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24小時經營的超商已經成為台灣街頭一道獨特又溫暖的風景,但是作為全時經營超商的起源地日本,此刻卻正面臨著必須縮短營業時間的挑戰。

日本7-11在10月21日宣佈將正式實施縮時營業制度,自3月開始陸續進行縮短營業時間試驗的230家門市中,將有8家門市率先自11月1日開始將深夜歇業納入常態經營。不僅如此,根據7-11總部於今年7月針對加盟店主的問卷調查顯示,有高達15%、約2,200家的門市表示「正在實施或討論」縮時營業試驗。為了因應持續增加的縮時營業門市,總部也特別針對連鎖加盟店制定了深夜歇業指導方針(深夜休業ガイドライン)。一直以來,以全天候營業提供極高消費者便利性的日本超商業務模式,將在令和元年迎來轉折。

日本7-11向來以24小時全天候營業為經營特徵,後勤流程也已建立起以24小時營運為核心的標準化連鎖經營機制,一旦調整營業時間,將同步連帶影響到門市SOP作業與後勤供應鏈運作。然而在勞動力嚴重不足、夜間人手招募不易等挑戰下,許多加盟店主為達成24小時營業的規範,工時已遠超過厚生勞動省的法定工時,觸及「過勞死線(過労死ライン)」。

而7-11將人力成本外部化為門市負擔、以及強制性全天候營業的營運機制,雖然為總部構建起零售業態中少見的高盈利體制(利潤率達30%),但並不符合日本政府與社會近期提倡的勞動改革風潮,越來越多日本民眾認為「不能藉由壓榨經營者來追求便利性」,甚至日本7-11的高管也坦承,「由於規模過大,對店主的顧及有所減少,這一點是事實」。

在各方壓力下,7-11總部最終選擇做出妥協,同意門市於3-6個月的試驗與評估後,可將縮短營業時間做為常態性經營。而全家、羅森等其他超商業者也陸續跟進實施縮時營業試驗

日本超商業者在全天候營業模式上的讓步,所代表的涵義遠遠不僅是營業方式的轉變,而是對於自1980年代以來,藉由廉價勞動力支撐而快速擴張、墊高收益,卻未著力於提高勞動效率的經營模式所產生的全面性檢討。雖然還未確定縮時營業擴及的範圍會有多大,但令和時代下的日本社會面臨的是人口規模衰退、通貨緊縮等挑戰,超商業者長期以來的「廉價快速銷售時代」,勢必也將隨著民眾生活方式與社會結構的變化迎來轉變。

那麼台灣呢?台灣超商、超市等綜合零售業人力成本約佔總營運支出的9.14%,雖然低於整體零售業的12.33%,但業者所感受到的危機感已十分顯著,根據政府2018年執行的調查顯示,高達63.2%的超商業者反應勞動成本提高為最主要的經營困境,26.3%的超商業者表示面臨人力資源短缺與流動率高的困境,與勞動力相關的挑戰與威脅遠遠凌駕於毛利偏低、同業競爭、租金提高等其他內外部挑戰,顯然支絀的人力已成為我國超商業者現階段所面臨的關鍵課題。

另一方面,台灣綜合零售業營利率在各項零售業態中位居倒數第二,普遍維持在3%-4%之間,低於整體零售業5%-6%的水準,顯示超商、超市業態對於大幅度增加人力成本的擴容程度相當有限,今後勢必要針對人力課題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否則日本超商業者被迫調整24小時經營的做法,對於同樣在人口高齡化道路上一路狂奔的台灣而言,很可能會是下一道悲傷的風景。

資料來源:未來流通研究所