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3個台灣「軌道經濟」百貨 & 商場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疫後復甦:2023H1整體軌道客運收益創下新高、人流量與歷史高點仍相距7.1% 💡 現況發展:單月人流量逾200萬人次之超級站點合計10站、逾100萬人次站點合計59站,高鐵人流量增幅最高 💡 未來布局:冠德、潤泰、日勝生、三井不動產等大型集團領軍,軌道經濟生活圈遍地開花 2020年疫情爆發後,具有火車頭效益的內需型產業在邊境封鎖的限制下再度獲得重視,加上2022年立院三讀通過修正鐵路法部分條文,允許國營鐵路機構經報准可辦理國有不動產開發、處分或收益,有助於推動國營鐵路資產活化。此外,冠德建設(環球購物中心母集團)、日勝生集團(間接持股京站實業)、潤泰集團(CITYLINK母集團)、日本三井不動產(Mitsui Outlet Park、LaLaport母集團)等代表性企業對於軌道周邊商業設施與土地開發案的積極佈局,均使得資本投入規模龐大且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帶動效果的軌道經濟產業,在疫情後逆勢成為推動內需經濟與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 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軌道經濟」為主題,進行台灣「軌道經濟」百貨&商場產業地圖調查。盤點各軌道系統人流量較高的站點、與站體周邊(或共構)百貨/商場/Outlet/地下街等大型商業設施,藉以說明台灣軌道經濟圈發展風貌。 疫後復甦:2023H1整體軌道客運收益創下新高、人流量與歷史高點仍相距7.1% 台灣整體軌道旅客運載人次於疫情前逐年穩定成長,自2013年的單月7,755萬人次成長至2019年達單月9,746萬人次,6年間成長幅度達25.7%。不過2020至2022年間受疫情影響,大眾運輸系統旅客人次驟減,直至2023上半年方迎來顯著復甦,單月旅客人次重新站上9,000萬大關,達9,058萬,惟與2019年的歷史高點相較仍有7.06%的差距。各軌道系統中,以高鐵運載旅客人次成長力道最為強勁,2023H1單月進出站人次達621萬,已超越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準;受惠於民眾出國旅遊人潮大幅增長,桃園機場捷運2023H1單月進出站人次亦達239萬,同樣超越疫情前水準。至於旅客人次規模最大的台北捷運及台灣鐵路,2023H1旅客人次分別達單月5,668萬及1,827萬人次,與疫情前最高點相較約仍有10%左右差距。 進一步比較軌道產業收益,台灣整體軌道產業客運收入於疫情前逐年穩定成長,2019年達單月新台幣72.43億元。歷經疫情期間的震盪與衰退後,2023上半年軌道產業客運收入已回升至單月73.7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各軌道系統中,同樣以高鐵客運收益表現最為亮眼,2023H1高鐵單月客運收入達42.94億元,遙遙領先其他軌道系統,且與2019年同期的40.55億元相較,成長幅度達5.9%;其下為單月客運收入達10億元以上級別的台灣鐵路及台北捷運,2023H1分別達單月14.46億元及13.37億元,惟與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較仍小幅衰退5.8%及3.3%。 由上述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台灣軌道產業長期發展腳步穩健,並於疫情後展現復甦回升力道。而穩定的軌道產業發展趨勢,為緊密相連的軌道經濟圈打下堅實基礎。 現況發展:單月人流量逾200萬人次之超級站點合計10站、逾100萬人次站點合計59站,高鐵人流量增幅最高 看準樞紐車站帶來的商業吸引力,百貨、商場、Outlet等以人流量做為消費基礎的大型商業設施亦將車站做為軸心進行展店布局。例如2023H1台北捷運系統中,單月人流量超過200萬人次的站點共計7站、介於100-200萬人次的站點達39站,顯著人流聚集效益使台北市逐步形成以捷運大站為中心的百貨商場分布結構。如具有六鐵共構優勢的台北車站,周邊設有新光三越、微風廣場與京站;市政府站周邊設有新光三越、遠東百貨、寶麗廣場、時代百貨、微風廣場、ATT;中山站為2023H1唯一人流量超越2019年同期水準的大型站點,周邊設有新光三越、誠品生活百貨、MIKI Plaza、誠品R79地下街等;忠孝復興站周邊除SOGO忠孝館與復興館外,誠品生活亦於2022年底進駐地下街。 高鐵系統中,2023H1單月人流量超過200萬人次的站點共2站、100-200萬人次站點共3站、80-100萬人次站點共2站,且上述主要站點人流量均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準。其中板橋站除與站體共構的環球購物中心外,周邊尚有遠東百貨、誠品生活及麗寶百貨;桃園站周邊以總開發面積達6.6萬坪的華泰名品城為中心,向外擴張出北台灣最大IKEA、涵蓋影城/商場/水族館的國泰置地廣場、以及一站之隔的環球購物中心;左營站則有新光三越與環球購物中心兩大商場。 台鐵系統中,2023H1僅台北車站單月人流量超過200萬人次、100-200萬人次站點共5站。其中桃園車站周邊設有新光三越、遠東百貨與統領廣場;台中車站周邊設有大魯閣新時代、秀泰生活、日曜天地及2023年全新開幕的三井LaLaport。其他各地捷運系統中,2023H1僅高捷左營站及機捷台北車站單月人流量超過100萬人次。 未來布局:冠德、潤泰、日勝生、三井不動產等大型集團領軍,軌道經濟生活圈遍地開花 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22年與軌道經濟相關的政府招商案件,總投資金額估計達新台幣2,400億元,佔政府及公部門全年招商目標2,667億元的90%,這樣的趨勢使得資本投入規模龐大且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帶動效果的軌道經濟產業,在疫情後逆勢成為推動內需經濟與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 例如以車站型商城為營運特色的環球購物中心,母集團冠德建設近年積極參與公辦都更、捷運聯開發以及都更危老重建案,陸續拿下台北南港台電北儲案(鄰近松山車站、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預定2029年完工),台鐵北車E1E2街廓公辦都更案(鄰近台北車站、以明日臺北埕為概念進行設計、商場部分佔兩層樓、預定2030年完工),台北市行二行三公辦都更案(鄰近台北車站、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預定2029年完工),新竹高鐵特定區事業發展用地開發經營案(高鐵新竹站正前方、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預定2029年完工),台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市政府站土地開發案(鄰近台中捷運市政府站、附屬商業空間將開設環球購物中心)等,成為台灣本土建築集團經營軌道經濟的代表性企業。 於內湖、松山、南港車站營運CITYLINK的潤泰集團,將於新莊線三重站捷六基地引進CITYLINK第5座營運據點;持股京站實業的日勝生,除既有位於台北車站與小碧潭站的京站據點外,子公司泰誠營造於2020年取得「高雄火車站站東舊宿舍公辦都更案」,將以高雄火車站為核心規劃「新京站全齡健康社區」,並設立京站高雄據點。 此外,以軌道節點角度觀察可以看到,主要都會區中具有高人流量與土地開發優勢的軌道站點,近年均具有量體龐大的商辦設施興建規畫案。例如機捷台北車站的台北雙子星大樓聯開共構工程,總投資金額達新台幣606億元,預計2027年完工;北捷台北市政府站預定興建台北天空塔,為雙品牌飯店&百貨公司摩天大樓;新光三越鑽石塔預定於2023年底前於忠孝復興站周邊開幕;緊鄰捷運國父紀念館站的SOGO大巨蛋購物中心預計於2025Q1全區開幕;鄰近捷運大坪林站/七張站的新店裕隆城,預定於2023年9月開幕;南港站周邊更有三井LaLaport、微風南港世界明珠、國產建材實業南港大型開發案、國泰南港調車廠複合商場、台電北儲環球購物中心等指標性大型商業設施/建築將陸續進駐。 高鐵方面,高鐵新竹站周邊預定由環球購物中心與豐邑機構旗下豐生活購物中心進駐;位於高鐵台中站旁的「高鐵娛樂購物城開發案」為全台最大高鐵站區開發案,商場面積達9萬坪;高鐵台南站旁三井OUTLET PARK二期工程預計於2025年完工;左營站方面,內政部2023年通過占地2.4公頃的「左營高鐵科技之心」基地都市計畫案,預計引進民間投資163億元,興建逾7萬坪的商場/辦公/商務/會展/轉運及停車等空間設施。高雄捷運方面,富邦人壽與漢神百貨合作,於凹子底站旁建造面積為漢神巨蛋兩倍大的漢神百貨三館,預計2026年展開營業,同樣位於凹子底站的義享天地購物中心,B館預定於2023-2024年開業。 台鐵部分,地下化後的高雄鳳山車站已於2020年動工興建購物大樓「空中鳳城」,預定2024年1月底開幕營運;月進出人次第2高的桃園車站,預定於2030年全線地下化後轉型為地下5層的全方位車站,地上層路廊騰空後預定建設聯開大樓及購物中心,目前桃園市府已研擬「大後站計畫」與「大中軸計畫」,內容包括工業區轉型變更、長期閒置的台銀土地活化等,以振興前後站商圈經濟。 本文為精彩摘要,欲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 關聯資料(點擊前往): 2023【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電商及快遞宅配業」疫後復甦解析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TOP 2「零售生態圈」產業地圖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及電商產業地殼變動:實體復甦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 【Industry Landscape Analysis】The Spatial-Economic Impact of Taiwan's Rail Systems on Department Stores and Malls 相關文章 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 2023/08/22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3/07/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07/07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 產業情報, 餐飲產業
3個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新情報news!💡 營收規模&年成長率:台灣餐飲業難以跨越的「營收50億元」鐵壁,歷年僅10家餐飲集團突破天險💡 營業費用&獲利能力:長榮空廚、麥味登營業費用控管優異;歇腳亭、豆府、八方雲集獲利能力最強💡 餐飲業關鍵經營數據:藏壽司、摩斯漢堡、長榮空廚存貨管控最佳;直營型態中,豆府展現亮眼資產回報能力台灣餐飲業營業規模自2005年後維持穩定成長,直至2021年方因受疫情管控措施影響首度陷入衰退(年減0.98%)。2005-2022年17年間,整體產業規模成長188.2%,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6.4%,在相對成熟的各類型服務業中獨樹一格。不過,餐飲市場總胃納量與人口規模及結構密切相關,屬於具有明顯「內需規模天花板」的產業類型。受到台灣內需市場母體規模有限、餐飲品牌市佔率極度分散的產業特徵影響,餐飲企業面臨難以跨越的「營收50億元」鐵壁障礙,歷年僅少數表現卓越的餐飲集團克服天險,且多數業者自創立起算,需時近20年方突破50億元門檻。例如近年甫突破50億元關卡的業者包括:歷時20年(2002-2022)的饗賓餐旅、歷時22年(1998-2020)的八方雲集、以及歷時28年(1990-2018)的安心食品等。分析代表性業者關鍵經營數據及發展路徑,有助於深入理解餐飲業日益多元的經營形貌與特徵。例如涵蓋食材契作生產、中央廚房至店面銷售一體化控制的餐飲業SPA模式(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 SPA);財務表現更趨向於批發業的食品販售式特許加盟模式;以及具有高毛利、高固定成本財務結構的高端餐飲模式等,其營運特徵均反映在各異其趣的經營數據之上。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2022年台灣20家連鎖餐飲企業關鍵經營數據(營收規模/成長率/毛利率/營業費用佔比/淨值報酬率/平均銷貨天數/總資產報酬率/加盟比例等),分析基礎財務及餐飲業特殊關注數據外,同時結合近五年關鍵指標表現TOP 5企業,藉以掌握各餐飲業別代表性企業之經營成效與營運特徵。其中部分代表性業者因揭露經營數據有限,無法納入統合分析範疇,另有部分業者因合併業務多元且餐飲業外營收佔比較高,致其經營成效難以歸類於餐飲業中,造成遺珠之憾,敬請見諒。本篇為會員限定文章,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關聯資料(點擊前往):2023【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門店數與餐飲科技」市場評估2023【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觀光餐飲及休閒娛樂業」疫後復甦解析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1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2【關鍵排行圖解】2021中日台平價餐飲企業關鍵財務數據排行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業「門店密集度與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Key Data Diagram】Key Data Analysis of Taiwan’s 20 Representative Chain Foodservice Companies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2023/08/11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門店數與餐飲科技」市場評估2023/04/2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餐飲科技」產業地圖2023/04/25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2「餐飲&觀光」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吃到飽&內用聚餐型餐飲業迎來消費復甦:饗賓、乾杯、豆府、亞洲藏壽司、星巴克市佔提升幅度最高💡 觀光旅館&團膳空廚業揮別疫情陰霾:萬豪、君悅、美福、晶宴、新天地成長最快,空廚業景氣全面復甦💡 旅行服務業&遊樂園業觸底反彈:大型跨境旅行社業者快速復甦,國旅效益擴散至遊樂休憩領域餐飲&觀光產業為支撐民間消費成長的重要基礎,不僅乘載大量就業人口,同時也是台灣服務業輸出海外的重點箭頭。2023上半年住宿及餐飲業平均就業人數達86.8萬人,較2022同期增加2.9%,其中受僱員工達59.0萬人,年增幅達4.5%。兩項指標數值均寫下歷年新高外,增幅亦為2014年後新高。此外,歷經2020-2022年疫情期間市場極端化的壓力測試,餐飲業者藉由導入多元科技工具、風險趨避化加盟模式設計、強化數位行銷&網路銷售能力等策略進行應對,以更加強健的營運能力邁向疫後市場。整體而言,2022年餐飲&觀光產業在疫後消費復甦的拉動下,產業規模觸底反彈,但各領域回升幅度存在顯著差異:餐飲業態迎來全面成長,多數業別規模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外,不少代表性業者營收更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以吃到飽&內用聚餐型業者成長力道最為強勁。例如饗賓餐旅營收翻漲51.5%,奪下餐廳&吃到飽業別第2高。此外,乾杯集團、豆府集團、雲雀國際、亞洲藏壽司、全家國際餐飲等內用型餐飲業者營收年增幅均逾30%,同步推升市佔率成長。不過另一方面,觀光旅館、宴會廳&團膳空廚、遊樂園、旅行&周邊服務業、視聽娛樂業等觀光遊樂關聯產業,雖然2022年產業規模亦大幅增長,但仍遠低於2019年疫情前水準。例如2022年旅行&周邊服務業總體規模僅達2019年2,249億元的21%,顯示疫情後市場景氣雖逐步回暖,但整體產業體質尚未迎來全面康復。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餐飲及觀光產業經營數據,以關聯企業在特定業別營收來源規模進行分類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市佔率調查成果,做為深入觀測餐飲及觀光產業的判讀基礎。此外,因產業特性及代表性業者跨業經營趨勢,本年度首次合併餐廳&吃到飽業、快餐速食業&早餐店業,進行市佔率共同調查,以更精準掌握關聯業者多元版圖布局成效。本篇為會員限定文章,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關聯資料(點擊前往):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門店數與餐飲科技」市場評估2023【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2023【關鍵排行圖解】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觀光餐飲及休閒娛樂業」疫後復甦解析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產業」關鍵數據與市場預測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1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2【關鍵排行圖解】2021中日台平價餐飲企業關鍵財務數據排行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業「門店密集度與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Key Data Diagram】2022 Taiwan Food Service and Tourism Industry Market Share Rankings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餐飲與觀光」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3/07/27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餐飲門店數與餐飲科技」市場評估2023/04/26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餐飲科技」產業地圖2023/04/25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2023/04/10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2「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 綜合零售業規模競賽強度陡升:超市量販業態實質合併,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合計市佔率首度突破70% 💡 電子商務業湧現D2C布局活力:momo購物持續掌握市佔優勢,美而快、欣新網、米斯特等D2C電商市佔表現提升 💡 專賣零售業市佔結構零碎分散:大型業者市佔率擴張不易,美妝藥局&汽車零售專賣產業集中度較高 「市佔率」不僅詳實反映產業版圖結構,在以規模經濟為核心策略的零售產業中,更是評估企業競爭優勢變化的關鍵數據。2022年台灣零售產業於疫情爆發後首度迎來全次產業別正向成長,各家企業在疫情期間與疫情後的發展與布局亦具體而微地展現在市佔率變化上。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彙整零售&電商產業經營數據,結合各家企業在台年營業額進行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別市佔率變化外,並訪談多位產業資深專家,歸納疫情後市佔版圖變化反映出的產業動向與發展趨勢。此外,在跨業併購及多樣化店態合併經營下,台灣超市及量販業態已形成實質合併,因此本年度研究首度將超市&量販業態市佔率進行合併調查與計算。 綜合零售業規模競賽強度陡升:超市量販業態實質合併,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合計市佔率首度突破70% 2022年綜合商品零售業展現出2項顯著趨勢,首先是超市及量販業態的實質合併:近年大型零售集團加速綜合零售業態的跨業整併,除強化規模經濟優勢外,亦大幅拉高全通路競賽的資本門檻。例如2020年台灣家樂福收購惠康百貨(頂好超市&Jasons超市)後,統一集團於2022年7月宣布以新台幣290億元全資收購台灣家樂福(公平會於2023/5通過此項併購案);2021年超市龍頭全聯收購全台第3大量販企業大潤發,邁出其零售跨業經營的第一步。 其次則為綜合商品零售業在多年來企業整併及規模經濟優勢驅動下,已成為各項零售業別中產業集中度最高的領域。例如超商產業TOP 2業者統一超商及全家便利商店,2022年合計市佔率首度突破70%;百貨產業TOP 4業者合計市佔率超越50%;超市&量販產業TOP 3業者全聯、好市多及家樂福,更合計拿下高達80%的市場份額。 ①百貨產業:2022年百貨業躍升為疫後復甦力道最為強勁的綜合零售業別,營業規模年增15.2%至3,946億元新高。觀察2022年市佔率變化,多數大型業者市佔表現與前一年度相較變化不大。蟬聯第1的新光三越百貨市佔率自2021年的21.7%小幅縮減至21.1%;排名第2的遠東百貨市佔率自13.6%增至14.6%;位居第3的SOGO百貨市佔率自12.0%減至11.4%。其他大型業者中,以台北金融大樓(台北101商場)及環球購物中心市佔率提升幅度較為顯著。 ②超商產業:2022年超商產業規模年增5.7%至3,821億元,業者朝向跨業經營及開創多型態生活服務發展,陸續納入餐飲、健身房、宅配、自有品牌/聯名商品開發、共享空間營運等業務類別,不僅強化業者本身規模優勢,更間接將更多生活消費市場類別「超商化」,成為支撐整體超商產業S型成長的堅實動能。市佔率方面,蟬聯第1的統一超(7-ELEVEN)市佔率自46.5%持續攀升至47.9%;排名第2的全家便利商店市佔率自22.0%增至22.5%;排名第3的萊爾富市佔率約略持平於6.4%。 ③超市&量販產業:受到代表性業者跨業併購及多樣化店態合併經營的影響,超市及量販業態已形成實質合併,2022年合計規模達5,039億元,成長幅度自2021年的7.3%回落至2.4%。市佔率方面,在產業母體擴大的基礎之上,全聯實業仍擁有優勢市佔表現,市佔率自32.3%增至32.8%,若納入大潤發則市佔率進一步增至37.7%,蟬聯超市&量販產業市佔冠軍;排名第2的好市多(Costco)市佔率自24.4%大幅攀升至29.8%,為本次調查所有零售業別中,單年度市佔率攀升幅度最高的企業。 電子商務業湧現D2C布局活力:momo購物持續掌握市佔優勢,美而快、欣新網、米斯特等D2C電商市佔表現提升 2022年全台電子商務業規模達3,103億,首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與百貨、超商同為3千億元量級零售業別。不過,2022年電商產業亦首度面臨疫情後增長趨緩的挑戰,年增幅自18.3%回落至8.7%,漲幅與疫情期間相較近乎腰斬。在規模競爭強度相對劇烈的大型綜合電商平台領域中,已形成顯著的產業集中化趨勢,例如momo、蝦皮購物等指標性業者在市佔率及月流量指標上持續拉開與對手間的差距;不過另一方面,在非以規模競爭為核心要素、更著重於品牌溢價能力的中小型品牌電商領域中,則展現出百花齊放的亮眼成績,反映出近年D2C模式(Direct-to-Consumer)的蓬勃發展。 大型綜合電商平台中,2022年富邦媒體(momo購物)拿下33.3%的市場份額,同時成為台灣首家營業規模突破1,000億的電商業者,營業額與市佔表現雙雙創下自身歷史新高。不過除momo購物外,2022年PChome、東森得易購、博客來、創業家兄弟等綜合電商平台業者市佔率普遍較2021年下滑。 部分具有品牌溢價優勢的中小型品牌電商則採取D2C模式逆勢突圍,2022年普遍展現優異成效,連帶拉升周邊服務商成長表現。例如旗下擁有PAZZO、MEIER.Q的美而快,以及主營Life 8的米斯特等,營業額及市佔率均顯著成長。此外,D2C&電商支援服務代表性企業91APP及欣新網,2022年營收成長率分別達14.7%及57.2%,雖因營收來源差異未納入電商產業市佔排名,但仍反映出電商市場中D2C模式的蓬勃發展。(欣新網因部分營收來源與電商產業定義相符,因此以部分認列進入排行) 專賣零售業市佔結構零碎分散:大型業者市佔率擴張不易,美妝藥局&汽車零售專賣產業集中度較高 專賣零售業覆蓋範疇豐富多元,與綜合商品零售業相較,產業市佔結構較零碎,缺乏掌握強勢市佔優勢的企業品牌,大型業者市佔率擴張不易,多數業別產業集中度均相對低落。各項專賣業別中,僅美妝藥局及汽車專賣零售業集中度較高。 ①3C家電零售業:2022年疫情趨緩後,3C家電零售業規模成長率自2021年的11.8%大幅回落至1.8%,產業規模為2,736億元。市佔率方面,燦坤3C市佔率自8.4%降至8.1%,全國電子市佔率自7.7%略增至7.8%,其他3C家電通路品牌則以集雅社與三創數位市佔率提升幅度較為顯著。 ②美妝藥局零售業:受惠於代表性企業近年積極布局數位會員及線上銷售取得成效,加上藥局業進入連鎖化併購整合加速階段、以及日系藥妝品牌大舉布局台灣市場等因素,推動整體美妝藥局零售業營業規模持續成長。2022年產業規模年增8.4%至2,146億元,不僅首度突破2,000億元大關,成長幅度更寫下2004年後新高,在各類型專賣零售業中表現相當亮眼。市佔率方面,美妝生活百貨業者寶雅蟬聯市佔排名首位,市佔率自8.8%增至9.1%;以加盟模式維持每年店數以30%幅度高速成長的大樹藥局,2022年營業額增長29.1%,帶動市佔率自5.7%擴增至6.8%;統一超旗下康是美藥妝店,市佔率約略持平於6.5%。 ③家具家飾零售業:2022年受惠於疫後復甦浪潮,家具家飾零售業規模年增8.0%至1,970億元,成長幅度寫下2004年後新高。TOP 3業者排名近年均一致,排名第1的特力屋市佔率自8.4%降至7.6%;排名第2的無印良品市佔率約略持平於2.9%;排名第3的宜得利家居市佔率自1.7%增至2.0%。 ④汽車零售業:汽機車及配件用品零售業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專賣零售業別,2022年產業規模達6,820億元,年成長率自2021年的0.1%增至3.2%。值得一提的是,因疫情期間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及供應鏈受阻問題,影響部分業者市佔表現,在2023年車輛陸續到港交車後,市佔率可能有較大變化。2022年市佔率方面,排名第1的為蟬連冠軍寶座多年的和泰汽車,但受到旗下進口車款供應受阻影響,市佔率自21.0%滑落至19.1%;汎德、汎德永業、中華賓士等進口豪華車輛銷售商,市佔率介於6.4%至5.1%間,與2021年相較均有所提升;其他日系品牌及日系汽車經銷商市佔排名亦相對靠前,如同為TOYOTA體系下的國都汽車、中部汽車、桃苗汽車等,以及HONDA體系的台灣本田、NISSAN體系的裕隆日產等,市佔率均高於3.4%。 本文為精彩摘要,欲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 關聯資料(點擊前往):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2023【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電商及快遞宅配業」疫後復甦解析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及電商產業地殼變動:實體復甦 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1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門店數與門店科技」市場評估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Key Data Diagram】2022 Taiwan Retail & E-commerce Industry Market Share Rankings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3/07/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2023/07/07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

3個台灣「零售&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新情報news!💡 綜合零售業為大型集團布局所在:超商長期ROE表現穩健、展現台灣零售業藍籌地位💡 專賣零售業品牌業態多元、業者眾多:3C家電業者公發家數最多、連鎖藥局業者成長強勁💡 電商零售業仍為強勢零售業別:營業費用佔比&資產週轉率表現優異,彰顯產業經營特色零售產業因覆蓋業態廣泛、經營模式多元,導致各次產業別間關鍵營運數據及財務表現迥異。例如直營連鎖、加盟連鎖、專櫃模式等零售業態,受營業額與費用認列差異影響,部分業者經營數據特性更近似於批發業(B2B)或空間租賃業;採用自有品牌專賣零售(Speciali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 SPA)模式的專賣零售業者,在毛利率、存貨管理、平均銷貨天數等指標上均有不同的評估水準;以輕資產、高週轉率為營運特徵的電商零售業,其財務數據更展現出與傳統零售業者截然不同的樣貌。本次「零售&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以台灣整體公開發行零售業者為調查對象(包含上市櫃/興櫃/未上市企業),篩選20家不同業別之代表性企業進行經營數據分析,藉以描繪整體零售企業經營形態及成效。調查結果顯示,綜合零售業方面,大型超商集團長期淨值報酬率(ROE)走勢穩健,同時在規模經濟、平均銷貨天數、平均收現天數等指標上擁有優異表現,展現零售業藍籌地位,以專櫃模式為主的百貨公司及大型商場則具備較佳毛利率;專賣零售業方面,3C家電零售業為公開發行業者家數最多且合計營業規模最大的業別,連鎖藥局業者則為近年營收規模成長最快的產業類型;電商零售業方面,多項經營指標均反映出電商仍為台灣強勢零售業別,尤其在營業費用佔比、淨值報酬率、總資產週轉率等指標上,業者普遍展現優異成效。 未來流通研究所彙整台灣20家零售&電商企業2022年關鍵經營數據(營收規模&成長率/毛利率/營業費用佔比/ROE/平均銷貨天數/總資產週轉率/平均收現天數等),包括基礎財務及零售業特殊關注數據進行分析,並結合近五年關鍵指標表現TOP 5企業,藉以掌握各零售業別代表性企業之經營成效與營運特徵。其中部分代表性業者因揭露經營數據有限,無法納入統合分析範疇,另有部分業者因合併業務多元且零售業外營收佔比較高,致其經營成效難以歸類於零售業中,造成遺珠之憾,敬請見諒。本篇為會員限定文章,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關聯資料(點擊前往):2023【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電商及快遞宅配業」疫後復甦解析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及電商產業地殼變動:實體復甦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1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2【關鍵排行圖解】2021中日台「電商物流20企業」經營數據排行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Key Data Diagram】Key Business Data Analysis of Taiwan’s 20 Representative Retail & EC Companies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20企業」關鍵經營數據解析2023/07/07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

3個台灣「實體零售&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 數位通路布局晉身實體零售企業共通性成長戰略、「自建品牌官網&APP 」比例快速攀升 💡 「點數經濟」奪回會員足跡掌握權、「門店外送」服務覆蓋多元零售業別 💡 D2C服務軍火商陣容堅強、系統平台/數位工具/金流物流整合服務成為零售業轉型基幹 受惠於Nike、可口可樂、Levi‘s、P&G等大型企業的引領,加上疫情墊高中間通路及供應鏈運作成本、消費者自主意識提高、行銷溝通管道多元化等因素影響,不透過中間商、轉而藉由品牌官網/APP/直營門市/Line官方帳號/品牌社群媒體等渠道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Direct-to-Consumer(D2C)模式近年在全球受到大量關注。 D2C模式代表的不僅是更加簡短透明的交易歷程與溝通管道,更重要的是品牌商透過D2C模式直接收集/持有/分析大量第一手消費數據與顧客意見回饋,同時結合第三方外部數據,在建立起更加清晰立體的顧客輪廓後,創造出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營運迴圈(loop)。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協助企業優化消費者旅程,也能夠更加高效準確地進行資源配置及敏捷修正,降低過往因資訊不對稱/資訊不足所造成的成本耗損與效率缺失。 未來流通研究所首度以D2C為主題,進行台灣「實體零售&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調查。由於D2C模式近年在台灣零售版圖中快速普及,採用企業橫跨多元業態與營運規模,已由品牌營運策略晉身為產業共通性發展趨勢,因此本次調查對象不僅限於品牌商,亦同步納入門店數量較高的大型實體通路業者,以完整說明分析台灣零售產業D2C發展形貌。 數位通路布局晉身實體零售企業共通性成長戰略、「自建品牌官網&APP 」比例快速攀升 本次台灣「實體零售&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調查,以有經營線上銷售業務(包含自建官方網站/購物APP/上架第三方或外送平台)之實體零售企業與品牌商為主要調查對象,並優先納入門店數量較高的企業品牌以提高產業代表性。 本次調查110家企業中,擁有自營購物官網或APP的業者佔比超過96%,意味著許多大型實體零售企業與品牌商已在既有全通路(OMO)基礎設施之上,進一步藉由建置自有購物官網/APP、經營自有社群媒體、強化直營門市銷售與導流等方式,展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D2C布局,以建立更清晰的品牌識別與高品質的會員管理機制。 例如會員規模達43萬名的AS集團,旗下5個分眾品牌合計門市櫃點數量達130個。2022年AS集團整體品牌電商營業額年增率達45%,高達88%的線上會員同時擁有品牌APP,來自APP的營收佔比超過60%。此外,立基於實體網絡基礎,AS成功培養出年均消費次數為單一通路會員1.5倍、消費金額達2-3倍的跨通路消費族群,2022年AS集團跨通路消費族群年均消費次數年增幅超過50%。 全台擁有近70家門市的Timberland,D2C業績佔比達85%、累積品牌會員規模超過100萬、會員佔整體營業額貢獻度達85%。2019年疫情前Timberland線上通路營收貢獻度即達15%,當中約有70%銷售業績來自於品牌官網,跨通路會員年度平均客單價為單一通路消費者的2倍。2022年雙十一期間Timberland官網展現成交金額年增8%、平均客單價提升26%的優異表現。 2020年誠品生活推出自營官方網站誠品線上、誠品人APP、自有行動支付eslite Pay以及整合實體門店與線上會員的全新會員制度,並將上述新型態服務結合誠品旗下多元通路與社群自媒體,形成完整的「誠品自營消費者生態圈」。截至2022年,誠品已擁有超過334萬名記名會員,為其發展資料驅動D2C模式的重要數位資產。 「點數經濟」奪回會員足跡掌握權、「門店外送」服務覆蓋多元零售業別 ①D2C「點數經濟」回饋機制培育忠誠客戶,奪回會員足跡掌握權 在行銷/廣告/溝通費用及新客獲取成本高漲的挑戰下,使用點數、紅利等機制強化既有客群經營的策略益發受到企業重視。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發布2022年網購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藉由「點數回饋平台」&「現金回饋平台」進入購物網站的比例分別年增4.7及4.0個百分點至34.7%與30.0%,且點數回饋平台已超越比價網站,成為佔比第2高的消費者網購途徑,反映出消費者對於點數、紅利、價格折讓等機制的高購買敏感度。因此多數D2C服務商均已推出點數發放/查詢/自動折抵/推播等相關功能應用供企業客戶使用,亦積極與Line等大型點數發放平台合作。 台灣大型零售通路集團多數已建立起龐大的自有點數生態圈,例如會員數達1,800萬的全聯福利中心,每年發出點數(福利點)價值超過新台幣15億元;超商龍頭7-ELEVEN自2014年起打造OPEN POINT生態圈,點數可於集團內外超過30個通路進行流通(包含轉贈/折抵/代收等),至2022年會員人數已超過1,560萬,會員消費佔比達50%-55%,累計流通點數達25-30億點,點數價值寫下新台幣16億元新高。 ②「門店外送」服務覆蓋多元零售業別、晉身品牌關鍵消費者服務 受惠於foodpanda與Uber Eats相繼推出pandago、Uber Direct 等純物流品牌,協助企業進行即時快配服務,零售門店外送已成為直達終端市場的品牌消費者服務標配之一。 由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外送服務覆蓋業別廣泛,包括綜合商品零售業、美妝藥局、一般&有機食品專賣等業態均已普遍導入外送服務。例如7-ELEVEN串接foodpanda、Uber Eats與自有foodomo三大外送平台,全聯福利中心推出自有小時達服務並設立24小時營運的專門店,家樂福推出家速配快送服務等;專賣業者除與外送平台完成串接外,亦有部分品牌建置自有外送服務。例如屈臣氏推出閃電送服務,杏一與Uber合作推出杏福快送服務,Studio A與lalamove合作推出2小時快送服務,一之軒、聖德科斯、棉花田搭配CYBERBIZ NOW快送服務,於官方網站中推出自有快配服務等。 D2C服務軍火商陣容堅強、系統平台/數位工具/金流物流整合服務成為零售業轉型基幹 做為D2C軍火商的核心領域,台灣市場不僅擁有知名度較高的91APP、CYBERBIZ、SHOPLINE等企業強勁發展,來自海內外的各型態D2C服務提供商/開店平台系統商同樣百花齊放,包括WACA、meepShop、GOGOSHOP、ShopStore、QDM、網路開店123、加拿大Shopify、馬來西亞EasyStore、美國Wix與Block旗下Weebly等,且不少業者均提供完整一站式系統與服務解決方案,大幅降低D2C模式導入門檻,同時有效提高實施效率。 其中成立於2013年的91APP,為台灣最早提供D2C解決方案的SaaS服務商及首家上櫃軟體雲公司,品牌客戶網站成交額(GMV)逾新台幣200億元。2022年91APP合併營收年增14.7%至新台幣12.6億元,當中經常性收入佔比達90.97%,稅後淨利寫下新台幣3.4億元歷史新高,全年投入研發費用達1.25億元。除台灣市場外,91APP亦將營運範圍擴大至香港與馬來西亞(2020年轉投資馬來西亞EasyStore,取得27.3%股權)。 2015年進軍台灣市場的SHOPLINE,服務台灣品牌數超過12萬個。2023年SHOPLINE在台以建構「開放生態圈」為目標,與阿物科技、沛星互動科技、beBit TECH、圈圈科技及HAPPYGO等企業合作,推出SHOPLINE擴充功能商店,藉由開放API串接對話式商務、CDP、KOL媒合等多元第三方服務應用;成立於2014年的CYBERBIZ,整合建置品牌官網、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及智慧POS系統等三大解決方案,至2023年品牌客戶數已突破3.5萬家,品牌客戶網站成交額(GMV)突破百億元。2021年CYBERBIZ啟動CYBERBIZ GLOBAL計畫,與Amazon全球開店、DHL等業者合作,協助台灣品牌以跨境電商模式切入海外市場。 本文為精彩摘要,欲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 關聯資料(點擊前往):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電商及快遞宅配業」疫後復甦解析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TOP 2「零售生態圈」產業地圖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及電商產業地殼變動:實體復甦 2022【商業數據圖解】疫後世代:2019-2021全球「電商滲透率」疫情前後比較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數位行銷工具」產業地圖 2022【商業數據圖解】 2019-2022H1台灣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解析 2022【商業數據圖解】 2021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Industry Landscape Analysis】Analysis of D2C Model Adoption in Taiwan's Physical Retail & Brand Companies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與通路品牌D2C」產業地圖2023/06/2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

3個「台灣電商滲透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新情報news!💡2019-2023台灣網路購物產業結構組成大幅轉變、2022Q2電商滲透率寫下12.4%歷史新高💡2023Q1電商產業回落,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維持亮眼成長:服飾專賣年增18.5%、家具家飾年增18.2%、綜合零售年增17.8%💡2023Q1「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規模」首度達電商產業規模60%,OMO成零售業共通性成長戰略全球各國網路購物(電商)產業結構調查分類各有差異,依據台灣主管機關及調查單位分類認定,可將整體網路購物(電商)產業結構分為3大主要次產業別,包括最為普遍認知的:(1)純電子商務業(代表性業者如蝦皮購物、momo購物、PChome等);(2)電視購物&直銷業之網路銷售業務;以及(3)實體零售業之網路銷售業務(代表性業者如Costco線上購物、全聯PXGO、7-ELEVEN線上購物等)。若進一步合計純電商產業及電視購物&直銷業,則為無店面零售業。本次調查依照上述3項主要次產業別範疇,分析歷年網路購物產業規模結構,可以看到2020年疫情後全台網路購物市場版圖迎來劇烈變化。「純電商」產業規模成長率於2021Q2達28.50%高點後逐步下滑,2023Q1成長率更進一步下滑至0.76%,低於整體零售業(實體銷售+網路銷售)同期5.46%的成長表現,為電商產業規模獨立統計調查以來首見。相對於此,部分「實體零售業別網路銷售額」不僅於疫情期間展現出遠高於整體零售業及純電商業的成長幅度,在疫情後仍維持強勁增長力道,例如2023Q1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超商/超市/量販)、服飾專賣業、家具&生活用品專賣業網路銷售額單季年增率分別達17.83%、18.50%及18.21%,雖然成長幅度同樣低於疫情期間,但仍遠高於純電商產業成長表現,更與整體零售業成長率拉開不小差距,顯示部分「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仍為疫情後整體零售業增長最為強勁的板塊,同時也是拉動台灣整體線上銷售市場持續成長的重要箭頭。電商滲透率(網路銷售滲透率)為關鍵趨勢數據,每一個百分點的細微波動背後都牽動著數百億元的銷售商機及資源調配。未來流通研究所透過完整說明台灣電商滲透率及網路購物產業結構組成與計算公式,解析疫後整體網購產業變化並提出3項重點情報分析,做為觀測零售業網路銷售趨勢之參考基礎。本篇為會員限定文章,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關聯資料(點擊前往):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2023【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2Q4購物季電商平台流量」解析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2台灣「零售電商及快遞宅配業」疫後復甦解析2022【產業地圖圖解】2022 台灣零售及電商產業地殼變動:實體復甦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1台灣主要零售業別商品結構基因圖譜2022【商業數據圖解】疫後世代:2019-2021全球「電商滲透率」疫情前後比較2022【商業數據圖解】2021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實體零售「快商務」產業地圖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數據總覽2022【關鍵排行圖解】台灣2021Q4購物季電商平台流量解析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Key Data Diagram】Analysis of Taiwan's E-commerce Penetration Rate & Online Shopping Industry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商滲透率與網路購物產業結構」全面解析2023/06/19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2023/04/10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

3個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新情報news!💡 加盟型零售業:便利商店勇奪門店家數&單店營收雙冠軍;中古車行疫情期間單店營收翻漲43.6%💡 加盟型餐飲業:連鎖速食單店營收突破2,900萬遙遙領先;手搖飲&早餐店疫情期間逆勢展店超過2,200家💡 加盟型生活服務業:自助洗衣店&健身房門店數量翻漲超過44%;健身房單店營收1,716萬元居冠「連鎖加盟」經營模式不僅為台灣內需服務業標準化及規模化的重要基礎,更是民眾投入小微型創業的偏好選項。根據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TCFA)調查,2022年全台連鎖品牌總部家數年增1.7%至2,920家、連鎖店總店數年增4.1%至12萬1,162店,其中直營及加盟店數比例約各半。各項業別中,以餐飲業新增品牌總家數成長最多、綜合零售業品牌開店總店數增加最多。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2019-2022年間以連鎖加盟為主要展店模式的產業類別進行調查分析,並根據六都數據提出「單店營業額」指標區域性差異解析。調查結果顯示,加盟型零售業中,「便利商店」勇奪門店家數&單店營業額雙冠軍,首度超越服飾專賣店成為店數最多的零售次產業別外,高達2,496萬元的單店營業額更與其他加盟零售業別拉開差距;加盟型餐飲業方面,「連鎖速食店」2019-2022年間單店營業額成長12.6%至2,951萬元,為2022年所有加盟型產業中單店營業額最高的業別;加盟型生活服務業方面,「健身房」2019-2022年間門店數量翻漲44.2%至894家,雖然單店營業額受疫情影響衰退18.0%至1,716萬元,仍為唯一單店營業額超越千萬元規模的生活服務業別。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整體及六都加盟型零售業、餐飲業、生活服務業進行門店數量&單店營業額指標計算,並結合2019-2022年期間變化幅度進行分析,以呈現疫情前後產業波動趨勢。此外,研究團隊同步盤點2022年各業別單店營業額六都地區排行,應用關鍵數據勾勒出連鎖加盟服務產業具體風貌,做為眾多連鎖加盟品牌商及加盟主進行展店佈局與投資規畫之參考基礎。本篇為會員限定文章,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關聯資料(點擊前往):2023【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2023【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消費與生活產業成長率排行2022【關鍵排行圖解】台灣「連鎖型產業」地區規模比較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餐飲業「門店密集度與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業「門店密集度與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2【關鍵排行圖解】2021台灣流通企業關鍵財務數據排行2021【關鍵排行圖解】2020台灣流通業「連鎖型企業」營收排行TOP 60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Key Data Diagram】Analysis of Single Store Sales for Taiwan's Chain Franchise Industry in the Six Major Cities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台灣連鎖加盟產業「單店營業額」六都數據解析2023/06/08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新情報news!💡 2020-2022年電支匯兌總額翻漲371.0%最高,跨機構「購物」功能上線可望帶動電支交易金額加速成長💡 2023Q1全支付人均交易額位居首位,一卡通MONEY人均匯兌&儲值金額遙遙領先💡 純網銀Line Bank單年虧損突破20億元,專營電支機構全支付、街口支付、橘子支單年虧損超過2億元支付金融為商業交易底層基礎設施,吸引零售電商集團、電信通訊/網路遊戲/社群平台企業及交通票證機構近年陸續投入戰場,將線下的通路場景競賽移轉至數位金融戰場,構成競爭激烈的產業風貌:電子支付方面,以使用人數為指標可以看到,2020年街口支付使用人數超越一卡通,並於2023Q1成為首家用戶規模突破600萬人的電支機構;2021年悠遊付使用人數超越玉山銀行與歐付寶;2022年甫開業的全支付與全盈支付,在集團通路資源的挹注下,2023Q1使用人數分別站上第3與第6名。純網銀方面,截至2023年第一季,LINE Bank、樂天銀行及將來銀行數位帳戶數量分別達148.8萬戶、15.9萬戶及29.6萬戶,其中LINE Bank已成為全台數位帳戶數第3高的銀行,僅次於台新與國泰世華銀行。不過,雖然使用人數與業務規模持續攀升,但高漲的營業費用仍使電支&純網銀機構面臨虧損,惟多數電支機構虧損幅度均低於2021年,強化獲益能力亦成為多家企業未來重點營運目標。除總體使用者人數與業務金額外,觀察人均交易/匯兌/儲值金額指標可藉此判斷各電支機構每單位帳戶含金量及用戶應用偏好。例如擁有實體通路資源的全支付與愛金卡、建置超過25萬個支付點的街口支付、深耕跨境電商領域的玉山銀行、以及聚焦遊戲玩家點數購買需求的橘子支,在人均電支交易額方面享有相對優勢;而擁有Line生態圈合作基礎的一卡通MONEY,則在人均匯兌&儲值金額方面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未來流通研究所定期針對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進行調查,分析各電支機構歷年使用人數、2020-2023Q1電支核心業務金額季度變化、用戶數TOP 3電支機構交易&匯兌金額走勢、以及2022年專營電支機構&純網銀經營損益等關鍵指標,應用數據勾勒出台灣電支產業發展風貌,做為評估整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本篇為會員限定文章,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關聯資料(點擊前往):2023【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 & 純網銀」產業地圖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TOP 2「零售生態圈」產業地圖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數位行銷工具」產業地圖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產業地圖2021【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產業關鍵數據解析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Key Data Diagram】Data Analysis for Taiwan’s Electronic Payment and Internet-only Banking Industry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2023/05/25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

3個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電支雙雄」街口支付&一卡通使用人數雙雙突破560萬,「電支新星」全支付使用人數搶進TOP 3 💡 2022年電支匯兌業務年增103.5%最高,全支付2022Q4交易額超越一卡通&玉山銀行 💡純網銀商品走向多元化,蝦皮、綠界、拍付、LINE Pay、藍新、foodpanda晉身電支預備軍 截至2023年3月底,全台共計10家專營電支機構及20家兼營電支機構(含銀行及中華郵政),總使用人數(未歸戶)年增39.3%至2,332.3萬人。依各電支機構使用者人數排名,前3大業者分別為街口支付(使用人數603.0萬、年增8.3%)、一卡通票證(使用人數564.8萬、年增17.0%)以及2022年8月開業的全支付(使用人數313.8萬)。 另一方面,同樣做為普惠金融的重要加速器,台灣純網銀市場主要由連線商業銀行(LINE Bank)、樂天國際商銀以及將來銀行共同構成。截至2023年第一季,3家純網銀數位帳戶數量分別達148.8萬戶、15.9萬戶及29.6萬戶,其中帳戶數量最高的LINE Bank已成為全台數位帳戶數第3高的銀行,僅次於台新與國泰世華銀行。 支付金融為商業底層基礎設施,加上其中所蘊含的大量消費數據,吸引零售電商集團、電信通訊/網路遊戲/社群平台及交通票證機構積極參戰。未來流通研究所爬取台灣主要電支&純網銀業者營運數據與競合脈絡,繪製「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地圖,做為觀測整體產業走向的重要基礎。 「電支雙雄」街口支付&一卡通使用人數雙雙突破560萬,「電支新星」全支付使用人數搶進TOP 3 ① 全支付、全盈支付搶進,2023Q1電子支付使用人數排名大幅變動 在具有強勢通路與會員優勢的全支付與全盈支付進入市場後,全台電支機構使用人數排名迎來大幅轉變:截至2023年3月底,街口支付與一卡通票證使用人數分別達603.0萬及564.8萬,以顯著優勢持續位居第1、2名外,2022年8月甫開業的全支付,在母集團全聯旗下超過1,100家門店、1,300萬名會員、830萬名PX Pay會員、以及消費者採購日常用品的剛性消費基礎之上,2022年10月使用人數即突破200萬,超越悠遊付,拿下全台電支使用人數第3高的寶座。截至2023年第一季,全支付使用人數達313.8萬,與位居第4的悠遊付使用人數差距超過90萬人。 2022年4月開業的全盈支付,由全家便利商店、玉山銀行、PChome集團旗下拍付國際等3方策略合作成立,2023年5月台新創投以新台幣1.6億元取得13.7%股權,成為全盈第3大股東。2023年Q1全盈支付使用人數達139.2萬人,超越統一超旗下愛金卡(110.1萬)與歐付寶(102.8萬),排名第6。 ② 街口支付、一卡通著重強化獲益能力,零售通路類電支建構跨業支付生態圈 為應對快速升高的產業競爭強度,各電支機構紛紛在各自資源基礎上制定獨特營運策略與經營目標,以強化競爭優勢。例如具備用戶規模優勢的街口支付與一卡通,均提出於2025年轉虧為盈的具體目標,營運重心自拓展用戶規模轉向強化獲利能力的意圖相當顯著。 街口支付自2021年重點發展JKO Fintech Hub嵌入式金融服務,做為重要的營收引擎。2023年與台新銀行共同推出「街利存」服務,逐步將街口支付自單純的功能性支付工具發展成為消費者理財帳戶。此外,街口亦與Aplus、軟銀集團、樂天銀行等機構合作,布局日本支付場域,目前日本可使用街口支付服務店家點數已超過萬間 開業首年即站上使用人數第3高的全支付,目前主要用戶仍多自PX Pay會員移轉而來,交易場景亦以自有超市通路為主。全支付以全聯門市為中心,積極爭取周邊1-3公里的店家達成合作,同時藉由擴增外部合作通路的方式,爭取更多年輕用戶。2023年全支付與好好證券合作,啟動電支買基金試辦案,藉此擴大服務價值並增加用戶黏著度。 全家便利商店旗下全盈支付於2022年4月開業,2023年營運策略聚焦於3E開放策略,包括升級發展嵌入式金融、深化支付生態圈、新增Inside App合作品牌、擴大應用支付&消費數據等,並規劃推出獨立App,以強化品牌識別;做為最早取得電支執照的零售通路企業,統一超商旗下愛金卡(icash Pay)除持續結合OPEN POINT會員生態系,與合作機構共同發展點數生活圈外,2023年亦與元大投信合作推出電支帳戶買基金服務。 2022年電支匯兌業務年增103.5%最高,全支付2022Q4交易額超越一卡通&玉山銀行 2022年台灣電子支付總使用人數首度突破2,000萬人大關,帶動核心業務金額同步攀升:2022全年電支代理收付交易總額年增27.0%至1,114.0億元、國內外小額匯兌總額年增103.5%至1,258.6億元、收受儲值總額年增64.1%至2,672.3億元;2023Q1電支交易總額年增54.1%至347.7億元、小額匯兌總額年增50.9%至406.0億元、儲值總額年增55.6%至906.9億元。 2022全年電支交易市佔率TOP 3構成與2021年一致(街口支付、一卡通、玉山銀行)。但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甫開業的全支付,在全聯強大的通路優勢支撐下,開業後首個完整季度(2022Q4)交易額即拿下21.8%的市佔率,超越長期位居第2、3名的一卡通(18.0%)與玉山銀行(13.3%),僅次於龍頭業者街口支付(29.4%)。2022年小額匯兌&儲值市場則持續由一卡通與街口支付強勢瓜分。 2023Q1電支交易市佔率冠軍持續由街口支付蟬聯,市佔率自2022年同期的40.0%降至27.9%,全支付以22.4%的市佔表現排名第2;一卡通與玉山銀行以19.3%及12.2%分居第3、4名,與2022Q1相較分別下滑5.9及4.0個百分點。不過,雖然市佔結構出現變動,但若以實際金額做為指標,可以看到2023Q1前4大電支機構交易額均維持成長,其中街口支付交易額年增7.3%、一卡通年增17.9%、玉山銀行則年增16.4%。相對於排名變動幅度較大的電支交易市場,2023Q1小額匯兌與儲值總額市場仍持續由一卡通與街口支付佔據。其中一卡通匯兌與儲值金額於高基期上仍持續年增68.2%及81.0%,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純網銀商品走向多元化,蝦皮、綠界、拍付、LINE Pay、藍新、foodpanda晉身電支預備軍 台灣純網銀市場由連線商業銀行(LINE Bank)、樂天國際商銀以及將來銀行共同構成。截至2023年第一季,3家純網銀數位帳戶數量分別達148.8萬戶、15.9萬戶及29.6萬戶,其中帳戶數量最高的LINE Bank已成為全台數位帳戶數第3高的銀行,僅次於台新與國泰世華銀行。 因投入成本高昂(2022年LINE Bank年度營業費用達19.2億、將來銀行達11.8億、樂天銀行達6.8億元),3家純網銀現階段仍處於虧損狀態。2022年LINE Bank、將來銀行與樂天銀行稅後淨損分別達20.1億、10.0億及5.4億。 不過,受惠於管制措施逐步放寬,純網銀業務範疇已自初期的個人存放款業務走向較多元的金融商品提供。例如將來銀行於2023年5月推出全線上申辦房貸業務,為全台首家開辦房貸業務的純網銀,樂天銀行則針對電動車市場推出電能貸服務;LINE Bank及將來銀行亦與保險業者合作切進汽機車險市場,並規劃推出租車險、旅平險、壽險、意外險等商品。值得一提的是,3家純網銀均積極與電支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藉由綁定存款帳戶支付功能,提高存戶支付彈性。例如LINE Bank與一卡通MONEY/全盈支付/icash Pay合作、將來銀行與全支付合作、樂天銀行與街口支付合作等。 此外,依據現行規定,第三方支付業者若年度代理收付日均餘額超過新台幣20億,需向金管會申請電支業務許可並納入金管會監管範圍。因此,包括2021年代收付日均餘額即超過10億元的樂購蝦皮、綠界科技與拍付國際,以及2022年新增的藍新、LINE Pay、foodpanda等6家業者,雖然2022年代理收付日均餘額尚未超過20億納管門檻,但已成為晉身電支業者的預備軍,有機會於近年參戰電支市場。由於上述業者多擁有龐大集團資源,一旦確認轉型為電支機構,預期將為整體產業帶來大幅轉變。 本文為精彩摘要,欲下載完整圖解情報與詳細數據請前往圖解情報庫 關聯資料(點擊前往): 2023【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與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TOP 2「零售生態圈」產業地圖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業數位行銷工具」產業地圖 2022【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 2022【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純網銀」產業關鍵數據解析 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產業地圖 2021【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產業關鍵數據解析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Industry Landscape Analysis】Taiwan's E-Payment & Internet-Only Banking Industry Landscape 相關文章Relevant Articles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與純網銀」產業地圖2023/05/23 【商業數據圖解】2018-2022台灣「生活產業指數」六都數據解析2023/05/08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連鎖服務業」門店數排行2023/04/10 【關鍵排行圖解】疫後復甦TOP 40:2022台灣消費與生活產業成長率排行2023/03/21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地圖2023/02/24 【商業數據圖解】台灣「跨境電商進出口」關鍵數據解析2023/02/21
Loading...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