道、ChatGPT佔比增至24.3%;品牌官網及SNS為購買前主要造訪標的

根據DataReportal追蹤分析,疫情後全球線上零售市場已自流量紅利期進入更高強度的流量爭奪與資本效率競賽。台灣亦呈現相同趨勢:數位廣告金額自2021年的US$28.9億增至2025年達US$44.8億,累計成長幅度達55.0%,遠高於同期間零售業網路銷售額(約20.4%)成長表現。此外,台灣線上零售平均廣告回報比(Return on AD Spending, ROAS)已連續四年下滑,自2021年的4.83降至2025年的3.51,顯示企業獲取流量的邊際成本上升,形成典型的「流量通膨」現象。促使近年零售企業行銷戰略重點逐步自過往單純追求廣泛觸及的目標,轉向強化流量品質、轉化效率以及廣告投資報酬率,同時更加重視數據科技、AI行銷與自動化工具的應用,協助精準鎖定高價值消費者以優化廣告資源分配並提升投放效率。

本次調查同步盤點台灣前在廣告觸及人數最高的社群媒體平台表現,其中具備龐大用戶基盤與高跨年齡層覆蓋能力的YouTube與Facebook擁有最高潛在觸及人數,為企業進行大規模觸及與品牌維護的首選平台;IG與TikTok雖然潛在觸及基數不及兩大傳統社群媒體平台,但亮眼成長表現反映出其用戶數量與活躍度的快速提升,其中TikTok更以高增長率快速接近IG潛在觸及規模;受益於母集團Meta的跨平台導流效益,本年度首次納入調查的Threads潛在觸及人數高達670萬人,首度進榜即擠身台灣第5大廣告潛在觸及平台。此外,台灣消費者獲取線上資訊方式中,搜尋引擎以85.6%的比例遙遙領先,確立其作為資訊檢索核心基礎設施的地位,但生成式AI工具ChatGPT短時間內使用佔比增至24.3%,成為與圖像搜索並駕齊驅的資訊來源,顯示透過AI工具輔助的資訊檢索與知識獲取方式正快速普及,使AI自單純的輔助工具躍升為新興資訊入口。

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網路使用行為關鍵數據,針對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月均流量變化、主要社群媒體與通訊平台使用數據、數位廣告關鍵數據、消費者獲取線上資訊方式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作為觀測流量通膨時代下民眾網路使用行為之參考基礎。

本篇為會員限定文章,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

關聯資料(點擊前往):

2025【市場預測圖解】2015-2028 台灣「包裹數量」結構趨勢與人均變化

2025【市場預測圖解】台灣零售業「點數經濟」規模與產業動向

2025【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近十年「家庭消費結構變化」六都數據解析

2025【市場預測圖解】2030台灣「電商滲透率」未來模擬圖

2025【商業數據圖解】2017-2024台灣「零售與電商企業」營收成長率熱力圖

2025【商業數據圖解】2024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5【市場預測圖解】台灣「電商物流」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

2025【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次產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2025【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5【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4H2購物季綜合電商流量」解析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Key Data Diagram】Taiwan online user behavior analysis The era of online retail ‘traffic inf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