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業

2015-2025 台灣「旅遊消費」市場規模&消費結構
台灣「旅遊消費」市場規模與消費結構

3個台灣「旅遊消費」市場規模&消費結構關鍵情報: 💡國人國內旅遊:旅客人次續創新高、消費增幅趨緩,推估2025年市場規模達5364億;餐飲支出長期居首、住宿支出佔比縮減 💡海外旅客入境:2024入境人次僅復甦至疫前高點66.2%,推估2025年市場規模達3569億;住宿與餐飲佔比達41.7%及20.4% 💡國人海外旅遊:出境人次與海外消費同創歷史新高,推估2025年市場規模首度突破1兆元;支出重心聚焦百貨公司&服飾零售 觀光旅遊產業具備帶動零售、餐飲、交通等相關消費的高度產業關聯性,承載「出口型服務輸出」的戰略意涵,不僅可直接創造外匯收入,更能夠進一步衍生出會展經濟、醫療觀光、文創文旅等多元產業外溢效益。此外,觀光旅遊產業在國際舞台上亦扮演著強化國家品牌辨識度、塑造文化形象、提升軟實力與全球能見度的重要角色,因此經常成為國家產業政策資源挹注的重點所在,被視為支撐國家經濟永續成長的「立國型產業」焦點。 旅遊消費產業可劃分為國人出境旅遊(Outbound Tourism)、海外旅客入境旅遊(Inbound Tourism)以及國人國內旅遊(Resident Domestic Tourism)三大產業板塊。本次調查顯示,台灣旅遊消費市場自2023年展開強勁復甦,2024年以「國人出境旅遊」表現最為亮眼,整體規模在連續兩年高增長基期上持續攀升31.2%,創下NT$9358億元的歷史新高,預估2025年出境旅遊消費總額將首度突破新台幣一兆元規模,為3大旅遊消費板塊中規模最大、成長表現亦最為亮眼的產業型態。

2024 台灣「餐飲&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2024台灣「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台灣2024「餐飲&觀光休閒」產業市佔率關鍵情報: 💡餐飲產業:王品、饗賓、漢來美食、揚秦、Q Burger等大型連鎖品牌市佔率持續攀升;TOP 3空廚業者合計市佔率首破50% 💡旅遊產業:晶華、君悅、台北喜來登市佔穩健擴張,台北漢來成長強勁;旅遊服務業規模回升,大型業者成長率優於產業均值 💡休閒產業:娛樂業眼球經濟持續趨向分眾化、電影院&KTV業規模縮減;健身房業市佔結構穩固,TOP 2業者合計佔比逾80% 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出發,市佔率具備較營收變動指標更高的相對性與產業可比較性,能夠細緻地錨定個別企業於所在產業中的相對位置與滲透表現,為擬定擴展策略與投資評估提供關鍵衡量基礎。尤其在餐飲服務、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等具備高度競爭、消費者選擇多元等特徵的服務型業別中,市佔率不僅是衡量企業市場地位與品牌影響力的核心指標,甚至能夠直接影響業者在營收穩定性、品牌影響力、資源整合以及長期獲利能力等關鍵領域中的營運表現。例如較高的市佔率有助於企業降低採購與營運成本外,亦能夠藉由強勢的品牌能見度吸引更多消費者,在高度依賴口碑與體驗的餐飲&觀光休閒業中具備顯著影響力。此外,在產業進入成熟或整併階段時,市佔率的結構組成與長期變動亦能夠做為判別市場集中度與競爭態勢的指標性訊號。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餐飲與觀光休閒產業中,多數大型連鎖品牌營運成長表現普遍優於整體產業平均,帶動市佔率與產業集中度顯著攀升。例如一般餐廳&吃到飽餐廳業中,2024年市佔率超過1%的餐廳業者雖僅維持6家,分別為王品集團、饗賓餐旅、漢來美食、瓦城泰統、築間餐飲以及鼎泰豐,整體產業仍呈現高度分散結構。但前三大業者王品集團、饗賓餐旅及漢來美食2024年市佔規模全面攀升,推升CR 3指標年增0.6個百分點至7.2%。此外,2024及2025年台灣餐飲產業迎來多項大型併購項目,多家連鎖餐飲集團透過策略性併購擴張事業版圖,反映出產業朝向集團化與多品牌化發展的明確趨勢。例如菲律賓快樂蜂集團透過旗下子公司迷客夏取得雙月70%股份;六角國際收購翰林茶館母公司翰林國際企業100%股權、其子公司王座國際亦取得養心餐飲集團51%股權;以咖啡館起家的路易莎陸續併購玖仰、光焙若蔬食、青焰炭火熟成牛排等餐食品牌;主營宴會廳事業並轉投資日式餐廳Joyfull的御嵿國際取得海峽會62.5%股權等,均持續推動餐飲產業朝向集中化發展。

2024台灣「連鎖加盟產業TOP-60」產業成長率單店營業額
2024台灣「連鎖加盟產業TOP 60」產業成長率與單店營業額

4個2024台灣「連鎖加盟產業TOP 60」產業成長率&單店營業額新情報news! 💡2019-2024 連鎖零售業:寢具專賣業、中古汽車業、進口家具業規模成長強勁,超市、超商單店營業額創歷史新高 💡2019-2024 餐飲服務業:便當/自助餐店、早餐店、一般餐廳業規模增幅領先,連鎖速食店單店營業額突破3000萬元 💡2019-2024 休閒娛樂業:個人照護&美容服務關聯業別強勁擴張,KTV、遊樂園等傳統娛樂業態面臨成長趨緩挑戰 💡2019-2024 生活服務業:代辦留遊學、居住型照護服務、美術/手工藝教學班規模顯著擴張,自助洗衣店單店營業額衰退

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台灣「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情報: 💡服務就業市場:批發/零售/醫療保健/餐廳業為雇用員工數TOP 4業別;海空運薪資領先、公車客運&快遞業面臨長工時困境 💡六都人力結構:都會區為流通與生活服務業核心人力據點,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業六都雇用人數集中度偏高 💡青年就業流向:製造/批發零售/醫療保健蟬聯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流向TOP 3,產業吸納力與就業流向趨勢穩定 流通及生活服務業為支撐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礎,不僅容納大量就業人口,其所蘊含的勞動供需變化、薪資變動、區域就業分布等數據更直接牽動整體勞動力市場組成結構。此外,流通及生活服務產業以高度勞動密集與服務導向為特性,對於青年、兼職及中高齡勞動人口具有高度吸納力,為超高齡社會中整體服務業永續發展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根據主管機關統計,2024年全台服務業總就業人數(含受雇員工、雇主、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工作者)年增1.1%至705.1萬人,佔總體就業人數比例達60.8%,明確反映出服務業對於穩定整體社會就業結構的重要性。 本次調查顯示,2024年雇用員工人數最多的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別依序為批發業、零售業、醫療保健業以及餐廳業,從業人員總數介於35.9萬至105.1萬人間,其餘業別雇用人數均未逾10萬人,顯示不同業別在勞動力吸納規模上存在顯著差距。與2023年相較,本次調查業別中以餐廳業淨增加雇用員工數最多,其下依序為醫療保健業、零售業以及其他餐飲業;若以成長幅度做為指標,則以旅行服務業雇用員工數年增幅度最為顯著,航空運輸業與其他餐飲業分居第2、3位,反映出疫情後餐飲零售與跨境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因應高齡化社會所帶動的醫療保健就業需求持續擴張。此外,觀察緊扣青年就業結構的大專生就業流向可以看到,近五年(2020-2024)大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前3大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別依序為批發零售業、醫療保健&社會工作業以及餐飲住宿業,與前次調查相較差異不大,顯示新鮮人職涯選擇已趨於穩定。多數畢業生偏好產業規模大、職缺穩定、就業機會普及且具地緣優勢的業別,使上述具備高職缺基數的業別成為流通及生活服務業就業市場中穩定的人才需求池。 以每人每月總薪資做為劃分指標可以看到,2024年整體服務業平均薪資在金融、壽險、航空運輸等業別帶動下,年增4.3%至NT$59,176元,創下1997年後最高增幅。與2023年相較,航空運輸業薪資年增幅位居本次調查業別中最高,其下依序為批發業、旅行服務業、軌道運輸業、快遞業、倉儲業及其他運輸輔助業,其餘調查業別薪資增幅均低於整體服務業水準。工作時數方面,2024年整體服務業每月總工時達164.8小時,與2023年持平。本次調查業別中,公車客運、快遞及軌道運輸業蟬聯前3大長工時業別,反映出基礎交通與物流系統的勞動結構壓力。 台灣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推估,至2030年全台勞動力缺口將達48萬人,預期對於以人力密集為主的流通與生活服務業將帶來顯著挑戰。產業勢必面臨人力招募困難、工時延長與服務品質不穩等困境,甚至可能成為超高齡社會下脆弱度較高的產業環節。因此,未來流通研究所針對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變化」關鍵數據進行調查,以每人每月總工時、每人每月總薪資、受雇員工人數等3項指標為基礎,並以服務業整體工時&薪資水準進行劃分,透過象限圖進行綜合分析。同時結合台灣&日本65歲以上人口佔總工作人口比例、六都主要服務業別雇用員工數、各細項職務別職缺數以及近五年大專生就業業別流向數據,自多元角度勾勒出台灣流通&生活服務業勞動力分布樣態及趨勢變化,期望做為掌握當前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問題與觀測整體流通與生活服務業勞動力結構與產業人力資源規劃的基礎。

台灣「軌道經濟」商圈流量與百貨商場產業地圖

3個台灣「軌道經濟」商圈流量&百貨商場產業地圖關鍵情報: 💡 北台灣軌道經濟:2024台灣整體軌道旅客人次突破歷史新高,百貨商場積極進駐北捷南港、松山、台北車站、市政府站周邊 💡 中南部軌道經濟:高鐵站點周邊腹地成為大型商場新戰場,新線段站點開發優勢挹注高雄、台中軌道經濟生態圈新興動能 💡 人潮創新高商圈:中山、北門、國父紀念館、南京復興站周邊商圈具備高消費力優勢;三重站、高鐵桃園站假日消費力較佳 在2025年全球關稅競爭對進出口貿易表現帶來高度不確定性的挑戰下,具有龐大資本投資乘數效益、高產業關聯性帶動效果(如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增強民間消費動能)及創造大量就業潛力的「軌道經濟」產業,成為推動內需經濟與消費成長的重要選項。軌道經濟係指將軌道系統視為區域整合與開發軸心,結合周邊與軌道沿線土地進行高效率、高價值的開發與運用,不僅能夠藉由納入商業、辦公、旅館、娛樂、住宅等設施開發及商機推動、構築「軌道+」多元生態圈外,亦可做為推動地方創生以及為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進行整備的重要基礎設施,成為帶動內需經濟再次成長的火車頭產業。 根據交通部統計,目前全台鐵路&捷運設計及施工中計畫共27項、規劃中計畫共31項。除軌道設施的持續推進外,2022年立法院通過修正鐵路法部分條文,允許台鐵可針對旗下土地與建物資產進行活化,加上冠德建設(環球購物中心母集團)、日勝生集團(間接持股京站實業)、潤泰集團(CITYLINK母集團)、日本三井不動產(Mitsui Outlet

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總覽

3個台灣「觀光旅館營運實況」年度數據關鍵情報: 💡 都會區旅館業再創新高:整體產業增幅回落至2.9%,但晶華、君悅、喜來登、萬豪、漢來等大型都會區業者營收續創新高 💡 風景區旅館業價量齊跌:本土旅客流失+海外旅客復甦緩慢,花蓮、南投、宜蘭風景區住房率&平均房價雙雙下跌 💡 平均客房收益(RevPAR):涵碧樓、北投麗禧、蘭城晶英、太魯閣晶英RevPAR下滑;礁溪老爺、寒舍艾美、雲品酒店穩健增長 2024年台灣觀光旅館產業規模年增2.9%至新台幣612.0億元,與2019年疫情前相較小幅成長2.6%。平均房價、住用率及平均客房收益(RevPAR)三大關鍵營運指標方面,2024年整體觀光旅館平均房價年減2.8%至4,531元,但與2019年疫情前3,756元的平均房價相較大幅增長20.6%,反映出房價持續攀升與精品酒店&豪華飯店在台積極拓展深耕的明確趨勢;住用率年增0.2個百分點至61.0%,重返疫情前約60%-70%的長期水位;RevPAR年減2.4%至2,763元,與2019年疫情前2,528元相較攀升9.3%。 2024年都會區旅館在海外旅客回流、商務活動增溫帶動下持續做為台灣觀光旅館業中成長力道最為強勁的構成版塊。本次調查2024年營業額TOP 15排名中,台北旅館業者即入榜11家,TOP

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解析

3個「台灣流通產業外資來台近十年關鍵數據」關鍵情報: 💡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業:2022年批發零售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美國為2024年零售&物流產業最大投資來源國 💡住宿餐飲&不動產業:2019年住宿餐飲業外資投資額創歷史新高,疫情後住宿餐飲&不動產業海外投資金額&件數陷入衰退 💡外資關鍵動向:外資增強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比例達34.5%,高於服務業均值7.8%,2024陸資流通服務業投資佔比降至1.5% 國際資本流動為全球化經濟系統運作的重要特徵,外資挹注帶來的資本累積有助於提升資本存量並帶動生產力與總體經濟成長,並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有利位置。因此,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長期以來均為評估國家經濟競爭力、產業景氣與市場穩定性的重要指標。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受到近期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運作以及各國政治局勢等外部因素影響,全球FDI走勢正處於關鍵轉折點。2024年全球FDI總額年減8%,反映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與持續的不確定性。做為開發中地區FDI最大接受區域的亞洲,2024年流入資金總額年減7%,其中中國FDI驟降29%,與2022年高峰期相較縮減差距達40%;印度與東南亞國家FDI則逆勢擴增,分別年增13%及2%。UNCTAD指出,受惠於融資環境改善及企業併購活動回溫,預估2025年全球FDI將呈現溫和成長。 觀察台灣批發零售、運輸倉儲、住宿餐飲等主要流通服務業別、以及與商業景氣高度關聯的不動產業外資來台數據可以看到,批發零售業為台灣流通服務業中最大外資投入標的與海外企業尋求增長機會的重要領域,近10年每年均吸引超過7億美元外資挹注。2024年吸引僑外投資挹注總額達8.5億美元,其中美國為最大投資來源國,佔整體批發零售業僑外投資總額比例近40%,加勒比海英國屬地、新加坡、香港與日本分居第2至5位。近年較具代表性外資對台批發零售業投資案例包括新加坡商蝦皮購物2021年推出「蝦皮店到店」自有門市,截至2024下半年全台門市數量已超過1600家;美商COUPANG增資台灣酷澎經營電子商務服務並自行管理倉儲,2023-2024年間合計投資新台幣106.3億元;擁有UNIQLO、GU等品牌的迅銷集團、以及宜得利家居等日系知名零售集團亦持續擴大在台展店。

台灣「餐飲與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與展望

4個「台灣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趨勢回顧展望」關鍵情報: 💡 第一象限:便當&自助餐、美甲美睫、自助洗衣、健身中心強勁成長,中短期成長幅度皆優於整體平均 💡 第二象限:團膳供應、美容美體、早餐店、麵店&小吃店中期成長溫和,疫情後增添加速成長動能 💡 第三象限:一般餐廳、美髮髮廊、觀光旅館、遊樂園增長有限;茶館、酒吧、網咖、傳統洗衣、KTV陷入衰退 💡 第四象限:吃到飽餐廳、連鎖速食店、手搖飲&冰果店、咖啡館中期成長優異,但疫情後成長幅度回落 餐飲&觀光娛樂業中短期成長數據緊扣社會消費景氣,反映出非商品銷售的消費市場景氣波動。2024年疫情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明顯轉趨淡化,多數餐飲&觀光娛樂業別恢復至由長期供需曲線變動主導的產業發展路徑,也使2024年成為重新觀察高齡社會下台灣消費性產業長期趨勢的關鍵時點。

2023台灣「物流與交通」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3個「2023 台灣物流&交通產業市佔率」新情報news! 💡陸上運輸&倉儲:大型宅配業者策略性轉進利基服務、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倉儲市佔冠軍、日本三井物產收購台灣夏暉物流 💡海空運輸&報關:運價下跌致海運&報關業規模重挫;跨境旅運量大增帶動航空業強勢復甦、星宇/虎航等新進業者表現亮眼 💡大眾交通運輸:高鐵市佔穩定擴張、台鐵市佔首度跌破30%;公車&計程車業市佔結構穩定、出行領域吸引大型車商跨足競爭 物流&交通產業歷經2020-2022年疫情期間供需變動衝擊形成的劇烈波動後,2023年各次產業領域迎來趨勢相異的復甦回溫及高峰回落。比較2022及2023年各次產業別市佔率結構與變動,有助於深入了解個別企業經營表現及整體產業趨勢,同時也能夠做為判斷各業別是否已走出疫情影響、重回中長期發展脈絡的參考基礎。 物流服務領域中,2023年台灣快遞宅配&外送平台及綜合物流業規模在疫情期間形成的較高基數上出現小幅下滑。快遞宅配&外送平台業中,主要宅配業者市佔表現與2022年相較普遍衰退,間接反映出業者近年營運重心自市佔率擴張轉向深耕低溫、醫藥、電商等利基型服務的策略方向;綜合物流業中,全台物流、新竹物流、夏暉物流、嘉里大榮等TOP 4業者維持穩定市佔領先優勢,2024年日本三井物產宣布自美國夏暉集團手中收購日本及台灣夏暉全數持股,全面承接夏暉在日本及台灣市場中的供應鏈業務,並計劃透過聯合採購等方式提升台灣夏暉營運效益;倉儲業別中,做為台灣首批大規模提供自動化及機器人解決方案的物流地產開發商之一,永聯物流開發穩居台灣倉儲產業市佔冠軍。截至2024H1,永聯物流已投入約新台幣500億元興建智慧倉儲設施,目前旗下擁有15座現代化倉儲,並預計於5年內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海洋水運及承攬報關業受船舶運量供給增加及全球海空運價下跌等因素影響,2023年市場景氣相較疫情期間明顯回落,為本次調查中跌幅最深的次產業別。陽明、長榮、萬海、中菲行、台驊等主要業者2023年營收表現與2022年相較均出現顯著衰退。不過,2024年後跨境運輸市場景氣再度回穩,支撐業者營業額強勢復甦走揚。 客運交通領域中,受惠於跨境旅運量回升,2023年航空運輸業為本次調查中產業規模成長幅度最高的業別。主要業者中,長榮航空與中華航空持續穩居市佔TOP 2外,新進業者星宇航空及台灣虎航分別以精品航空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獨特市場定位取得亮眼市佔成長表現;公車客運&計程車以及軌道運輸業因發展較為成熟,業者市佔率組成結構相對穩定。軌道運輸業中,台灣高鐵、台鐵、高雄捷運2023年營業額均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此外,受到用車型態持續轉變影響,近年台灣出行市場迎來蓬勃發展,計程車業中除龍頭業者台灣大車隊持續深耕拓展外,和泰、裕隆等大型車商集團亦陸續跨足競爭。例如2020年和泰集團推出yoxi乘車派遣服務,正式自汽車銷售&保修領域進軍計程車派遣服務。2024年和泰集團宣布與Uber展開結盟,以擴大yoxi服務範圍與車隊規模;裕隆集團旗下裕融於2023年宣布以新台幣9.5億元收購觔斗雲聯網科技50.7%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與LINE攜手推出LINE

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

3個「台灣網路使用行為:流量紅利疫後變化」新情報news! 💡台灣網路使用率漸趨飽和:2023年行動上網人口比例達81.8%增長趨緩,社群媒體滲透率80.2%領先東亞地區平均水準 💡流量紅利收縮於特定平台:TikTok&YT使用時間長、LINE使用率遙遙領先;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增長亮眼 💡疫情後數位商流變化動向:資訊觸及點多元化,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消費者使用率攀升 受到台灣網路流量紅利由增量市場轉進存量市場階段的影響,整體市場成長幅度相對有限,難以再現雨露均霑、遍地開花的市場榮景,但特定網路平台、各式新興數位應用以及數位行銷瞄準使用頻率及使用時長增長的契機,做為在既有人口規模中爭奪消費者網路使用市佔率的重點戰場。例如TikTok及YouTube兩大社群影音平台每月使用時長指標表現優異、做為國民通訊軟體的LINE則在平台使用率、互動率及好感度方面展現顯著優勢;新興數位應用中,旅遊交通、線上健身、租車叫車、數位影音等領域線上銷售額年增幅表現亮眼;數位行銷方面,則可以看到SNS廣告/品牌網站/評測網站/前置廣告/KOL/個性化推薦等管道的消費者使用率明顯提升,成為企業於疫情後競逐流量紅利的關注焦點。 未來流通研究所綜整分析台灣網路使用行為關鍵數據,針對網路使用率飽和程度&跨國比較、社群媒體平台使用數據、新興數位應用市場規模增長趨勢、以及數位行銷觸及點&線上購物主要驅動力等關鍵指標進行分析,並以數據儀表板進行邏輯呈現,做為觀測台灣「流量紅利」疫情後變化風貌的研判基礎。 登入會員即可下載完整圖解情報 單篇購買Single Purchase 會員登入Logi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